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美国“泄密爱国者”屡作大案 威胁大过间谍(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8月09日04:08

  “阿富汗战争日记”被曝光。

  美国泄密案层出不穷

  在美国历史上,内部的重大泄密案件层出不穷,对美国政治造成的影响也令人吃惊。

  美国《时代》周刊7月31日最新的一期盘点了“美国历史上十大泄密事件”。这次曝光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的“维基泄密事件”放在第一位,导致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事件”、五角大楼越战文件被曝光,不久前“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美军直升机射杀伊拉克平民的录像都在此列。

  在这些著名泄密事件中,都有一些美国政府内部的关键人物。

  1971年6月,《纽约时报》披露了军方分析师艾尔斯伯格提供的一批有关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绝密文件。在文件公布之前,美国政府曾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文件的发表,但没有成功。事后,美国政府试图以“泄露国家机密”等罪名起诉艾尔斯伯格,但艾尔斯伯格最终被判无罪。

  在1972年的“水门事件”中,一个名叫“深喉”的线人向《华盛顿邮报》等提供了尼克松参与“水门事件”的关键线索,使得尼克松最终辞职下台。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承认自己就是“水门事件”中那个被称为“深喉”的线人。

  有分析认为,在这些泄密案中,虽然泄密者只是个别人,但背后却有深厚的民意。

  1971年,美国在越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反战成为越来越强的民众呼声,“五角大楼泄密案”成为迫使美国政府结束战争的最后一根稻草;“水门事件”则使美国老百姓看清执政者为个人利益不惜动用国家机器的嘴脸。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分析称,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泄密事件往往都发生在外界对美国的军事或是政治行动感到困惑或是不满的时候,被曝光是人们希望见到的结果,而历史证明美国政府行为都是错的。如果说越战的经历离人们太远的话,2004年的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被泄露的照片风波就足以提醒美国当权者,一条丑闻就足以毁掉一个国家的声誉。

  “泄密爱国者”威胁大过间谍

  实际上,对于泄密事件,美国政府和媒体上近来炒作更多的却是所谓的外国间谍案和黑客入侵案。即使是对这次从内部引起的泄密案,有美国政客还在往“美国的敌人”身上引。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海登说,这些文件对“美国的敌人”而言无异于无价之宝,“如果我是俄罗斯情报机构负责人,我会对最好的手下说,”阅读每份文件,然后告诉我,那些人有哪些强项?有哪些弱点?有哪些盲点?

  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卡利斯·纳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讲泄密案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国情报部门进行有意窃取,二是知密人员因文件丢失、错误使用互联网等造成无意泄密。但从美国近期的泄密案看,明显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虽然泄密者仍在调查之中,但可以肯定必然来自美国政府内部,且他主动泄密的对象不是外国情报部门,而是普通公众。由此不难看出,美国政府内有人对反恐战争不满,至少是对美政府的一些做法不满,才希望通过如此手段来推动美国改变当前的战争策略。

  纳尼说,对于这些泄密者,不能说他们不爱国,因为他们并没有把情报透露给外国情报部门;也很难说他们存在私心,因为这些人泄密并非想出名,甚至分文不取,但正是这些对政府政策不满的人造成泄密“惊天大案”。纳尼认为,对这样的内部泄密案,美国最紧要的不是查出泄密源头,而是要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泄密爱国者”。

  《新西兰先驱报》的一篇社论称,秘密一直是战争的一部分。

  当谈论到战争行动的细节时,保护秘密是正当的。但是就引起极大争议的阿富汗战争而言,公众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好。如果这些文件仍处于保密状态,对白宫和五角大楼来说会带来更大的方便,但是对一场战争的支持是“建立在透明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鼓动爱国主义之上的”。

  英美军政机密屡遭曝光

  “维基解密”网站建立于2006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其数据库就拥有120万份档案,如今每天有1万多份秘密文件入档。网站为所有的文件提供者保密,网站专家会对送进来的材料真实性进行评估,确认可信后,原文照登,不加任何删节地搬到网上,予以公开。

