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我国南方暴雨来袭 > 南方遭暴雨袭击消息

某集团军副军长描述决堤现场:整个村庄漂在水上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7月04日17:18

    来源:新闻调查

  《决堤之后》

  演播室:6月21号晚,江西抚河唱凯堤决口,周围乡镇受到严重威胁,一场十几万人的大转移是如何进行的?当地群众又如何看待这场灾难?6天后,当唱凯堤提前合龙、洪水退去,受灾群众回到家中,看到绝收的稻谷和满目疮痍的家乡,他们又如何去面对?《新闻调查》记者来到江西抚州,记录下一个真实的灾区……

  解说:6月21日傍晚,抚河唱凯堤终究没有扛得住50年一遇的洪水撕扯决堤形成一道400米左右的大口子,汹涌的抚河洪水灌入罗针、唱凯等镇,12万群众眼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淹没,农田被摧毁,这是一场他们许多年都不曾经历的大灾难。

  记者:当时你们部队过来以后,你第一眼看到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杨茂明(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我到了这个现场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汪洋,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个村庄都是漂在水上。所以在这个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作为指挥员来讲,我们的部队恐怕就是要救人第一。

  易辉(南京军区某集团军舟桥营副营长):当时那个水,基本上都漫在一楼屋檐的底下绝大部分村民都转移在二楼,或者是三楼的位置等待救援,当时人比较多,救援的压力比较大,确实因为我们刚开始过来,器材没有先行运到位,我们在村子里面转了以后,很多老百姓请求转移,当时的情况是比较危急的。

  解说:易辉是南京军区某集团军舟桥营副营长,22日下午,他和大部队一起从外地赶到抚州后,就立刻在罗针、唱凯等镇展开营救工作。

  记者:当时的场面我想象虽然比较紧张,比较危险,但是还是有序地在进行。

  易辉:对,我们组织救援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三舟一组。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给它三舟编成一个组?

  易辉:三舟编成一个组是便于互相能够照应、支援。

  记者:像这样的操机手最多要往返多少次?

  杨茂明:这一个战士这一次就是48个小时,除了吃饭以外,每天只能休息两至三个小时,往返大概在五六十次以上。

  记者:战士受得了吗?

  杨茂明:撑过来的,就是靠着一种精神,靠着一种责任,没一个战士叫苦,所以我感觉我们的战士特别可爱。

  解说:22日晚上,有村民向舟桥营求援,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困在家中,房子几乎淹没了一层楼。因为孩子太小,家里又断水断电,所以请易辉他们帮忙把家人转移到安置点。

  同期:进不去了。

  同期:解了吧。

  同期:解掉、解掉。

  同期:别急。

  同期:慢点,把孩子抱下来。

  解说:洪水一来必然停水停电,战士们夜间营救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躲避障碍、防止迷路、找到目标、安全转移,这一整套动作不能有半点闪失。

  记者:具体到这块地方它的这种地形、地貌给你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难度?

  卞云坚(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处长):这个地形,因为我们来问乡亲、向导,这个地方因为它是农田,农田的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整个地势比较平坦。

  记者:最害怕的就是什么?

  卞云坚:就是电线,就是老百姓晒衣服也好,砌的矮墙,因为它每个楼房前面都有一个小晒谷场,怕的是这下面的障碍。

  解说:舟桥营官兵平时在海上训练,讲究严格的营救步骤和方法,这次来抚州执行任务的士兵们大多有实战经验。

  卞云坚:我这个部队已经连续十年在海上进行训练,说实话我见到这个汛情对我来讲根本不算什么,我的兵都任何情况都能开,我在海上开浪也比较大,有时候落差浪高能达到1.3米 1.5米,风浪比较大,但是现在总体感觉,我的兵,500个兵,500个冲锋舟给它都没问题。所以因为我们长期搞这个,作为一个专业兵种,所以地方政府很信任我们,就把这个装备交给我们了。

  记者:平时这个训练起到作用了。

  卞云坚:对,那就是我们师要求我们用核心能力的提升,牵引带动非战斗行动能力的提升,我们训练是为了打仗的,但是因为军(队)地(方)是通的,平时救灾能用,我们打仗能力提高了,平时能力也就提高了。

  解说:25日上午,舟桥营官兵还要进唱凯镇的各个村子再巡逻一遍,记者也随他们的冲锋舟进入洪水中的村庄。

  记者:此时此刻,你可能刚刚吃过晚餐,或许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去散个步,也许还准备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很多人的家园已经在洪水中被浸泡了很多天,他们就是江西抚州的10万受灾群众。

  同期:还有这么多人啊?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同期:看看,看看。

  记者:可以看到,我们进到这户人家的堂屋里面,水深现在仍然有小腿这样的深,可以想象当时的水有多深。

  记者:当时的水最深有多深啊?

  村民:浸到这里了。

  记者:一直到这里了?

  村民:嗯,浸到这里了。

  记者:哎哟,那是太深了。是不是堂屋里的东西已经好多都转移了?

  村民:都转移到楼上了。

  记者:好了,走,去楼上看看。

  同期:想不想出去,运出去,转移出去?

  同期:没衣服,我衣裳都没有。

  同期:带上衣服走。

  同期:还有牛呢,两头牛没了。

  同期:牛现在顾不上了,咱们现在把人先救走。

  同期:先救人要紧。

  记者:没有水、没有电,还要打着地铺,像这样的受灾群众在抚州千千万万的受灾群众中,他们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家庭,他们把所有的家里的物资、最值钱的电视、冰箱,看这有两台冰箱都搬到了二楼,因为一楼已经完全被洪水淹没了,我们再到阳台上去看一看,这里更明显,所有的生活物品,他们所有的生活都在这里解决,还能看到还有刚刚洗净的这样的豌豆,但是怎么来解决每天的伙食?现在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刚刚跟着解放军解救了两户一直不愿意离开家庭,一直故土难离的两位老人,现在我要跟着冲锋舟把这两位老人送到紧急的安置点去。

  记者:像他这样的情况,这几位、三位老人是不是在救助中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状况?一开始不愿意走。

  杨茂明:应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开始都不想离开这个家,故土难离,后来一看自己的房子不行了,水涨了,主动要往外走,这个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记者:水过来的高不高、大不大?

  村民:好高,一下子就推过来了,冲上来。

  记者:当时心里怕不怕?

  村民:怕。

  杨茂明:像这三位老人,如果今天不是遇上他们的房子里面,彻底地把水灌进去,衣服、粮食、牛都不行了。

  陈高林(抚州市罗针镇老郭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可能还不想走,因为也不知道会决堤,吃的东西都没准备好,在家里没吃的,你守在这里也没事,反正你家里的东西,我们会安排人在村里巡逻,会帮你们看好的,这点你们放心,政府有安置点,你们去有吃的、有住的,这样对你生命也有点保障了,就跟他们做工作。

  杨茂明: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马上军地联合,我们就和地方政府商量,你把每一艘舟上给我派上一个什么呢,这个镇里或村里领导干部。

  记者:本乡、本土、本村的来劝他们。

  杨茂明:这样他一上来,我们的救援速度就快了。第一,他熟悉路线,他知道人在哪里,我们知道往哪儿去;第二个,他还可以做劝说的工作,他们说比我们的话有针对性。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