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央行:信贷政策应弃规模控制 适时启动利率政策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7月08日01:54
  每经记者 万敏 记者 李正 发自北京

  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近期,中国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国中在一份央行主管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具备调整的经济基础。

  流动性仍是主要问题

  杨国中在文中表示,当前流动性过剩仍是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行政性贷款规模限制不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根本办法,而应以市场化调控手段来解决,应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适时启动利率政策,科学调节市场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是本月央行官员第二次在媒体上发表关于行政性贷款规模控制的看法。本月5日,央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在接受央行主管的媒体专访时表示,信贷政策应放弃规模控制,让信贷资源能由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进行自主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

  西部证券宏观行业分析师刘彦召认为,2009年的巨大信贷投放和财政投入,以及贸易顺差,导致今年的经济运行中遗留了大量的流动性,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资金是极其多的,而用行政的信贷规模控制,只能减少增量,想迅速有效的减少存量的流动性是很困难的。只有让经济体制形成有效的内生机制,让资金有序的流动才是解决办法。而贷款规模控制如果长期坚持下去,是可以对存量资金流动性起到作用的,但可能也会为此付出代价。例如,这可能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或行业得不到贷款。因此央行强调多种调控手段综合运用,正是在调整资金的分配结构,比如调控房地产价格,调控食品价格等。

  信贷规模方面,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94亿,较4月少增1345亿,较09年同期少增275亿。据中信证券预计,6月份新增贷款数量在6000亿左右,贷款增速大约为17.9%。

  机构:央行或单独上调存款利率

  杨国中在文中表示,后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将重点置于巩固经济复苏的基础上,同时适时回收流动性,防止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货膨胀转换。另外,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刻不容缓。他还指出,负利率的影响不仅在长期阶段影响资源分配不均,同时在短期内还会影响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去年大量的过剩流动性注入市场的现象,央行采取应对措施只是迟早的事情。

  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年内新高,如果6月的物价数据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环比上升势头加剧,也不排除管理层使用利率工具。鉴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已经上升,再考虑目前银行存在主动紧缩信贷的行为,贷款利率的上调动力已经有所减弱,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上调贷款利率的可能;相对而言,央行调整存款利率的可能性更大,以此来适度纠正负利率并增强对存款的吸引力。

  国金证券也认为,从货币政策取向来看,央行货币政策将趋于温和,以适度的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为促使民间投资平稳,不会提高企业贷款利率,增加其财务成本;存款利率有上调27个基点的空间,用以应对负利率,并吸引存款增加。

  杨国中在文中指出,尽管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具备调整的经济基础,但应逐步培养刺激政策有序退出的预期。鉴于货币政策调整的灵活性,政策退出应遵循“先货币政策,后财政政策”的路径,在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应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在具体措施出台之前,宜通过舆论宣传引导社会预期,强化预期引导的信号作用,促使经济主体形成与货币调控需要相一致的预期和行为方式。

  货币政策需内外兼顾

  “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需要更多考虑本国经济金融市场状况,以此作为参与跨国政策协调的基础。”杨国中写道,“鉴于全球化进程中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中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危机应对货币政策的退出应关注国际协调,降低本国政策退出的国际政治压力,谋求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国际环境。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还应是国内因素。”

  而在7月7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一个论坛活动的演讲中也指出,“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在国内接受检验,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开放,全球的经济也是越来越开放,全球的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也看到,我们的经济学的理论,关于货币政策的理论,更多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设计和思考,面对全球这样一个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如何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相结合,对我们来说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