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广东留守儿童放暑假难看管 侨乡出现“洋留守”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7月14日14:51
陈婆婆的孙儿们在家穿小灯珠 饶新一 摄

昏暗的网吧里有不少未成年人身影 杨媛 摄

  粤东人口大县五华县,留守儿童达5万多人;粤西阳春市,共有留守儿童45052人;在粤北翁源县,留守儿童占到该县学生的1/6;就是在侨乡恩平,也有3000名华侨留守儿童……这一串串数字,是羊城晚报驻省内各地记者深入城乡暑假初探留守儿童顺手“采撷”回来的,仅以此就可对这一特殊群体略见一斑。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数字背后一个个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鲜活生命,他们也许极有可能断送在一次无人看护的野外游泳、公路撒欢中,更有可能会沉沦在无人监管、夜不归家的网吧“夜战”中……而除了家庭之外,他们的保护主体还有学校、社会,能否扪心自问:要解开留守儿童的这一困局,我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

  在饶平一个留守儿童问题的“标本村”,半数人家的老人都遇到这一问题

  茫然爷爷奶奶暑假不知如何管

  当城里的孩子在爸妈的安排下参加夏令营、上游泳课、出外旅游……享受着快乐暑假时,山区里的留守儿童,却完全是另一番光景。暑假对于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来说,是烦恼,很茫然。

  本月9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驱车来到潮州市饶平县浮山镇石壁村,从镇区到石壁村,是大约20分钟车程的蜿蜒山路。石壁村人口1030人,但由于每人只有1分多田地,靠山种果又经常是卖果不抵农药钱,村里有六成人口离开贫穷的家乡到潮州、汕头、珠三角地区打工。村里人说,留下来的大多是“6061”,也就是60岁以上老人和儿童。潮州韩山师院调查队曾作过统计,石壁村有20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户存在儿童留守,数量很大。因此,石壁村也就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标本村”。

  放暑假时最难看管

  在村主任的带领下,羊城晚报记者来到第一户留守儿童家庭卢伯家。虽然当时已经是下午3时,卢伯却正在喂3岁的小孙女吃午饭,小孙女从一断奶就由他一个人带大的。卢伯8岁的大孙女几天前被送到五六公里外的外婆家过暑假。

  卢伯说,儿子儿媳在汕头打工,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他一个人照看两个孙女,每天来回八趟骑单车,接送大孙女到邻村小学(本村小学已停办)上学、放学,大孙女坐单车后架,小孙女则坐在车头的儿童椅上。卢伯说,大孙女上学时只是咬牙接送,一放暑假就不知如何是好,时间长、天气热、看管难,大孙女一出去玩耍却总是不记得回家吃饭。只好让大孙女到外婆家住到开学。

  老奶奶常偷偷地哭

  走进小琼家,破旧的房子墙壁上密密麻麻贴着这个13岁小姑娘的奖状。害羞又少话的小琼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小琼的母亲是个越南新娘,生下她后就跑了,父亲则长年在外打工。小琼和奶奶住的这间房子是小琼的父亲和叔父一家合用的,叔父和婶婶也长年在外打工,留下6岁、4岁一对子女,也靠奶奶拉扯。

  小琼奶奶发白背驼,左脚前不久被摩托车撞了,走路仍然很吃力。奶奶含着眼泪说,她有时候背着孩子们偷偷哭啊,75岁了,别人都应该享福了……奶奶说,大儿子(小琼父亲)在潮州给人看门,每月只留给她和小琼200元生活费,在惠州打工的小儿子夫妇也生活不安定。她只好强撑着下田种地,种点水果,赚点生活费,让孩子们能继续上学、上幼儿园。奶奶说,她现在最担心自己倒下。

  顾不上孩子想什么

  14岁的女孩小粤家,为了不用花钱买米,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得耕地种田。为了老两口和孙女的生活,老人还向人租地种姜。小粤的哥哥小闽成绩向来在班里数一数二,父母担心管教不周,这两年才把他接到打工的汕头,在父母身边上学。

  小粤想不想到父母身边生活学习、这个暑假小粤想怎么过?小粤的奶奶说:“不知道,没问过,顾不了孩子想什么,能有饭菜吃已经很不错。”他们说,小粤就是想到父母身边也不可能,小粤的父亲身体不大好,干不了体力活,在汕头只是到市场进点水果到外面卖,收入不多,也不稳定。而小闽到汕头后,没有当地户口只能上私立学校,入学就要交2000元,好在成绩优秀,期末学校还奖励了200元。

  在石壁村,羊城晚报记者还碰到了一群结伴摘荔枝吃的小孩,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很少走出山区、很少见到生人的他们好奇地围着我们,喊着:“带我们去玩吧!”

