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发改委官员批“闭门编造物价数据” 获网友赞赏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7月08日03:21
  据新华社电 (记者王存福)为逐步建设实时价格监测调查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6日在海口市举办全国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业务培训班。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会上讲话时表示,严禁物价局工作人员不经现场调查,坐在办公室编造物价数据。

  周望军表示,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农产品和集贸市场等现场去调查产品具体价格,而是根据之前的数据或者媒体提供的数据坐在办公室进行估计,编造数据,导致一些产品价格不准确,实时价格未能正常反映,影响有关部门决策。他表示,以后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要严格禁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轻则通报,重则开除。

  “物价局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状态就应该是到农贸市场等交易场所去转转,去做调查,实时监测物价变化,根据成交量、库存量及进出口量等数据分析物价变动原因。”周望军在会上称,物价局要加大对产品物价的监测力度以及监测频率,得出准确的数据,同时应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据悉,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系统,是基于互联网采集数据,以监测调查点上报,在内部网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汇总处理、分析为主要方式的,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快速准确反映“米袋子”和“菜篮子”等重要商品(服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调查系统。目前主要监测粮食、油料、食用植物油、生猪和猪肉价格。

  延伸

  各地价格监测员每天上报物价

  全国价格监测体系去年起试运行,发改委实时监测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记者昨日从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发改委价格司就已建立起并开始试运行一套全国价格监测体系,各省市的价格监测员每天将市场上的重点产品的价格填报入系统中,发改委价格司通过该套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全国监测价格自动汇总

  据悉,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系统,是基于互联网采集数据,以监测调查点上报,在内部网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汇总处理、分析为主要方式的,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快速准确反映“米袋子”和“菜篮子”等重要商品(服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调查系统。目前主要监测粮食、油料、食用植物油、生猪和猪肉价格。

  一旦一种产品的市场价格涨幅过大,例如超过10%,相关监测人员就会与当地物价监测人员了解价格上涨的情况与原因,做好备案工作以供决策参考。

  上述人士表示,通过这个系统,一旦某个城市的某种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很大,发改委都是可以监测到的,但同时也要求基层填报上来的数据必须是从市场上采集来的真实数据。

  自去年以来,发改委就每天在官方网站发布价格监测信息。例如昨日的监测数据就显示,“7月6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平均每500克为11.01元,比昨日上涨0.04元。”上述人士称,其实发改委掌握的是每个省市的价格,但最终公布出来的仅是全国的平均价。

  发改委态度获赞赏

  对于价格司领导要求物价局工作人员必须去现场采集物价信息,上述人士认为,这是在当前管理通胀预期工作难度加大,市场上又出现炒作农产品的复杂情况下,物价主管部门对于物价采集工作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对于严禁物价局人员编造数据的消息,昨日有网友认为,这是发改委自曝采集数据有假。网友对于价格主管部门能正视这一问题亦表示赞赏,“至少说明价格主管部门在真的重视这个问题,并从基层去整肃。”

  链接

  价检司要求统计挤“水分”

  副司长董志明称,管理通胀预期难度加大


  记者昨日了解到,除了价格司,国家发改委另一部门价格监督检查司今年也加强了对系统内工作人员的数据统计要求,尤其是在价格监督检查的统计数据上要确保真实、准确,挤掉“水分”。

  “有的地方对部分案件在填报项目上吃不准,也不与我司联系沟通,就随意填在了"不正当价格行为"项目或者"其他"项目下,造成了信息误导。”价格监督检查司副司长董志明日前在价格监督检查综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

  关于此次加强统计要求的背景,董志明也明确表示,当前价格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但不确定因素增多,管理通胀预期难度加大,特别是少数经营者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并要求系统内工作人员善于从统计中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钟晶晶)

  一家之言:“物价数据”也要打假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农产品和集贸市场等现场去调查产品具体价格,而是根据之前的数据或者媒体提供的数据坐在办公室进行估计,编造数据,导致一些产品价格不准确,实时价格未能正常反映,影响有关部门决策。

  统计数字虚实之争已经持续很久了。甚至可以说,每次统计数据出台,几乎都与民众感觉存在差距。近几年围绕与民生相关的这样几个数据争议较大:一是CPI数据。每次CPI同比涨幅公布以后,与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实际感觉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已经持续很久了。无论解释为数据有滞后效应,还是说房价不包括在内,似乎都无法令人信服。二是房价涨幅数据。最典型的是,今年年初,统计部门公布2009年房价实际涨幅只有一点多个百分点,令舆论哗然,无论怎样解释数据成因,还是让人觉得“不靠谱”。三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具体项目统计,比如:蔬菜价格涨幅,个别品种价格波动等,官方公布的涨幅数据似乎与百姓感觉也有一些差距。

  以前只是媒体猜测、评论者怀疑存在坐在办公室编造数据的可能,因为,一些活动刚刚结束不久,有关数据竟然就公布了,比如:每年的黄金周旅游方面的经济数据,10月7日晚间,黄金周还没有过完,数据就已经公布了。这里有可能是工作人员根据各地汇报,综合上年基础数据,造一个增长率,然后计算出相关的经济数据。

  物价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物价数据是政府决策、市场主体组织生产流通、百姓赖以安排生活的重要信息。作为政府物价管理人员不是深入市场、仔细调查、获得第一手价格信息,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瞎编、捏造数据,相当于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生计。实践已经证明诸如物价这类大众信息,由于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普通百姓打交道最多,百姓的直接感觉“八九不离十”,只要官方数据与百姓感觉差距过大,必然存在问题。

  对这种国家物价统计管理人员闭门造车、捏造数据行为不仅是一个严格禁止的问题,而且要一追到底,能对数据进行一场打假。

  付瑞雪(河南 职员)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