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世贸遗址欲建清真寺引发全美论战 态度耐人寻味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8月08日01:39
8月5日,人们在即将被拆掉的大楼前抗议。
7月13日,听证会上旁听的穆斯林妇女。


  所有宗教共同的价值观将成为我们中心的基石,它将提供各宗教交流合作的环境。

  ——黛西(世贸遗址附近清真寺项目筹办者之一)

  这完全无关种族主义,仅仅是感情问题。每一次经过世贸遗址“都感觉像经历地狱和死亡,更不用说要在那里看到一座清真寺”。

  ——莎莉(一位在“9·11”中失去儿子的母亲)

  尽管心灵创伤的确会让人的情感“不理性”,但人们必须教会后代区分情感和行为。抹黑所有穆斯林无法减轻伤痛,而只会加剧隔阂与误解。

  ——《纽约时报》读者(一位在“9·11”中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

  黛西为丈夫辩护称:“劳夫谴责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她和丈夫相信,清真寺有权存在于曼哈顿,它也将成为改善穆斯林和其他群体关系的核心纽带。

  保守组织状告纽约市政府

  一直享有好口碑的“反诽谤同盟”加入这场论战后,不仅没有得到主流舆论的同情,反而遭到强烈批评。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称“反诽谤同盟”的声明“令人震惊,羞耻,很愚蠢”。他讽刺说,按照他们的理由,犹太人也不应该在全国性媒体上发声,原因是这可能让另外一些人感到痛苦。

  同时,身为犹太人的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和一批犹太人群体领袖也公开表示,支持清真寺的建设。

  也许是意识到舆论上处于下风,地标保护委员会8月3日宣布不干涉清真寺建造的决定后,“反诽谤同盟”表示将不再参与争论。

  但风波未能就此平息。

  一个名叫“美国法律和公正中心”的保守组织一纸诉状将纽约市政府告上法庭,理由是地标保护委员会未依照程序,让政治因素影响了其决策,并要求委员会重新做决定。对此,纽约市政府律师回应称,依照法律程序,他们能轻松让法院驳回该保守组织的起诉。

  接受电子邮件采访时,“美国法律和公正中心”的布雷特·约瑟夫告诉记者,如果起诉遭到驳回,他们还将“动用各种法律手段来保护"9·11"遇难者的尊严和记忆”。

  既然发动恐怖袭击的仅仅是一少部分极端分子,而非主流的伊斯兰世界,那在世贸遗址附近建清真寺为何成为“大忌”?

  约瑟夫解释说:“我们支持温和的伊斯兰,希望将极端主义边缘化,我们依然认为在距离世贸遗址如此近的地方建造清真寺是对"9·11"遇难者家属的侮辱。”

  约瑟夫相信,建造清真寺的计划完全是“不必要的煽风点火”,虽然其发起人有治疗伤痛、改善关系的意愿,但显然他们难以达到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取消计划才是弥合伤痛之举。”

  媒体评论:主流媒体支持清真寺项目

  如果仅仅从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角度分析,曼哈顿清真寺的兴建几乎不存在任何争议。分析人士指出,首先,它计划建造在私人所有的土地上,没有动用任何公共资源和资金。其次,计划建造清真寺的负责人没有任何违法或遭到指控的记录。在一个以宗教自由为荣的国度,这两点就足够为任何宗教建筑获得批准扫清道路。但“9·11”留下的伤痕、对穆斯林群体的误解,都使得清真寺的存在变得十分敏感。民调显示,超过52%的纽约市居民反对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

  不过,这场论战中,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都无一例外地支持清真寺的兴建。

  《时代》:

