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 南方人物周刊最新

盐碱地上的芝麻开门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0年08月13日11:02

  特约撰稿 史军

  2010年7月,柳枝稷的全基因组图谱测序完成,一篇学术论文低调地刊登在《科学》杂志上。虽然没有像水稻基因组那样的大量媒体报道和关注,但这项工作,却可能是改变人类能量获取方式的浩大工程的一个开端。

  要粮食,还是要乙醇?

  使用生物能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就装满了酒精。只是后来人们发现了石油,有了石油这种产量丰富、价格低廉并且可以提供强劲动力的燃料,酒精才无奈地离开了汽车油箱。如今,在经历了历次石油危机和大规模环境污染事故之后,酒精再次在汽车发动机里找到了发挥热度的空间。

  汽油里面加乙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开始提供乙醇。巴西有50%以上的燃料是生物乙醇,美国汽油中的乙醇添加量标准为10%,我国汽油中的乙醇添加量也在日益提高,已经有9个省市的添加量达到了10%。

  目前,获取乙醇燃料,最常用的原料还是糖和淀粉。没办法,谁让人类用糖(葡萄)制作的酒精有6000年历史,而用淀粉(谷物)来酿酒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完整的工艺、成熟的发酵微生物、对各生产环节的清晰认识,使得建设一座供汽车喝的特供酒厂,变得轻车熟路。

  但要种出能做成酒精的农作物,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耕地,这在我国目前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就像飘渺的美梦。截至2007年,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了1.4亩,连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都够不上。即便是最合理地使用生物乙醇,不造成任何浪费,也会造成对粮食供给的巨大压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2006年农产品价格指数增幅为8%,2007年增幅为24%,而2008年首季度已经高达53%。虽然气候等因素对这几年粮价上涨起了一定作用,但燃料用粮食比率的增大,对于粮价的上涨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只使用作物中的淀粉、蔗糖和油脂也是件奢侈的事情,毕竟在植物固定的能量物质中,这些物质只占10%-20%。如果是只满足我们的饭碗,倒还可以去粗取精,但现在要灌满油箱,这样的粗放收获显然是不现实的。2006年全球种植玉米、甘蔗和油菜的耕地面积约为193万公顷,按照每公顷生物燃料的平均产量,我们可以从这些农田里收获3.3亿吨的生物燃料,不过这些在世界能源的餐桌上只能勉强地算作一道甜点,因为这只相当于2007年世界原油产量的8%和同期世界能源消费的2.3%。

  不仅如此,生物乙醇的生产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原料运输、处理、纯化都需要能源。看来,用粮食喂汽车的方案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能源供给方式。

  放弃淀粉吧,我们有纤维素

  如果只利用植物中的淀粉和糖类,我们只能利用所有植物生产的能量的10%-20%,储存着超过80%能量的秸秆、茎叶部分都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这也是目前新兴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开发方向。

  植物秸秆、茎叶中的有效成分是纤维素。从化学成分上来讲,纤维素和淀粉也是亲兄弟,它们都是由葡萄糖合成,不过纤维素长链纠缠在一起形成紧密的植物纤维,这些纤维给植物枝叶提供了强力支撑,也给其中的能量打上了封印。

  要想获得纤维素乙醇,第一步就需要获得纯净的纤维素。如果把植物比作钢筋混凝土大厦,作为植物支撑系统的重要构件,纤维素就像钢筋。它们的外侧还覆盖着木质素、半纤维这样的混凝土。要想将纤维素抽出来使用,就需要将这些附属物都去掉,这是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第一步,也是目前技术的瓶颈所在。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氢氧化钠等碱液、或者稀酸来进行预处理,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些地方还将预处理在高压下进行——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爆破”。可是问题在于这样的处理条件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毕竟,耐酸碱、耐高压的容器需要一笔不菲的投资。通常,目前的纤维素乙醇工厂,要运转百年才能收回投资。

  只要获得了纯净的纤维素,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这种技术人类是从天然的高效处理设备——白蚁那里学来的。那些昆虫是存在了上亿年的啃木头、消化纤维素的天然机器,人类正是模仿白蚁肠道中纤维素酶的运作程序,将大量纤维素转化成了葡萄糖。在这之后,就可以像酿造葡萄酒那样“酿制”工业乙醇了。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纤维素乙醇还是显示出了“不争夺口粮、有效利用植物能源”等优越性,只是,如果仅以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必然受到季节性供应的限制。正因如此,专门提供纤维素的、四季均可收割且产量相对稳定的能源植物被纳入了开发日程。

  柳枝稷的真功夫

  柳枝稷就是这样的能源工程植物。就在十多年前,柳枝稷还是生长在北美荒原上的野草,而今天,它已经成为生物能源开发的样板植物。

  之所以选这种禾本科植物(柳枝稷与玉米、水稻是一家,同属禾本科,但它没有可以做面包的籽粒),首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对生活环境不挑不捡,不管是贫瘠、盐碱、干旱都不会影响它们的生活,它甚至能在砾石遍布的荒滩上扎根。另外,柳枝稷的生长期很长,大有野草“割”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架势。一般来讲,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获10年,其间也不需要刻意打理,只要掌握好收割时间就好了。

  不仅如此,柳枝稷还是生产能量效率极高的C4植物。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制约能源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可惜正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极低的(仅有约0.03%)。而C4植物能够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再将其浓缩后传输到维管束鞘附近,维持光合作用的高效运转。

  除了收集能量的效率高,柳枝稷的另一个优点是能量容易被处理。柳枝稷体内,需要处理掉的杂质——木质素的含量仅为6%-9%,远低于玉米秸秆和甘蔗,相对的,其纤维素丰富。目前,柳枝稷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如果能从基因组中解读出信息,以转基因手段来降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也许,这棵能源草就是打开盐碱地能量宝藏大门的钥匙。

  (本文作者为植物学博士)

(责任编辑:news1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