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画家吴冠中辞世 > 10吴冠中逝世消息

吴冠中:美术界是变形的妓院 文学是我的情人

2010年06月27日01:26

  来源:青年时报

    美术界是变形的妓院 文学是我的情人

  吴冠中在杭州的最后三天

  首席记者 王晟

  2007年10月13日,88岁的吴冠中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回杭州,5年没有坐过飞机的他,为了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的回顾展“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专程从北京飞过来。因为飞机延误,吴冠中一行折腾到11点才到。第二天的记者见面会上,吴冠中很沉默地坐着,他甚至想推掉讲话,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但这并不是因为疲劳,只是谦虚,话匣子一经打开,他便毫无保留且毫不掩饰。对于自己的直率,这位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说,这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有性格是成不了艺术家的。

  1935年,我16岁时在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读书,暑期军训时认识了国立杭州艺专的朱德群,改变了我的命运。他陪我参观艺专后,我大吃一惊。那些老师、同学的作品陈列出来,油画、水墨、素描,哎呀,美的力量太大了!朱德群看我这样,就说:“你以后要学美术。”可以说我有一种盲目的爱,不顾一切,一定要学美术。

  母校告诉了我美是什么,当时我也可以去其它教画像的学校学习,但就不知道美了,如果我上了一座只教画像的学校,我是要后悔的,是要骂母校的。但我现在不鼓励孩子以画画为职业,社会不需要诗人,因为诗人不是职业,写诗是内心情绪的迸发,美术也是。美术是要真正激动的感情,才会有震撼人心的作品问世,所以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才会那么少。学艺术需要天赋和决心,而不是因为文化课分数低、画画能赚钱。艺术是修道院,是要舍弃生命的!今天那么多美术学校培养那么多画家,简直就是在耽误他们,学校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烂,很多就是垃圾。美术教育现在太泛滥,鲁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些小事,长大以后不要当“空头文学家”,他却没有想到现在“空头美术家”的繁殖力那么强,那么多杂志报纸上登着画家的作品,还写上地址电话,简直变成了变形的妓院!如果让我重活80年,我一定不学画,我要学政治,把国家民族治理好,这比画画更重要。———吴冠中

  1946年,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次面向西方国家的公费留学考试,时年27岁的吴冠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仅有的两个绘画专业名额之一,得以进入法国最高美术学府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阅卷时,担任考试阅卷考官的陈之佛看到了一篇极其出采的应考文章,居然喜欢到偷偷抄了一份珍藏。这个秘密被埋藏了40年后,直到2006年才在其女儿陈修范家里发现这份手稿,而原作者正是吴冠中。2007年10月15日,它被装裱一新,悬挂在中国美术学院二楼参加“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

  我当年对文学充满了兴趣,但是学不了,为什么?因为学文学没饭吃,这才改了工科。而转学美术,是学不成文学,又被“美”深深触动后的一种替代。如果说美术是我的配偶的话,文学就是我的情人,听到有人说更喜欢我的文章,我就觉得很高兴。一百个齐白石的社会功能也比不上一个鲁迅。

  美术的责任就是提高审美,扫除美盲。但美盲和教育程度并不成正比,在农村写生的时候,我把作品拿给房东看,要是那些大伯大娘说画得很像,那就说明画得还不够好,只有他们赞叹“好美啊”,这才算得上是件好作品。———吴冠中

  到杭州的第三天,吴冠中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子们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那个下午,中国美术学院的年轻学子们获益匪浅。

  老人都是孤独的,好在我能依靠艺术。再过三五十年,你们也会和我这个老头一样,这几十年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只有不断的创造。你们中间也会有些人成为大师的,风格是作者的背影,作者自己看不见,大师是后人对前人的认识,现在谁看得起谁啊。

  艺术分娱乐别人的艺术和传播大道的艺术,我想搞传播大道的艺术,但直到晚年才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一生无奈的艺术转折。———吴冠中

  温馨提示:“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正在杭州南山路138号浙江美术馆展出,并将展至6月30日。目前浙江美术馆免费对外开放,周一闭馆。

  首席记者 王晟

  时报讯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逝世之后,美术界再度传来噩耗。6月25日23点52分,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作品深入人心。

  “午睡前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了,心里实在难受。”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前几年就在说,如果吴先生没了,中国美院就在北京少了一座艺术上的靠山,现在真的没了,心里空荡荡的。”

  许江看过不少吴冠中的画展,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四五年前在故宫办的那次。“在午门上办画展的艺术家很少,那是个捐赠展,我才知道吴先生捐了那么多画,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许江得知吴冠中罹患癌症的消息,但他没有想到吴冠中会走得那么突然。

  许江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悼念吴冠中,他写道,“吴先生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他力求时代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戳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吴先生的精神朴实高尚,是我们崇敬的一代师者。他一生捐出来的作品数以千百计,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许江说,吴冠中的绘画早已在追求一种“意象”,“他画一副乡村的图景,一定是把各地乡村的景色化在心里表现在纸上,没有一副是实景,为了表现星空下的瓜棚,他会在瓜棚下像虫子一样移动,体会那种视觉。”最后许江用了海子的一句诗来作为结束,“垂着谷子的大地上/太阳和肉体/一升一落,照耀四方。”

  “2007年我们请了吴冠中来办个展,但是就有意让他捐一些作品,但吴先生有顾虑,”许江回忆说,“去年浙江美术馆建成开放,吴先生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浙江有了存放他作品的条件,马上给我打电话要捐赠作品,他说,这些作品是捐给母校、捐给故乡浙江,希望在美术馆保存。”许江说,吴冠中是江苏宜兴人,却一直把浙江当作故乡,就是因为母校养育了他。

  2009年12月,90岁的著名画家吴冠中捐赠的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运抵杭州浙江美术馆,将72件作品和收藏品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

  包括油画10件、墨彩画29件、《汉字春秋》系列10件、速写7件及吴冠中所珍藏的师友作品16件,以及关良、朱德群、李可染等人的书画精品,甚至包括被他称做“结婚证书”的恩师林风眠、陈之佛的结婚贺礼的画作。

  今年11月,省政府、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国美院等单位将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中西贯中”吴冠中作品回顾展,“原来我们还打算多派些人陪着吴先生座火车来杭州,现在想想是多么可笑啊。原来这个展览是对活着的大师的致敬,现在则是缅怀。”许江打算届时请一些国际汉学家和艺术研究者一起来研讨吴冠中的艺术成就。

  艺术生平:

  1936年,从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转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

  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70周年校庆之际,吴冠中作为校友代表出席并致辞。

  2006年,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拜访吴冠中时,他为美院题下深情的话:我的母校是培养美的母校,我永远怀念她。

  2007年10月,吴冠中画展“沧桑入画”在杭州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他最后一次回杭州。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