  在英国,经“维基解密”曝光引起轰动的新闻事件屡有发生,例如,它曾披露英国国防部有一份反战活跃分子的黑名单;曝光英国极右翼团体英国国家党的全部党员花名册;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气候门”电子邮件也是其首先曝光的。在曝光美军阿富汗战场9万多份文件之前,“维基解密”最吸引眼球的一次曝光是在伊拉克战场,网站披露了一段从美军直升机上拍摄的录像,显示美军士兵在巴格达街头对伊拉克平民开枪,引发舆论哗然。朱利安称,为了拿到这段录像,并验证其真实性,他曾亲自跑到巴格达,利用和部分军方内线的良好关系,躲在一个地堡里,搜集情报。

  美国“自由媒体记者委员会”负责人露西·达利什指出,“维基解密”依靠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来将机密公之于众,但它本身却缺乏可信度。对此阿桑奇并不否认,他坦言,此次公开的91000多页秘密文件中,他和“维基解密”仅详细审核了2000多页。他的组织主要是一个提供信息的渠道,其余的则希望留给记者或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也有批评者指责网站和朱利安本人根本没有能力对网民提交的大量所谓“内部文件”进行考证,以确保线索的真实性。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朱利安承认,尽管网站声称对信息要进行核实,但“实际上,最终决定材料到底是真是假,还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FBI调查泄密案美士兵家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人员近日对处于驻阿美军泄密案漩涡中心的布拉德利·曼宁的母亲展开调查。FBI探员突访布拉德利·曼宁的母亲苏珊·曼宁位于威尔士的住宅,并搜查了布拉德利·曼宁的卧室。FBI的调查令苏珊·曼宁“非常悲伤”。

  报道称,苏珊·曼宁是身陷驻阿美军泄密案的美国士兵布拉德利·曼宁的母亲,现年56岁,居住在英国威尔士。美国维基解密网日前曝光9.2万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引发震动,这些秘密文件揭示了阿富汗战争中诸多令人震惊的细节,其中包括联军滥杀妇女儿童在内的无辜者。布拉德利·曼宁被认为是泄露这些秘密文件的嫌疑人。

  苏珊·曼宁目前身患重病,不过仍然在家中被两名FBI探员调查,而这两名FBI探员据信附属于驻英美国大使馆。据悉,这两名FBI探员在威尔士波厄斯郡警察署一名女探员的陪同下,在7月初对苏珊·曼宁展开调查。这是针对布拉德利·曼宁泄密案件调查的一部分。

  FBI向苏珊·曼宁询问,布拉德利·曼宁是否使用家中的电脑。然而,自从布拉德利·曼宁一年前离开英国前往美国后,他家中的电脑就一直没有使用过。

  1979年苏珊·曼宁同驻扎在威尔士的美国军人布莱恩结婚,并移居美国,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生下儿子布拉德利。不过苏珊·曼宁同丈夫布莱恩在2001年离婚,并带着儿子布拉德利返回了威尔士。布拉德利在英国辍学后,又于去年回到美国。他先是和父亲一起生活,并在一家比萨店打工,挣每小时6.5美元的最低工资。此后不久,布拉德利就加入了美军。在今年5月,布拉德利因涉嫌泄露军方机密,遭到逮捕。

  朱利安其人

  朱利安·阿桑奇在虚拟世界里构筑了一个被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视为眼中钉的“维基解密”,在现实世界里,他也若有若无,一直生活在媒体的视线之外。

  今年39岁的朱利安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父母是在反越战示威游行中认识的,这似乎也注定了朱利安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对政府公权的抗拒心理。朱利安的父母从来都不相信学校的教育,他们认为,公立教育只会教唆孩子学会认同和顺从,因此,朱利安几乎一直在转学,他读过37所中学,换了6所大学。

