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厦门经济特区扩大 居民期待自由迁户籍美梦成真

来源:东南新闻网
2010年06月28日12:01
美丽的厦门特区全市化后迎来发展新契机 (李鸾汉/摄)

  厦特区全市化期待新思维:自由迁户籍何时美梦成真

  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不只是一种地理空间上的扩大,还将引发城市规划建设、人口流动、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等变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厦门特区全市化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也会面临众多困惑,这些需要在未来一步步去解决。

  在厦门岛外一家法院工作的小刘,最近一周以来陆续接到众多亲朋好友的“祝贺”与“质询”电话,其话题都是“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甚至连远在澳洲的大学同学也来电跟小刘瞎侃一通,可见“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这一新闻事件的影响非同小可。

  小刘大学毕业三年了,作为外地人的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厦门岛外一家法院工作。每当有人问起工作方面的问题时,小刘都会说“在厦门一家法院工作”,这令许多人很是羡慕,都说小刘运气好毕业后在经济特区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当小刘提到他是在岛外的法院工作时,知情的人就会加上一句“那就赶紧找机会调动到岛内去”。

  这令小刘非常郁闷,有着在厦门工作的好名声却得不到经济特区的真正实惠。小刘想不通啊,同是在厦门这一面旗帜下,为啥岛外工作与岛内工作差距就这么大,难道就因为只是隔着一条“经济特区”的分界线吗?

  小刘的“想不通”随着一条重磅新闻的诞生而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6月20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消息,第一时间占据了众多新闻网站的显要位置,并成为次日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连锁反应。

  “厦门特区扩大至全市,虽说你是在岛外上班,但以后也应算特区人了,恭喜啊”。“工资会不会提高上去呀,听说有什么特区补贴哦,你这下子要发啦”。“你如果要调动到厦门岛内,以后应该更简单了吧,毕竟都是特区人了嘛”……面对四面八方亲朋好友们诸如此类的轮番“质询”,小刘困惑起来了,不知如何回答这些“难题”。

  其实,在厦门特区全市化之后,遭遇困惑的不只是小刘一个人,小张、小林、小陈等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其他像政府、企业也会面临着自己的困惑。

  政府

  众多关系与麻烦需要梳理

  今年厦门“两会”期间,厦门市集美区委书记黄锦坤向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开炮”,成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花絮”。针对厦门岛内外教育的巨大差距,黄锦坤当时向赖菡发难“你是全市的教育局长,不是岛内的教育局长”,这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集美区委书记与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在厦门“两会”上的这一交锋,其本质是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失调的冲突。随着厦门特区扩大至全市范围,这样的“交锋”对于政府而言应该会呈抛物线的形态,急速上升再下降。

  岛外集美当家人黄锦坤“你是全市的教育局长,不是岛内的教育局长”所指的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怪现象,既然是同一个“大家长”的孩子,为何厚此薄彼?言下之意,作为“大家长”的厦门市应该要消除这样的差距。

  其实,不只是教育如此,其他的优质医疗资源、公共品提供等都是集中在岛内。厦门特区扩大之后,政府肯定要把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等“赶”到岛外去,要让大家的待遇差距缩小,而这些都是政府加大投入的事情。比如,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特区补贴只限于厦门本岛内的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现在特区扩大了,岛外工作人员是否也要解决特区补贴、谁来承担这一笔投入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厦门全市化之前,对于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还可以拿经济特区来说事,如今就不能再这样了。特区全市化之后,政府将面临居民们机会均等、服务均等、权利均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去梳理,而时间又不等人。家大业大,如果真正把整个经济特区“一盘棋考虑”,政府的开销也会随之上升,尤其在目前厦门岛内外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有人质疑,如果政府因为特区扩大而把本来属于投放岛内的钱放拿到岛外去,这对岛内是不是一种不公平呢?

  对此,厦门市财政局相关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区扩大首先就是推动财政体制趋同。在提供公共服务上,财政局会进一步把岛内和岛外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考虑,比如在学校教育经费方面,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让岛内和岛外趋于统一。

  另外,随着特区扩大至全市、“一市一法”开始实施,又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厦门较大市法规还在生效中,特区法规与较大市法规会存在一些相抵触的问题。集美大学李友华教授对此表示,对整个厦门的法规进行甄别、评估和清理,消除“一市两法”的体制障碍乃是当务之急。

