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我国南方暴雨来袭 > 南方遭暴雨袭击消息

广东主汛期地质灾害频发 专家坦言减灾水平有限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6月25日09:15

  进入雨季以来,各种地质灾害频频伴着暴雨,发生在我们身边。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调查了被泥石流袭扰的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这个村庄在一个月前发生了泥石流。大水翻起的波浪甚至冲到了二楼,一人被卷进泥石流,至今生死不明。

  当天发生泥石流的羊栏山紧邻大源村,在郁郁葱葱的树林覆盖下,显得幽静而安宁。但一条五六百米长的滑坡带,如同透着殷红的绷带打在羊栏山上,暗示着这片山林深处的内伤。

  立于山脚,仰望约50米的峭壁,几棵树已经露出了根须,随时有坠落的危险。沿着泥泞的山路蜿蜒前行,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覆满着厚厚的黄泥和巨石,路旁几棵被山洪连根拔起的枯树和水泥电线杆交错叠在一起。

  1个多小时后,藏身于羊栏山深处的3座水塘映入眼帘,在积满乱石的水塘缺口处,水还在不断流出。

  一个月前的那场暴雨,让这些年久未修的水塘再也把持不住,塘堤在缺口处崩塌,塘里的水倾泻而下,夹带着黄泥和巨石,塑造了眼前的这幅景象。

  对于山地、丘陵占总面积3/4的广东来说,大源村的景象,只是今年因大雨而频频引发的地质灾害的一个缩影:

  5月6日,粤北韶关,由于强暴雨引发泥石流,京广线韶关段交通中断3小时,导致45趟列车晚点。

  5月24日,粤东梅州大埔县清溪镇松林村,由于山体滑坡导致多处村民房屋倒塌。

  6月16日,粤西茂名信宜县洪钢镇红心村,大雨引发山体塌方,堵塞了红心村唯一的外出公路……

  去年主汛期地质灾害217宗,占全年总数九成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最新编制印发的《广东省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显示,全省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达770处,而有63处威胁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

  省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胡耀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地质灾害隐患点很多,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山体滑坡是主要表现形式。滑坡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包括边坡岩土类型、植被盖层、地形地貌条件、降水量等。

  据他分析,广东由于花岗岩风化壳分布面积大,这些花岗岩风化边坡主要由石英、长石及粘土组成,由于这种花岗岩质边坡孔隙度高,风化壳体渗透率大,降雨及地表径流极易下渗,在植被覆盖率低、边坡又陡等情况下,大量降水顺孔隙下渗,土体含水量升高,内摩擦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就极易形成山体滑坡。

  频发的地质灾害给广东带来了惨痛的损失。胡耀国认为,滑坡等地质灾害除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交通设施外,更严重威胁人畜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统计显示,2009年广东省发生较大规模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共238宗,造成死亡19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8655.26万元。主汛期(4—10月)发生地质灾害217宗,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91.18%。不过,这一损失相比往年已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5月1日至9月30日,今年重点防范时期

  为何广东夏季主汛期地质灾害频发?胡耀国解释,广东省全年降雨量平均为1600毫米至1800毫米左右,其中每年4月至10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如此的强降水,加上我省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形,多数高陡边坡就产于这类花岗岩风化壳上。”胡耀国说,特别是梅州、河源、肇庆等地区,这些边坡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泻溜等地质灾害。

  除去自然因素,人为原因也不可小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指出,广东省地质灾害频发,除了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外,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在2009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中,约有近一成与人为因素有关。

  “人为滥采滥挖、开矿等行为,会改变地形并形成高陡边坡,此外,滥砍滥伐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土壤的渗透率提高,同时减少土壤团聚体数量,从而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中山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说,任何人为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都会加快地质灾害发生的进程。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广东今年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其中,特别提出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加强各类地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密集居民区的江河大坝,建议重点监控

  为加强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提出,各市、县(市、区)要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各地级以上市今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比上年度末在册数量减少不低于10%,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则要搬迁治理15%以上。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滞后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难以落实,加上灾害的突发性要在一年内实现减少1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大教授坦言,目前治理地质灾害的手段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胡耀国建议,可以重点针对重大交通枢纽工程、水库、密集居民区、重要的江河大坝以及重大生产建设工程区的典型高陡边坡进行风险分析,并持续实时监控。政府应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对一些风险性高的典型高边坡积极实施灾前的加固稳定措施,以确保这些重点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胡念飞

  实习生周游吴晓彭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