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留守儿童从小习惯一人过 只愿父母在外顺利(图)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7月14日14:29
赖美瑜独自生火做饭 林福益 摄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智成长明显受损

  寂寞留守儿童难以承受的痛

  时长近两个月的暑假又到了。据阳春市教育局提供的调研报告称,阳春市共有留守儿童45052人,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有29673人。羊城晚报记者连续三天在茂名高州、阳江阳春等地采访留守儿童发现,虽然各地都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提出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等,但很难驱散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的那种寂寞。而许多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往往由此而生。

  从小习惯一个人过

  本月8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直奔高州市长坡镇角坑村,龙修小学六年级女学生赖美瑜的家就在这里。赖美瑜从7岁开始就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了。

  赖美瑜所在的学校从7月4日开始就放假了。她告诉记者,父亲多年来一直在顺德打工,母亲在长坡镇上的一间手套厂上班,早上6时出门,晚上有时到8时才能回家。因此她基本上一整天都是一个人在家,这使这位14岁的小学生学会了大多数的家务活。平时学校上午10点半就放学了,我大概花20分钟走路回家,自己做饭吃,吃完洗好碗已经将近12点,休息一会,下午1点半回学校,2点钟上课。”

  青菜是她自己种的,“她的菜地”就在公路边,她会种些青瓜、豆角、通菜之类。“我隔天买一次猪肉,每次买5元,我只买瘦肉,大概一个星期要花掉20元。买肉的钱是爸爸给的,他一个月寄100元的生活费回来,妈妈拿着。”我晚上只看半个钟的电视。”她说。

  “你整天一个人过,怕吗?”记者问。

  “(我)习惯了,7岁开始就这样。爸爸妈妈他们外出打工也不容易,只要他们在外面顺利就好了。”她说。

  小男孩脱口言寂寞

  龚权是高州市大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才11岁。他的家在大坡镇贺口村委会石鼓垌村。大坡是高州最偏远的镇之一,与阳春接壤。据统计,大坡镇共有24间小学7269名小学生,其中1757人属于留守儿童。小龚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两次,虽然他爷爷也在村里,但不和他一起住,小龚也得自己做饭吃。本月9日上午11时多,记者来到他家时,小龚已经吃过午饭了。

  尽管离大坡墟只有大约2公里的路程,但小龚却从不自己到镇里玩,和长坡镇的赖美瑜一样,他也从没玩过电子游戏,也没进过网吧,甚至没玩过什么玩具。“我有时跟哥哥一起玩,经常玩成语接龙,暑假可能会去深圳,但还没定。”他淡定地说。

  “有父母在身边,跟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有没有什么不同?”记者问龚权。

  “你是说寂寞?”龚权反问道。这么小年纪能够对答如流一针见血,把在场的人全逗乐了。

  哀和怨都令人揪心

  本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阳春市陂面镇采访时,见到的留守儿童就让人心情沉重得多。

  陈震寰,今年14岁,陂面镇新民村人,本应上初二了,可去年11月底一场车祸让他几乎成了孤儿:事发那天,他父亲骑单车送他回学校,路上被一辆小车撞倒,父亲当场身亡,而他的右大腿至今还有一块钢板没取出。我们在他家里见到他时,他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快崩溃了。

  他的声音极其低沉,眼睛里噙着泪水,目光呆滞。他说父亲去世时已经60多岁了,而他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的母亲,据说是父亲花钱从人贩子那里买来的越南女人,生下他没过多久,因为家里太穷,就走了。如今他一个人生活,有时姑姑过来看看他,带给他一点人家捐的生活费。对于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他基本上都不吭声,或者声音低得让人无法听见,只是强忍着才没哭出来。临别时,记者掏出100元送给他,鼓励他要坚强起来,他也很木然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

  蔡名辉,陂面镇上塘小学三年级学生,属于家里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父亲因为吸毒坐过牢,现在春城打散工,很少回家,母亲因为家里穷,离家出走,目前他跟奶奶、姐姐住在一间泥砖屋里,由于营养不良,他的身材非常瘦小。在跟记者谈话的过程中满是叛逆,对于父亲,他除了恨,没别的印象。

  羊城晚报记者 林福益(发自茂名)  

  想接孩子来读书,难!

  外来工夫妻最愁的是学校的“赞助费”太贵

  他们,都是从外地到广东打工的“外漂”夫妻,最牵挂的,是自家远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无奈的外漂和留守,成为这些家庭的无形负担。

  佛山叠滘东胜新村48号———一栋普通的五层高出租屋,住的都是到佛山打工的湖南老乡,把小孩留在老家的夫妇,在这栋楼里占了80%左右。进入7月,小孩子们银铃般的童音顿时为这栋楼房增添了不少生气,因为,留守在老家的小孩都到这里和父母团聚来了。

  “生活始终缺少了什么”

  在东胜新村,很多到佛山谋生的“外漂”夫妻都选择在这里的出租屋落脚,年龄在30岁以上的夫妻一般都少有把小孩带在身边,大部分人感觉“有小孩等于没小孩”,“生活始终缺少了什么。”

  李姨夫妇住着四楼的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他们来自湖南安仁县龙市乡。李姨说,大女儿11岁那年就开始和丈夫到广东打工,直到现在已经三个年头,漂泊的城市也刚好是三个。三年之中,李姨夫妇只回过老家两次,儿女虽然大了,但面对聚少离多的生活李姨还是有点黯然和无奈。

