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兰州遇40℃高温“烤验” 高温补贴低或发放不均

2010年07月30日13: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29日,三伏天进入了中伏。

  当日,兰州中心气象台用“高温预警由橙色升级为红色”迎接这一天。兰州市近40℃的高温刷新了气象纪录。

  这样的极端天气,有“拉尼娜”的影响,也有人类自身的因素。

  热!热!热!

  “自193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兰州市最高温度出现在2000年7月24日,为39.8℃,多年来一直未被打破。而7月28日的最高温度,不仅创造了入夏以来兰州的最高温度,也“扳平”了兰州最高温的历史极值记录。29日、30日,兰州最高温度达38℃-40℃,有可能突破39.8℃的历史极值,河西五市部分地方将出现40℃以上高温天气。”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锡稳说。

  今年的气候比较异常。就在前几天我省陇东、陇南地区遭遇暴雨突袭时,河西却“高烧不退”,东西两头的温差达到20℃。

  王锡稳将这样的气候特点归结于“暖高压气流影响”。按往年统计,每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立秋前,正是晴热高温天气“发威”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暴雨与高温并存的天气表现在此时是正常的”。

  今年的“高温试炼”首当酒泉,截至27日,敦煌出现37℃以上高温日数达8天,金塔7天,瓜州6

  天。“这是酒泉市近5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地域最广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酒泉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徐殿祥对媒体称。

  “此次高温是全球性的,连莫斯科都快达到40℃了。”中科院寒区旱区工程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助理研究员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始作俑者。

  这个西班牙语里意为“小女孩”的“拉尼娜”,与人们熟知的厄尔尼诺是一对“反意词”,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对于甘肃的炎热天气,有气象专家认为“焚风效应”也起了一定作用。兰州三面环山、东西狭长,在暖气团控制下,当西风气流过山下沉时,会使空气湿度急降、气温迅速上升,形成“焚风效应”。加上大气透明度持续极好,太阳光直射地面,太阳辐射的能量基本没有损失就到达了地面,使得地面温度增高很快。

  “城市热岛”推波助澜?

  有人曾在兰州市区的马路上做了个试验,把鸡蛋打在井盖上,没过多久鸡蛋竟然出现凝固现象;还有人把水倒在汽车外壳上,没过几秒钟便蒸发得无影无踪。

  “高烧不退”不仅仅只是地理因素,城市的高碳消耗也是“热浪”的成因之一。甘肃省委党校欧阳锦

  教授向记者解释:“以兰州为例,城关区的气温就比安宁区高,这就是‘城市热岛’造成的。”

  他认为,中国过往的城市化多年来都处在高能耗、高排放的水平上,尽管近年来有所缓解,但历史的积淀和现存的一些遗留问题,使得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城市的温室效应造成的顽疾越来越多。

  除气候因素外,高温还离不开人为因素。气候专家称,“热浪”频频光临北半球,与全球变暖存在一定关联。形成“热浪”的直接原因是天气中出现反气旋现象,反气旋导致气温上升,所以,“高烧”不退的原因涉及全球暖化的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强了热浪的剧烈程度。气象学家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将遭到更多更严重的“热浪”侵袭,而且异常天气会越来越频繁。地处偏北的城市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指出,城市里硬化道路过多,快速吸热、快速放热的材料使用过多,酷暑阳光积聚的热量会持续地保持在地面以上几米,这正好是人活动的高度,因此在城市“热岛”中,人们更觉得酷热难耐。

  高温挑战“制度空调”

  长期以来,震灾、水灾、旱灾、鼠灾、虫灾在救灾工作中频频出现,但是“热灾”却鲜有人关注。

  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时,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虽然许多人可以在空调房里办公、在家避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或因职责所系、或因生计所迫需直面户外高温。

  经受不住“烤”量的人们,忍不住向法规寻求高温下的制度关怀。结果却发现,只有一部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在这个“暂行”数十年的法规里,对于高温补贴并没有做具体规定。。

  地方性的法规里高温补贴倒不时地出现,然而高温“福利”却寒酸不己。

  目前,我省仍执行1997年由省劳动保障厅下发的夏季防暑降温有关《通知》,该《通知》中明确规定,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补贴45元防暑降温费;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补贴40元;一般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单位)每人每月补贴35元,发放时间为每年的7、8、9三个月。但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市民对防暑降温费的发放标准显然有一些意见。

  区区每天1.5元的高温补贴,只能是一瓶冰镇纯净水的价钱,实在有些微不足道。而且能享这个福利的,还是“有单位”的人,那些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的临时工们并不在此列。

  劳动部门一位负责人指出,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我国大部分地方提高了防暑费的标准,尤其是深圳等沿海城市,已经将防暑费提高到了每天8—10元,山东也提高到了每天5—8元。我省也很有必要将防暑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应该建立健全高温作业的规章制度,使所有劳动者都能享受到这项福利。

  “在这个热浪袭人的夏天,需要制度关怀的‘空调’马力再大一些———唯有制度在高温作业的界定、补贴、停产、休假等方面都进行修葺和完善,才能让劳动者体味到更多的关怀。”欧阳锦教授说。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