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钢铁行业陷入怪圈 钢铁产能为何“越限越多”?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5日08:26
  6.3亿吨,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7月12日对今年我国粗钢产量的一个预估数字。这一数字若成真,将刷新去年创下的5.7亿吨粗钢产量历史纪录。不少业内人士认为,6.3亿吨已是保守估计,最后粗钢产量很可能不止这个数。

  国务院去年初通过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曾提出,到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为5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4.5亿吨左右。

  钢铁产能过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从1999年至今,抑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呼声不绝于耳。去年开始更是向过剩的钢铁产能密集“开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政府有关部门已发布不下五条抑制过剩产能的禁令。

  钢铁行业陷入了一个怎样的怪圈?为何产能越限越多?钢企越亏越产?

  前5月钢铁投资增13.8%

  自4月中旬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开始下行以来,钢价已持续下跌12周。伴随而来的,是钢铁产能的不断放大及钢企盈利空间被挤压。

  今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连续5个月在5000万吨以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6月29日发布的旬报显示,6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76.7万吨,环比上旬减少1.7万吨,据此推算,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将不低于5200万吨。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还在增长。据李毅中介绍,今年1-5月,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356亿元,同比增长13.8%,保持了较高水平。

  产能受地方利益驱动

  去年我国的粗钢产量几乎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由于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作用,在全球钢铁业哀鸿遍野的金融危机之年———2008年,我国的钢铁业,特别是从事长材生产的中小企业却逆势蓬勃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钢企加足马力生产、扩产的最主要原因。

  钢铁产能不断膨胀难以控制的另一原因是:每一家钢厂都是当地政府的摇钱树。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明确要求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以上,才达到行业准入门槛。这意味着未达标企业面临出局危险。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年产量不足百万吨的钢铁企业,虽然是小钢厂,还不足以达到行业门槛,但即便按照目前较低的市场价格,一年的销售额也在30亿元左右,无疑是当地的就业、纳税等大户。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由于牵扯到地方政府的利益,政策落地会遇到很多困难。

  预测数字跟不上现实

  除了地方利益,业内对于产能是否过剩也存在争议。记者整理了一份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粗钢消费量的预期数字,发现普遍存在预测数字远低于最后实际需求的情况。

  例如,“十五”期间钢铁产能规划到2005年产钢1.4亿吨,而实际2005年钢铁消费量达到3.53亿吨。2005年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编制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对2010年的钢铁消费量估计是3.2亿吨(上下浮动7%),实际上今年这一数字至少超过6亿吨;去年年初制定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预计2009年钢铁消费4.6亿吨,实际当年钢铁消费量超过5.7亿吨。

  也正因此,一些业内专家认为,钢铁行业的过剩是结构性、区域性过剩,而非总体产能绝对过剩;产能必须大于产量,行业才能正常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90%,而产能利用率在85%是比较合理水平;政府在提高政策的有效性的同时,应将产能是否过剩这个问题,更多交由市场决定。

  “钢铁需求尚未到顶峰”

  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

  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结构问题———产业分散,落后产能所占比重大,企业竞争力不强。最新出台的政策,也存在着一些细节的落实难题。

  “从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钢铁全行业亏损,就开始提产能过剩这个说法了。”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说,但限制产能却越限越多,这其中最深层次的一个原因是,我国钢铁需求还没有达到顶峰。

  他表示,根据世界各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一国只有基本完成工业化,其钢铁需求才会达到顶峰停止增长,社科院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到2020年前后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化。因此他认为,无法限制产能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未来几年钢铁需求还会增长,但是可能增幅放缓。此外,钢厂往往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关乎地方利益也使得落后产能的淘汰面临阻力。

  刘海民表示,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结构问题———产业分散,落后产能所占比重大,企业竞争力不强。最新出台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也存在着一些细节的落实难题。

  “《条件》要求普钢企业粗钢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但据我了解,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数量不少,占据全国钢铁产能的10%左右。去年说要控制产能,导致一些地方瞒报产量。”刘海民说,“例如产了120万吨,小企业上报只有80万吨。这些企业的统计数字如何核实,是否应该淘汰?” 刘海民还提出,假如一家小型钢企合法登记,装备、环保都达标,只是产量略差一点达不到100万吨,是不是一定要淘汰出局?还是允许其整改?这些问题都对《条件》的最终落实构成一定挑战。

  “不同地区应区别对待”

  沙钢副董事长贾祥荣:

  我们国家大,区域经济水平差别也很大。对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政策也应该区别对待,地方上才能接受。不发达地区要发展起来,就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宽松对待。

  沙钢副董事长贾祥荣认为,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宏观调控多年,现在一些政府的政策、管理还没有统一、明确起来,政策影响很大,达到预期目的确有难度。例如淘汰落后产能,这么多年一直呼吁却成效甚微。

  贾祥荣表示,最新出台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还需正视地区差异问题。

  “我们国家大,区域经济水平差别也很大。就像地球上还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国内也有经济发达和迟缓的不同地区。”贾祥荣说,对这些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政策也应该区别对待,地方上才能接受。不发达地区要发展起来,就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宽松对待。而此次出台的措施,并未提及地方差别。

  对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贾祥荣认为,处理对待这一问题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政策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多给市场留一点空间”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力:

  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制订和落实要符合市场经济竞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否则会保护了大型企业的利益,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力认为,工信部最新出台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相当于从生产经营上对钢铁企业进行一次准入许可,起到进一步规范钢铁行业的作用。

  徐力称,《条件》对企业装备和规模进行限制,例如要求2005年7月以前所建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2005年7月后建设改造的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这主要是基于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特性,规模经济是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以上政策能使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留在行业内部,淘汰一部分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的小钢厂,减少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徐力表示,为了摆脱被淘汰的命运,部分钢铁企业开始与国家规定的淘汰标准“竞赛”,国家规定高炉的标准是300立方米,那么企业就拆除旧炉子,上超过300立方米的新高炉,国家把淘汰标准定在400立方米,企业就上超过400立方米的高炉,其最终结果是这部分产能得不到淘汰,反而增加了产能,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

  徐力认为,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制订和落实要符合市场经济竞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否则会保护了大型企业的利益,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在制订这类政策时需要给市场力量多留一点空间。

  “退出机制尚需要完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

  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政府制订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全面考虑就业、产业、财政各方面在淘汰落后与限制过剩后,面临的损失如何弥补,这样地方政府和企业才愿意执行。

  对于政府今年出台的钢铁行业政策,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愿望是良好的,执行是困难的”,因为限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是“简单的关闭高炉问题”。

  “这些小钢厂、小高炉的关闭,会带来地方的财政、就业问题;还可能带来产业问题。”李新创解释,目前被列入淘汰之列的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基本都是从事长材,即螺纹钢、线材生产的。如果全部关闭,几乎意味着1亿多吨建筑用钢产能消失,“如果都淘汰了,长材不够怎么办?”

  他表示,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政府制订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全面考虑就业、产业、财政各方面在淘汰落后与限制过剩后,面临的损失如何弥补,这样地方政府和企业才愿意执行,政策才能落到实处。(张奕)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