  羊城晚报记者 杨媛 通讯员 陈惠永(发自饶平)

  那些“洋留守”令人很费心

  在恩平、台山等侨乡,独自回乡求学与父母远隔重洋的孩子们与一般的留守儿童还不太一样……

  “学校放暑假了,我们更为孙子孙女费心!”本月9日,80多岁的恩平市恩城侨属何伯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何伯有三个儿子,分别于20多年前赴南美委内瑞拉的华恋市和马拉市谋生。前几年,儿子们分别在国外成家并有了小孩。去年,最小的孙子都到了读书的年龄,大儿子一下将五个孙子孙女从委国带回恩平,五个孙儿女最小3岁,最大12岁。记者了解到,在何伯所居住的这个小区,160多户人中有110多户有华侨留守儿童。比例高达70%。

  记者从恩平市侨务部门了解到,恩平的委内瑞拉、新加坡、泰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等华侨20多万人,在恩城的华侨留守儿童有3000人。在台山市台城,仅台城二小,去年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的学生就有120人。台城二小校长雷海涛说,华侨“留守儿童”的出现,一部分是因为在海外打拼多年的父母,想让出生在国外的子女更多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一部分是因为家长无暇照顾而选择将孩子留在国内;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未办妥有关手续,父母不能将孩子带出国。

  最担心“洋留守”学坏

  何伯老两口每天给五个孩子做饭,接送他们上学,为他们冲凉、洗衫,除此之外,还要提防他们的安全。要当好这五个孙儿女的家长,不是做保育员和生活老师这么简单。为了不让最大的孙子与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何伯操尽了心。有一天到吃晚饭的时候,四个孙儿女都回来了,但大孙子仍未见踪影,老两口于是急忙去找,最后发现大孙子正跟随一伙十五六岁的少年一起参与打群架。老人从此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因为他怕孙子像别的“洋留守”那样学坏。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多米尼加谋生,两个儿子带回恩平委托远房亲戚照顾,结果两个孩子都学坏了,一个跟人去抢劫被判了10年徒刑,另一个学会吸毒,现在还在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

  手拿“美元”荒废学业

  7、8月份是委内瑞拉的餐饮业黄金期,然而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经营餐馆的恩平人阿敏珍却放下了手上的生意迫不及待地回国。她此次是冲着儿子的择校去的,她必须为在家乡恩平读书的儿子选择一所好的中学。

  假期前儿子原来的小学建议她为儿子转学。她知道这是学校下“逐客令”了。她不想为儿子辩护,她知道儿子是她和家里的两老用钱“惯坏的”。原来,阿敏珍和丈夫在儿子6岁时就到委内瑞拉经商了,近年餐馆经营得很好。有了钱后,阿敏珍出手阔绰,每年给老人和儿子分别汇来美元,儿子手中有了美元,想买什么买什么。手机有两个、名牌球鞋一大堆。儿子也知道自己将来要出国,读书很不上心,还被同学起了个“少爷仔”的绰号。如今,面对着在小学已有两年留级记录的儿子,敏珍不得不重新想办法找一个能够接纳儿子的学校。几经周折,她终于联系上了江门的一家私立学校。假期后她准备将儿子送入这家“全寄宿”的封闭式学校,希望儿子有一个好的前程。

  ·饶新一 梁治荣 区景常 胡伟杰·(发自江门)

