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住房空置率和房价真的没关系?(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18日10:12
资料图片:网友称房地产公司装灯防“空置”

  楼市话题的焦点,最近集中在“住房空置率”上。在这个有些专业的问题上,权威部门发声似乎远没有普通民众积极。为“逼求”空置率出台,网友和部分机构通过查电表、水表,晒“黑灯照”等方式,发布自己的空置率数据。作为回应,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一个“待售”面积数字,但显然无法满足公众要求。对此,统计局解释说,由于住房“家底”不清、统计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目前很难统计出准确的空置率。(8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以上是统计部门的态度。作为房屋管理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住建部也被认为是最应该掌握相关数据的部门。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与房地产研究处处长赵路兴表示,在我国进行住房“空置率”的调查并不难,只需要在全国重点城市、针对不同档次的楼盘进行抽样调查,就可以得出结果,只是需要投入一笔钱而已。不过,这位官员也提醒:空置率太高当然不正常,说明投资和投机过多,但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投资或投机行为与高房价没有直接关系。(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住建部官员的表态,首先说明住房空置率统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本来嘛,既然空置率是各国公认的重要楼市指标,必定有一套统计方法;统计标准不统一,可以明确标准,国外也有现成的做法,干脆拿来也行。“家底”不清,更像是不高明的托词,统计工作,不就是为了摸清家底吗? 不过听话听音,这位官员是不是更想说,既然空置率和高房价没多大关系,公众何必对此紧追不放,非花那个钱干啥?

  这样的论调,我们也曾听过,之前有专家撰文称,“住房空置率是个伪命题”,理由是衡量楼市的常用指标,是建立在供求决定价格基础上的,而在一个投资和投机主导的市场,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住房空置率等指标,都已经失去了参考意义。现在,这种为投资和投机辩护的论调,由主管部门官员说出来,更让人觉得非同寻常,浮想联翩。

  问题的关键是,投资和投机主导楼市,无疑是不正常的。抑制投资、打击投机,是历次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今年以来多次强调,要把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措施。说投资投机跟高房价没关系,不知这些官员是如何理解和执行中央调控政策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哪种市场下,房子首先是用来住的,这是楼市必须重申的常识。大量房子空置,且空置率数字成了谜,会制造刚性需求依然强劲的假象。而投资和投机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民众缺乏其他投资渠道、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下,如果放任房子变成投资品,就会出现开发商囤地收钱、投机者囤房待涨的局面。而这些空置房,未必会按照专家的设想,进入租赁市场平抑房价。在土地资源不宽裕的国情下,得投放多少土地,才能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能说空置率与高房价无关吗?

   另外,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屡遭曲折,数据之乱也是一个重要源头。住房空置率是衡量楼市供求关系和投机程度的重要指标,可能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和调控方向。有准确的数据支撑,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把多数投资投机性空置房赶进市场,激活闲置的资源,再加上大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房价才有可能真正理性回归。

  新华时评

  回应公众关切需要“想办法”

  统计部门新闻发言人近日对房屋空置数量问题的说法,引发了更多讨论。症结在于,对公众关切的一个重要社会经济数据以“没办法”作回应,是否能够解开公众的心结?

  房屋空置问题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它直接关系到房地产调控等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还因为它与资源配置、财富分配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对这样的问题,不能以“没办法”回应公众关切,而应当是“想办法”。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推动房地产从投资属性主导回归居住属性主导,增强房地产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在当前楼市调控的关键时期,搞清楚房屋空置情况,不仅是化解有关猜疑的需要,更是“精准”打击投机性购房、限制投资性购房的基础工作之一。

   实际上,房屋空置数量并非新问题,2003年时有关部委就曾表示,要研究改进房屋空置统计方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房屋空置率指标,尽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预警体系。现在以“没办法”回应公众关切,或者寄希望于大规模的住房普查等外部因素,显然无法解释政府7年来为此所做的努力。

  人们注意到,近来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公布了当地房屋空置情况。比如南京、银川两市统计局发布消息,这两个城市目前商品房空置面积分别为116.27万平方米、177.4万平方米。全国范围的房屋空置统计是否可以借鉴这些地方的办法?

  其实,土地闲置问题开始暴露时,数量也是一笔糊涂账,也缺乏统计标准,但后来以“两年为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一些看似没办法的事情,并不代表真的没办法。只要愿作为、敢作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们还注意到,为了替职能部门“想办法”,网民们已经行动起来,其中一些人提出的“晒电表”“查水表”“查物业”等方法是否可行有待讨论,但至少反映出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切和积极态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没办法”应会早日变成“没问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