  “世贸遗址清真寺”的发起人之一劳夫教长,正是弥合裂痕所需要的那种“温和、和平”的穆斯林,他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实现穆斯林和西方关系的转折”。让世界重新回到相互尊重,认同的轨道,远离紧张的关系。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纽约拥有超过80万穆斯林人口,他们也是勤勤恳恳的纽约市民。曼哈顿一个叫“小叙利亚的”地区正是19世纪阿拉伯移民的聚居区,他们主要由穆斯林和基督徒组成。恐怖分子发动的对世贸中心的袭击中,大约有40到50名穆斯林丧生。穆斯林作为纽约市的一部分,有权建造自己的清真寺。

  《纽约时报》:

  如果一个国家自我封闭,拒绝多元文化、宗教和思想,这个国家将永远不会诞生出下一个Google或科技文化艺术的壮举。

  政府意见:“政府不能决定他们在哪祈祷”

  围绕是否放行世贸遗址清真寺的纷争中,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角色。

  白宫新闻发言人回应此事时,表示它完全应当由纽约当地政府和社区决定。纽约市政府的“超脱”做法也离不开市长布隆伯格的开明态度。他在谈及为何不干涉在世贸遗址建造清真寺时解释说:“政府决不应该告诉人们他们是否应当祈祷,或者他们在哪儿才能祈祷。我们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纽约时宾至如归。按他们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和祈祷。”

  而最终为兴建清真寺计划放行的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又是如何考量的呢?该组织新闻发言人伊丽莎白·布尔本女士向本报做出解释。

  新京报:委员会在纽约城市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布尔本:纽约市所有的老建筑在拆除或翻修前都必须通过地标保护委员会的评估,经过公开听证后投票决定。如果某栋建筑得到了地标身份,就不允许拆除,仅能进行有限的翻修。

  新京报:委员会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布尔本:我们评估一栋建筑是否能成为纽约地标时,唯一的标准就是它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新京报:为什么那栋建筑不能成为地标?

  布尔本:8月3日评估的这栋拥有152年历史的建筑,虽然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但9位委员一致认为它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还不足以成为纽约地标。

  新京报:委员会在做决定时,是否也会考虑建筑如果被拆除后未来的计划?

  布尔本:不会,这不在评估条件之列。根据法律,地标保护委员会无权干涉建筑未来的用途。即便委员会因为这个决定遭到起诉,也完全有把握胜诉。

  专家观点:反对清真寺从“9·11”后开始

  
“仇恨从何而来?”

  建造清真寺引起非议,在美国历史上并非第一次。

  就在上月,田纳西州一个兴建清真寺的方案引起了附近居民的不满和恐慌,当地居民甚至威胁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

  今年夏天,加州一座伊斯兰文化中心打算在基督浸礼会教堂附近建清真寺的计划,遭到附近基督教堂牧师的抗议,并将其形容为“把猫狗关在同一个笼子里”。还有人担心清真寺建成后,喇叭传来的巨大祈祷声会打扰周围的居民。

  该伊斯兰中心的教长马哈穆德·哈穆斯表示,他所在的中心已经在当地存在了10年,一直和周围社区和平共处。自从宣布将建清真寺的消息后,中心的电话信箱里充斥着各种威胁性的留言。

  “我希望和他们面谈,”他说,“我想知道这些宗教仇恨从何而来。为何再也看不到基督教宣扬的"善待你的邻居"?”

  “愤怒源于无知”

  研究民族宗教问题的美国学者指出,反对清真寺的声音是在“9·11”事件之后才浮出水面的。

  得州公共大学民族关系学教授乔·费金说:“我不记得"9·11"之前有任何针对清真寺的讨论或抗议。但那场由极端分子发起的恐怖袭击改变了这一切,从那之后,任何与中东有关联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被赋予负面色彩。”

  此外,近期美国情报机构挫败的一系列恐怖袭击阴谋中也牵扯到美籍穆斯林,这加剧了美国民众的恐慌。

  但宗教问题专家指出,美国本土的清真寺并非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相反,他们正是击退极端主义的中坚堡垒。“人们讨论的都是一些极端的模式化案例,它又在右翼媒体的煽动下被广为传播。这使得针对穆斯林的愤怒升温,但这些愤怒多半是源于无知。”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