  前几天,女儿和儿子都过来过暑假,李姨一家都很珍惜这次团聚。李姨利用每个月唯一的一天休假带着女儿和儿子出去玩了整整一天。但平时父母上班,阿花就和弟弟两个呆在家里,一样没人管,阿花就负责做饭和照顾弟弟。

  “不读书了,到外面打工”

  阿花告诉记者,他们班里48人,80%以上的同学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都是跟“爸爸的爸爸一辈”呆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沟通,有的话也只是生活琐碎事情的谈话而已”。若说跟老师的沟通,阿花更说“那就等于零了”。最多交流的就是身边的同学,但聊的都是“学习的问题”。

  “读书很烦”,阿花说,她想毕业就出来工作,“暑假里很多同学都会出去打暑期工,一些同学打着打着就一直做下去,不回学校了,每年都总有两三个同学因此离校。”

  至于自己的未来,阿花想了一下就说,“我想出来打工。反正父母亲的意见也是考上了重点中学才继续读,估计我自己也很难考上了……”

  “赞助费最低也要两万”

  没有小孩在身边的生活,大人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到处奔波,“为的就是可以让家里的孩子们把生活过好”。李姨说,他们这栋楼里像他们这样的夫妇,不少人都在考虑把小孩接到身边,“生活再难,也想一家人在一起生活。”

  但把小孩带了过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上学是一个问题”,李姨说,自己这几天一直在为儿子找学校。“但就是找不到学校收,找过三四家,肯收的学校‘赞助费’也很高,最低的也要两万元”。

  在48号出租屋,有着李姨这样的烦恼的人家不在少数,“出来打工后,都觉得读书重要,只要小孩能读,我们就供,可是我们外来工子女找学校收很难啊,最主要是价钱承受不起。”刚成为母亲没多久的小李说,她16岁的弟弟本来也想从老家过来跟父母生活,可是后来找附近的学校都觉得价钱太高了,最后还是只能在老家读。

  羊城晚报记者 岑杰昌 (发自佛山)

  “最想在爸妈身边过个暑假”

  羊城晚报记者在韶关调查发现,仅有1/3的留守儿童能去大都市和父母团聚

  让孩子们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记者连日来在韶关调查发现,仅有1/3的留守儿童能去大都市和父母团聚,更多的孩子则依然留在家里,跟着老人,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弟妹,“懂事”地做着家务,靠着电话线和日记本来打发漫长假期里对父母的浓浓思念。

  既当女儿又当妈

  11岁的丽玲是翁源县龙仙四小的5年级学生。自从父母所在的氮肥厂倒闭后,她的父母便外出打工,10年来,她也一直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

  在老师眼里,丽玲是个优秀的学生,这次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二;在外公外婆眼里,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暑假里,她除了做作业和打羽毛球外,她还主动帮外公外婆洗碗、洗衣服、做饭菜,照顾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当记者来到丽玲家的时候,丽玲正在带着四个小朋友在一块小黑板前做着算术题。丽玲说,小黑板是前段时间自己用零花钱买的,6岁那个是自己的妹妹,其他三个是她的表弟表妹。暑假里,丽玲每天除了陪他们玩,还带他们读书写字,教他们加减乘除。

  可是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并不领情,6岁的妹妹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画起了画,4岁的表弟则趁丽玲不注意爬上了窗户。

  “想爸妈吗?不过去和爸妈团聚吗?”“想也没用,已经习惯了,他们现在在浙江。”

  在与记者半个多小时的交谈里,丽玲显得坚强而冷静,然而,她的日记本却泄露了她的心事———

  “我不止一次和妈妈说:‘不要再出去了好吗?’妈妈说:‘没办法,我们要赚钱养家。’”

  天天在家看电视

  11岁的李扬是瓮城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母亲在深圳开了个餐馆,爸爸在深圳一家私人企业工作。因为父母都算事业有成,李扬的家里装修得颇为气派。

  和丽玲一样,李扬一直与外公外婆、三个表弟表妹相依为命。暑假里,李扬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做作业、看电视、陪弟弟妹妹玩,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李扬并不喜欢这种生活,外公外婆年纪太大,和李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弟弟妹妹太小也太吵,李扬和他们也很难玩到一块,看电视占据了李扬暑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暑期教育有盲区

  翁源县教育局局长邱景科告诉记者,翁源县像丽玲和李扬这样的留守儿童共有8700多人,占到该县学生的1/6,由于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化集中为分散,父母亲又不在身边,因此在教育和监管上便存在了盲点。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心理问题其实更需要得到重视。瓮城中心小学的江双胜校长告诉记者,留守儿童多数都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隔代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性格偏激、沟通能力偏弱,而且两级分化很明显。一部分学生穷人孩子早当家,不仅懂事,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另一部分孩子则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成绩偏差。

  龙仙四小的陈志坚校长告诉记者,原来学校里组织了暑期兴趣班,这样留守儿童能和同学们在一起,既能排遣寂寞,又能提高个人能力,可一费制以后,各个学校都叫停了兴趣班。

  羊城晚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黄薇薇 (发自韶关)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