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多地发生婴儿性早熟现象 疑与奶粉有关 > 最新评论

食品质检应由“选择性检测”变“全成分检测”

来源:检察日报
2010年08月11日07:38

  食品质检应由“选择性检测”变“全成分检测”

  李政

  当前,我们对一些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质检模式是典型的“选择性检测”,这样的质检模式的基本逻辑是极不严密的,因为国家标准要求的成分及含量合格,并不能排除包含非法定成分的可能性,更无法排除一些非法定成分对人体危害的可能性。建议将“选择性检测”变为“全成分检测”,即对于食品药品类产品,不仅检测国家标准要求的成分和含量,还要对事实上包含的其他成分、含量及其功能作用一并进行检测,必要时还应整合质检、药检等各方面的检测力量,为公众食品把好质量关。

  家住武汉三镇的三名女婴,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早熟特征,乳房开始发育。江西山东广东等地也有数名婴儿出现同样的症状,他们均自出生就喝所涉品牌奶粉。于是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指责奶粉中含有激素。然而,受害儿童家长却遭遇“检测无门”(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当受害儿童在医院检查性激素水平超标时,家长就曾申请质检部门对奶粉的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然而,家长们得到的答复却是“不接受个人申请”。真是不可思议,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为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的质检部门竟然“不为公民个人服务”,真不知他们到底服务于谁?难怪不断有奇怪的现象发生:明明在境外检测出有问题的产品,在我们的质检部门那里却“完全合格”,因为他们的检测样本均由生产企业直接“上门送检”——试想,有哪个企业会拿有质量问题的样本去送检呢?正因为排除了消费者的送检渠道,在消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产品无法及时进入质检程序,所以我们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要么总是“合格”或“优良”,要么只能在境外检出问题。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国内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根本就没有激素这一项,也就是说,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压根就不检测激素,因此即使含有甚至大量含有激素的奶粉在质检环节也是检不出来的,仍不影响奶粉的“合格”结论。由此,我们不禁想起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同样的理由,让质检关层层失守,当然质检部门也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而,现实却是极端残酷的,“不检”的后果是让全国数十万婴幼儿以及他们的家庭受到伤害。为此,我们重新制定了奶乳品检测标准,将三聚氰胺纳入检测范围。但新标准却没能阻止激素“登场”,人们当初预测可能出现的“四聚氰胺”、“五聚氰胺”没想到以其他的面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我们是否该认真反思一下质检模式呢?当前,我们对一些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质检模式是典型的“选择性检测”,即只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成分、含量标准检测到每个成分达标或不超标,就被认定“合格”,没有质量问题,而对于其中包含的“多余”成分,我们则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这样的质检模式,虽然能够节省大量的检测成本,但它的基本逻辑却是极不严密的,因为国家标准要求的成分及含量合格,并不能排除包含非法定成分的可能性,更无法排除一些非法定成分对人体危害的可能性。我们经常拿“法规禁止”说事,可法律上的禁止若不体现在法定检测环节,“法规禁止”岂不成了纸上谈兵?正是这样明显的逻辑漏洞才导致了三聚氰胺长期“潜伏”于奶粉之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激素很可能就是“三聚氰胺第二”,因为据专家称,在原奶生产环节,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将“选择性检测”变为“全成分检测”,即对于食品药品类产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检测条件,不仅检测国家标准要求的成分和含量,还要对事实上包含的其他成分、含量及其功能作用一并进行检测,必要时还应整合质检、药检等各方面的检测力量,为公众食品把好质量关。如此一来,无论是三聚氰胺,还是激素,抑或其他危害成分绝不可能长期“潜伏”于我们的食品中,也就不会对百姓身体健康造成实质性损害。

(责任编辑:郑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