  在朱利安的家门口,有一家电器商店,有一次,朱利安走进商店,发现有一台电脑,他很快就在这台286电脑上学会了编程。

  聪颖加上勤奋,朱利安的电脑技术飞涨,虚拟世界让朱利安找到了自我,无数次地“黑”掉防守严密的政府网络使朱利安在黑客世界里逐渐小有名气,他建立了一个名叫“国际渗透”的黑客组织,从大学网站到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直至美国五角大楼,朱利安屡战屡胜。

  1991年,澳大利亚警方冲进朱利安位于墨尔本的家中,带走了所有电脑和相关证据,朱利安被指控25项网络犯罪。

  他辩解称,自己所有的黑客行为都无恶意,只是为了检验网站安全技术是否完善,比拼谁的黑客技术更高超而已,没有对被“黑”机构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

  法官认同朱利安的理由,认为他“骨子里还是好的,只是太聪明好奇”,在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的上世纪90年代,朱利安最终只交了2100澳元罚金,即被释放。

  朱利安做过一段时间的编程员,开发了一些免费软件和数据加密技术,后来进入墨尔本大学,专业是物理和数学。朱利安并不适应大学生活,在一篇《政府阴谋》的文章里,他声称,温良恭顺的大学校园让他感到格外压抑,只有当他“翻墙”越过政府机构网站,窥视权威部门不为人知的秘密时,才让他感到一种释放,他把自己的生活描述为“个人与公权的对抗”。

  在“维基解密”网站上,朱利安曝光了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作战规则,北约阿富汗战争的开战计划,以及美国在古巴关塔那摩基地对战俘的审讯手册,手册中列有如何让美军战俘营避开国际红十字会的核查,如何用狼狗恐吓犯人等等。朱利安说,屡次被曝光的美国五角大楼曾一度想封掉“维基解密”。

  除了美国国防部,朱利安和他的“维基解密”还得罪了其他一些外国机构。朱利安说,最惊险的一次是在肯尼亚。由于“维基解密”曝光了肯尼亚政府高层的腐败证据,一度改变了肯尼亚大选的局势。一天晚上,他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附近的一座军营里,突然冲进6名武装分子,举枪喝令他趴在地上。朱利安匍匐在地,感觉后脑冰凉。趁人不备,朱利安突然爬起来,冲出营帐,大喊救命。军营士兵赶到,6名武装分子趁乱逃走。

  开启新闻新时代

  阿桑奇通过“告密者”拿到阿战情报后,将材料提供给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和美国《纽约时报》。7月25日,三大媒体公布了各自就阿战秘密文件撰写的大篇幅报道,Wikileaks也在同一天将原始素材公开。

  这一“惊人之举”再次引起舆论有关信息公开和媒体公正的激烈讨论。

  新美国基金会的媒体研究专家克里斯·安德森认为,WikiLeaks或许代表了一个新的新闻时代开启。这是一个属于网络泄密者的时代,它们为记者调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不过安德森同时表示,记者在拿到新闻素材后,首先应确认其可靠性。“没有人知道什么是Wikileaks,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传统的媒体种类。他们并非新闻人,也不是真的黑客。”

  美国科学家协会研究政府机密的专家斯蒂文·阿福特顾德也认同,尽管Wikileaks带来了新的趋势,仍需要传统媒体来证实消息源的准确性。

  Wikileaks带来的更多的是问题,而非答案。纽约大学新闻学副教授杰夫·贾维斯指出,当一个泄密者本身的身份隐秘,其公开的秘密档案能否真的起到推动信息公开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政府是否应当让更多信息公开,这样才不会让泄密者掌握主动权?

  伦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罗伊·格林斯拉德指出,尽管Wikileaks本身或许并不客观,但是它将更多原始素材公之于众的做法将让新闻更加透明。正如阿桑奇本人所说,新闻应更像科学,原始数据、事实都应是可公开、可证实的。

  据环球时报 高军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杜天琦 张松 陈一 杨孝文及青年周末等相关文章综合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