  放假了,自由出入网吧

  家长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

  “在惠来的一些网吧,上网的多是十三四岁的学生,只要给两块五毛钱谁都能上网,请救救我们的孩子吧!”这是惠来县一位童姓家长通过羊城晚报QQ报料平台发出的呼喊。

  昨天下午,羊城晚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惠来县城东湖路上一家网吧。只见网吧一侧的墙上醒目地写有“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字样,墙上还公布了两个举报电话。不过,即使是小学生、初中生模样的男孩走入网吧,网吧前台工作人员也没有过问年龄、没有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只要在前台领一个号码,便可到号码相应的座位上网。记者问工作人员:“需不需要押金?”工作人员爽快地说:“随便……要押就押2元(1小时)吧。”这间网吧有近百个座位,当时有几十人在上网,其中至少十多人看起来是未成年人,年龄在十三四岁左右,都是男孩。这些男孩不少人是结伴同来的。记者在网吧门口随机问几名从网吧上网出来的男孩:“上网吧父母让吗?”有男孩说父母上班了他就和同学出来了;有男孩说他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奶奶根本不管他,要他记得回家吃饭就好。 家长童先生向羊城晚报反映,惠来大多数有牌照的网吧都让未成年人自由出入。去年,他发现上初一的儿子经常逃课,和一大帮同学一起到网吧上网。儿子迷上网络后,童先生就经常到网吧找儿子。他发现,几乎当地的每一间网吧都有不少十三四岁的学生在上网,成年人则不多,出现在网吧的成年人还多数是像他这样去找孩子回家的无奈家长。

  羊城晚报记者 杨媛 (发自惠来)

  不足半月三名新莞人子女溺水身亡

  孩子过假期,谁给“安乐窝”

  羊城晚报东莞讯 记者文聪报道:随着暑假的开始,不少新莞人都把老家的孩子接到身边团聚。可是白天大人们要上班,孩子们无人看管,往往都游走在城中村与工业区之间,以至于安全事件频发,不足半月就已有三名新莞人子女溺水身亡。家长们渴望在暑期为孩子找个“窝”,既能确保人身安全,又能学习知识。

  上月19日,年仅9岁的廖华与几名玩伴到东江玩耍时沉入东江,两天后尸体浮在东江万江小享段。本月3日中午,一名叫小斌的11岁男孩与三名同伴瞒着父母跑到塘厦华昌农场内水库旁玩水,不料两人落水,岸上两人拿着竹竿伸下水救人,其中一名少年抓住竹竿上了岸,小斌则沉入水中。而就在几个小时后,远在道滘南丫村南丫河边上玩耍的朱宇豪也溺亡在河里。

  在东莞这座喧闹的城市中,过暑假的新莞人子女面临的不仅仅是溺水,还有走失、车祸等各种威胁的考验。去年6月和7月,虎门边防派出所辖区共找回走失或迷路的儿童八人,涉及的八户家庭就有七户是在虎门工作的新莞人。八名儿童中六名是因外出玩耍、网吧上网等原因贪玩忘返,两名是跟父母外出时走散后迷路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安全问题已成了新莞人家长们最担心的事情。他们说:“每年一到孩子的暑假我们就头疼,无论是放在老家,还是接到我们身边,都不知道该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有一个专门能在假期里照顾子女,督促他们学习的地方就好了。

  针对暑期新莞人子女存在的种种问题,东莞市妇联曾表示,对青少年的保护主体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范围很大,但很难落实。特别是社会方面,有关规定是用“鼓励”和“应当”等词语,定义非常模糊。东莞市妇联建议新莞人子女所在的社区建立临时机构,组织一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活动,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梅州半月六起学生溺水事故

  羊城晚报梅州讯 记者黄蔚山,通讯员胡泽强、李木如报道:羊城晚报记者昨天从梅州有关方面获悉,从6月30日至今近半个月来,梅州市辖区的五华、梅县、兴宁等地已先后发生了六起未成年学生溺水死亡的安全事故。夺走十条宝贵生命,其中有几人是刚刚领到小学三四年级成绩单的留守儿童。

  本月10日下午,梅州市梅江区乐育小学三名男学生相约来到黄塘河西郊寨中村河段游泳,三人一起失踪,是半个月来溺水事故一次夺去生命最多的。三名溺水身亡的学生年龄均在11岁,家属称,事故当天上午三名学生去学校拿回这学期的考试成绩单,下午1时多,三人相约去游泳,然而直到当天晚上仍没有回家,直到第二天中午村民发现黄塘河漂起男孩尸体,其中廖姓学生父母均在东莞务工。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