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全国高温 > 高温消息

网传福州跃升“火炉”城市之首 专家称不准确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05日15:47
  新华网福州8月5日电(记者胡苏)近日网上盛传,福州位居近10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高温日数排行榜第一名,福州由此入选“新四大火炉”,甚至被列为“火炉”城市之首。对此,福建省气象专家指出,仅根据“高温日数”指标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最热”并不准确。但持续高温天气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应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绿化等方式给城市降温。

  福州持续“高烧”不退

  近日某气象节目主持人在博客上公布了最近10年(2000年至2009年)全国33个省会级城市高温天数的排行榜。其中,福州以10年375个高温天名列榜首,第二是杭州(355个高温天),第三是重庆(343个高温天),第四是长沙(326个高温天),而著名的“火炉”城市武汉仅以305个高温天排名第五。

  这一排行榜“出炉”,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人惊呼,福州已跃居全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之首!

  对此,福建省气象局专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没有掌握国内其他城市的气象资料,但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等综合因素影响,福州确实出现了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的现象。 例如,今年入夏以来福州持续遭受高温炙烤。8月1日,福州市最高气温37.8摄氏度,2日最高气温达38.4摄氏度,3日最高气温为37.8摄氏度。而在2007年,福州甚至连续31天最高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创下自1880年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高温天数的最高纪录。

  福建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许金镜指出,根据气象学定义,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称为高温天气。“近几年来,福州市的高温天数确实较常年偏多。”

  福建省气象局气候中心资料显示,最近10年福州的高温天数为374天。其中2000年至2002年,高温天数分别为30天、26天、24天,但是2003年、2004年两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了63天、47天,为过去10年中最高的两年;2007年以45天排名第三,其他年份则在35天左右。

  许金镜认为,2003年、2004年、2007年这三年,福州均出现极端天气,2003年更是发生大旱,全年的高温天数较多,直接拉升了10年的总高温天数。

  “高温天数”指标不足以准确描述一座城市气温水平

  从气象数据上来看,福州的高温天数惊人,但从市民的实际感受而言,福州的夏天似乎还难与武汉、南京等传统“火炉”城市相比。

  何慧是一名在福州工作的武汉人。她告诉记者,由于武汉城市内外江湖水系发达,夏天潮湿气闷,“从早到晚简直热不透风!”而福州毕竟靠近海边,早晚温差大,熬过中午几个小时就好多了,加上每年受到台风影响,酷热难耐的日子并不多见。

  相关气象专家则指出,“单凭一个"高温天数"的指标,并不足以准确描述一座城市的整体气温水平。”

  许金镜认为,气候问题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仅从“高温天数”就轻易下结论。判断一个地区天气是否炎热,除了高温天数以外,至少还应考察“高温强度”的指标。近十年来,福州年度最高气温都在38摄氏度至39摄氏度之间,近三十年福州的年平均最高气温也仅为38.1摄氏度,极端的高温强度非常罕见。

  例如,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8摄氏度称为“热浪”天气。根据气象资料,2000年至2009年福州虽然高温天气最多,但出现38摄氏度以上的“热浪”天数仅59天,平均一年还不到6天。 事实上,在网上发布高温天数排行榜的气象节目主持人,随后也在博客中澄清:“火炉”或者“最热城市”,并无严谨的客观标准。左右人们炎热印象或体感的因素可能非常多,高温日数、高温的持续时长、极端最高气温、昼夜温差、日照、湿度、风等等。单纯以十年高温日数判定,非常片面、缺乏公允。

  高温天气如何应对?

  无论是否排名第一,连日来福州市持续“高烧不退”,是不争的事实。气象专家指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的大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打破了气候因素分布的固有区域性平衡,容易导致异常天气气候现象的发生,如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暴雨、干旱、台风以及高温晴热天气。

  其次,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位置持续偏南,导致福建乃至整个华南沿海地区持续高温。副热带高压是夏季城市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福州近年来高温天气呈上升趋势,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有着密切关系。 再次,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绿地减少,居民向大气排放的汽车尾气、空调热气等温室气体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高温气候的程度。

  相关气象专家指出,不管是否成为“火炉”,城市都尽力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因此,高温天数增多的趋势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许金镜建议,应对近年出现的气候变化进行系统性调研,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在城市建设方面,可以通过“绿岛效应”很好地削弱和缓解“热岛效应”。专家介绍,“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之内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气温下降0.5摄氏度以上。“通过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小环境,有利于缓解高温带来的苦恼。”许金镜说。

  从居民本身来看,一方面要注意加强高温天气下的防暑降温工作;另一方面,更应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少开私家车、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节约用电等方式,尽可能减少“碳排放”,为防止气候变暖身体力行。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