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汇率波动考验出口企业 人民币跨境结算知易行难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0年07月05日05:24

  本刊记者李增新、王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汇率波动考验出口企业 人民币跨境结算知易行难

  企业难解升值题

  从单边预期到双向波动,出口企业暂时无所适从,但一旦适应了汇率冲击,预计它们仍能重拾竞争力

  □ 本刊记者 于海荣 霍侃 | 文

  7月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出6.7720,为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汇改重启两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81%。

  “金融危机以后,升值话题刚刚喘口气,现在又继续了。”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永对记者称,虽然目前人民币可能不会突然大幅波动,但从中长期看还将延续升值走势。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中国从金融危机期间采用的非常规汇率政策中退出。

  随后的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对美元中间价高至6.7720,低至6.8102。在询价交易中,单日升值也一度达到0.46%。

  尽管各界对汇改早有预期,但本刊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自我消化可能的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对汇率波动似乎仍缺乏有效的应对工具和策略。

  单边预期到双向波动

  “现在汇率双向波动,中小企业很难把握。”上海宜盛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告诉本刊记者,现在他真不知道该怎么报价。

  他解释说,如果单边升值,企业还有预期,可以保证报价一个月有效,但现在突然这样双向波动,就拿不准。现在只能是基于目前的汇率先报价,结汇的时候再根据当时的汇率谈,但有些客户不能理解,要求必须按约定的价格。

  “既然政策出来肯定是往升值的方向走,”杨军表示,现在签合同,都会写明是基于多少的汇率兑换。现在从接单到结汇,周期一般控制在一个半月,一些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完全交货的量大订单,“现在根本不敢做。”

  即便是拥有一定议价能力的企业,汇率的波动也带来了压力。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出口高效节能电机,2005年汇改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要谈一次价格,议价能力越来越弱。”

  由于原材料涨价,4月谈价格时毕捷电机成功提价10%,但张振永表示,提价难度越来越大,“现在汇率波动(升值)不到1%,没法谈提价,只能等到累积波动超过3%,才能谈,而这期间的波动,企业只能自己承受。”

  对于出口额大的企业,汇率的微小波动会带来大额的损失。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市场部主任彭雷告诉本刊记者,每年出口10亿美元左右,只要升值1分钱,公司就会损失1000万元人民币,“按现在情况看,波动肯定不止1分钱”。而由于整车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提价,他说“根本就不用惦记”。

  汇率波动只能内部消化,但在彭雷看来,“基本消化不了”,因为汇改以来,已经消化了20%多了,只能靠提高技术附加值,或者是海外建厂。

  这些企业从接单到交货结汇,周期一般在三四个月,可以根据变化调整生产、接单计划,相比之下,造船、成套设备等订单周期在两三年甚至更长的行业,对汇率的反应更加敏感。

  由于看不准汇率走势,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已经放缓了接船的脚步。公司副总经济师周安昌称,最近的大宗订单都是国内的,采用人民币结算,“不敢随便接国外的单”。

  他表示,公司手头的存货订单还有13亿美元,按进度今年出口额将达到4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3%,仅今年就会产生1亿元左右的汇兑损失。

  避险难题

  2005年汇改以来,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化有了一定认识,部分企业已经采用了一些金融避险工具,但是目前来看,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

  美的集团和烟台北方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是选用了远期结汇的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但是,万炳政告诉本刊记者,并非所有订单都用远期结汇。目前公司每月出口500万-600万美元,而购买远期结汇的数量只有200万美元,仅覆盖了三分之一左右。万炳政称,这是“由公司的资金实力决定的”,远期结汇的费率“挺够企业受的”。

  北京毕捷电机有限公司也是由于费用问题放弃了远期结汇,而转用信用证押汇方式。由于目前政府有补贴,这种方式的费用还不算高。

  但是,这种做法首先需要客户接受信用证付款方式。张振永对本刊记者表示,美国客户一般不接受,都是选择电汇,“可能是美国开信用证费用比较高,需要一些担保,另外可能客户也在用一些避险工具。”而美国市场占据了公司70%的出口额。

  使用这些金融避险工具,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避险工具对银行和企业都有风险,像最近一年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在6.8左右,如果远期结汇6.75的话,我们就吃亏了。”周安昌告诉本刊记者,虽然长远来看汇率风险应该规避,公司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觉得现在不是采用的时机。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的做法是,接单时就充分考虑汇率风险。造船行业通行的是分五期付款,报价时估算交船时人民币汇率是多少,然后估算在每次分期款项到账时的汇率,最后再核算报价。

  现在该公司对美元结算的订单,加快进度,争取在预期的范围内来交付。周安昌称,最近的汇率变化“还在测算范围之内,但像钢材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只能内部消化掉”。

  杨军则表示,企业正在要求改变付款方式,以前都是信用证结算,现在则尽量要求现金支付,要求客户先付30%的现金,“老客户可以接受这种方式,新客户也在沟通”。

  “汇率上下波动,跟做期货一样,我们是做实业的,又不是做投资,套期保值怎么操作也不懂,而且万一做反了,风险会更大。”杨军建议,政府应该给企业进行指导。

  彭雷则希望能有一个汇率买断或对冲的工具,按照这种工具公布的汇率或者期货等,企业直接购买就可以,如果没有这种工具,就得企业自己琢磨。

  他认为,现有的信用证押汇、出口信保等工具,企业并不能拿到所有的钱,资金周转基本都在三个月以上。“避险工具都是牺牲掉一部分利润,换回风险转移、比较稳定的收益,是否出新避险工具,主要还是看国家政策。”

  对汇率波动更加敏感的成套设备行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避险工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项目协调部主任韩圣健称,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远期工具也就是一年期,与动辄四五年的执行期并不匹配。而国际上对人民币存有单边升值预期,即便有避险工具,费率也很高,企业难以承受。

  他希望金融机构能推出相关产品,政府能鼓励出口信保公司对中长期汇率作出保险安排,确保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能保持相对连贯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一营业部副总经理陈新告诉本刊记者,国外有短期汇率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承担汇兑损失,中国还没有。一般信用保险公司不承担汇率风险,而且会从保单中剔除,“现在还是希望企业去消化吸收。”

  着眼长远

  6月22日,央行、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宣布,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内地区扩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均处于试点省份,但是,企业对此兴趣并不高。

  “有时候看起来政策是不错的,但是中间环节太多,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非常难。”周安昌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还没有考虑采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我们正在研究,还没开始大规模跟客户谈。”彭雷表示,尚不清楚会不会接受,但总体不乐观。他认为,人民币在国外的接受度还不高,估计东盟这样与中国相邻、经贸往来密切的地区比较容易接受,其他地区难度较大。

  美的集团日电公司副总裁王振钢表示,当然希望政府加大人民币结算力度,但是实施起来没那么顺利。他认为,问题是客户从哪里获得人民币。人民币不能在全球范围自由兑换,人民币结算只是愿望而已,不会很快实现。

  不过,央行发言人表示,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

  多位经济学家预计,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不见得进入持续升值通道”,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甚至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存有贬值可能。

  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以往的升值过程中也没有垮掉。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用中国服装和鞋类出口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中国出口企业适应了这种汇率冲击,它们便能够重拾竞争力。”哈继铭称,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低利润率,并不意味着它们缺乏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能力。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