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新周刊:大学处处弥漫商业气息 沦为制造公司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6月18日09:59
  中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51分报道,一枚生锈的古钱币,正面刻着“大学孔方”四个字,这是最新一期《新周刊》的封面图片,揭示大学从崇高的象牙塔,变成了一间心浮气躁的公司,剑指当今大学处处弥漫的商业化气息。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的堕落?本期《新周刊》策划封面故事——《可怕的大学》,形象揭示了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中国之声记者徐杰峰对《新周刊》编务副总监黄俊杰进行了采访。

  记者:最新一期《新周刊》的封面故事《可怕的大学》,以诙谐的方式揭示了当今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文章的标题很吸引人,那么大学到底有哪些可怕之处?

  黄俊杰:这段时间刚好是考生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端出这个题目当然和高考有关系,但也有另一个考虑。中国社会的很多弊端都可以从大学教育上找到病因。关于大学的丑闻非常多。我们想在这期专题里找到一个观点:大学应该培养有独立思考的人,但现在很多时候,大学培养出的是社会生产线上的工具,没有理想,也没有人文精神。

  记者:本期封面故事中有一篇文章挺有意思:标题叫做《大学是间坏公司》,为什么想到用这样的比喻?如果把大学比作公司,文章怎么评价这间公司的运营和企业文化?

  黄俊杰:大学往往把学生当成工具去培养,大学的独立思想和象牙塔里的精神并没有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大学变得不像大学,反而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的公司。比如,大学从事各种产业经营,但根本不能保证回报。很多时候,上大学并不能改变命运,反而是失望大于付出。大学已沦为公司,只负责生产。从公司运营角度来说,这些数量庞大的学生是不及格的。

  记者:就像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当前大学有这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文章中是不是也给出了一些答案?

  黄俊杰:专家给出各种观点性论述。北大教授张颐武说,大学应该从精英教育变成通识教育。曾子墨说,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一流大学。事实上,解决中国大学的出路是有的,只是很多大学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