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我国颁行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较早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7月21日07:44
  本报记者韩乐悟

  国际国内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这一争论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转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注的恰恰是这个“安全”。

  我国如何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研究员林敏近日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和实施了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的国家之一,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林敏的答记者问今天全文登载在农业部网站上。林敏表示,如其他科学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但实践证明,通过规范管理、科学评价、严格检测和深入研究,完全可以预测、消除和防范各种风险。实际上,正是采取了以上措施,才保证了今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据其介绍,我国依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科学规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致敏性评价等内容。营养学评价主要检测转基因作物在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分、灰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分析)、微量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与非转基因作物是否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毒理学评价分别通过转基因作物表达的蛋白和转基因作物开展动物试验,如: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是否有不良影响。致敏性评价方面通过与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开展蛋白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确保转基因作物表达的蛋白食用安全性。

  林敏表示,风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以及不少药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没有风险,绝对安全。因此,“零风险”的说法在科学上站不住脚,这样的食品也是不存在的。但“风险不等于现实存在的危险。”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