  企业

  机遇与挑战同在 几家欢喜几家忧

  厦门特区扩大对企业而言是机遇与问题同在,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蒋晓蕙院长看来,企业利用特区扩大的机会来拓展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等。当然,也会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岛内企业外迁后职工的交通问题,企业外迁后物流成本提高,城市规划调整对企业布局影响,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磨合,岛外农村用地转为企业用地后处理与失地农民的矛盾等。

  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以后企业不再分岛内岛外都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厦门岛外的企业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税负,提高了竞争力,而对于岛内企业而言,这无形中又会带来竞争压力。

  “特区全市化对于像我们这样地处岛外的学校绝对是大大的利好,声誉提高了就更好招生了。”厦门集美达中专学校董事长柳志勇先生告诉记者,考虑到降低成本的问题,许多学校只好选择驻扎厦门岛外,这样与岛内学校相竞争就处于不利状态。如今岛外也纳入经济特区范畴了,这对于提升学校品牌大有帮助。像集美达中专学校虽然地处岛外集美灌口,现在就面临特区全市化带来的发展良机,许多大学把厦门教学点放在集美达学校。

  考虑到岛外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岛内企业可能会选择搬迁到岛外去发展。

  当然,出于各种考虑,厦门岛内的公司一般不会考虑搬迁到岛外去。厦门科华恒盛公司销售中心副总林清民表示,公司总部当初是从漳州搬迁到厦门特区,如今又成为厦门特区今年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可以说是与厦门特区共成长的一家企业。看到厦门特区范围扩大了,他们感到由衷高兴,会坚定地留在特区发展,但公司不会搬迁到岛外去。公司两个生产工厂是在漳州与深圳,厦门这边是营销中心与研发中心,作为公司总部是不会离开厦门岛内的。

  另外,厦门特区全市化对一些产业带来的转型阵痛是在所难免的,或许对某些企业而言,厦门特区全市化宣告他们的关门了。

  在厦门翔安区内厝镇开办工厂的杨老板,从事马赛克产品的生产与开发。随着厦门特区扩大到岛外,杨老板相信翔安也会按照岛内的城市规划来布局,岛外的城市建设会加速,档次会提升上去。但是,杨先生称,对于像他们做马赛克产品的公司而言,这可能又是不利的消息,因为生产马赛克主要是利用废弃掉的石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的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杂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厦门特区全市化后,按照岛内的标准来整顿岛外的环境,那么像他们这样的马赛克工厂必定处于不利的地位,要么关停掉要么整顿提升,而整顿提升又会带来成本的提高,竞争优势下降。再加上行业激烈的竞争,不少马赛克生产企业可能被迫搬迁到其他地方去。

  杨先生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这是厦门特区全市化必走之路。特区扩大后,厦门岛外产业提升在所难免的,那些低效、高污染的企业将面临关停或是迁移的命运。

  居民

  自由迁户籍何时美梦成真

  “特区扩大到岛外,我最关心的就是户口问题了,可是看看最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好像也没多少松动,看来只能继续留在岛外了……”家住集美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说。

  张先生与老婆两人都是在岛内上班,房子买在集美,两人的户口都是集美的。因为岛内房子太贵买不起,所以张先生小两口只好在岛外买房。每天上下班要挤公交不说,关键是路途比较远,每天要耗费不少时间在公交车上。如今,小孩准备出生了,张先生小两口考虑到上下班的方便以及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他们一直想着迁移到岛内去居住。

  虽说岛外如今也算是经济特区了,但在岛内外户口流通的问题上限制还是比较死。仔细看了厦门特区全市化后出台的首个户籍新政,张先生说,岛内的户口迁移比较容易,但是岛外户口要迁移至岛内,还是太难了。张先生很困惑了,既然同是经济特区了,为啥还这么样卡着户口迁移不放呢。

  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许多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户口,不少网友直接提出“关键是户口必须能够互通互转”,这才是真正的特区全市化。“如果岛内外户口照样不能互通,那么特区扩大到全市的意义何在呢?”许多人不解。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城市管理专家林衍超表示,虽然厦门特区全市化,岛内外一体化会加速,但户籍政策短期内恐难以突破。只有等到厦门岛内外的差别缩小了,户籍政策才会是突破的时候。在强力发展岛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的导向是引导更多人落户到岛外,因此,岛外户口要迁移岛内或许并不是那么容易。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许经勇教授表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与再分配实行两种不同的差别制度,体现为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同人不同权等。厦门特区扩大到岛外,首先就要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性变革,包括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等,当然改革是相当复杂、艰巨的。这跟整个国家的大环境有关,厦门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比较难。(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