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绿色出行 咋办才行(民生观)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23日06:22
  朋友携子租自行车一日游,结果因为不能异地还车,又没有力气继续骑车,母子俩不得不乘着出租车去还自行车。朋友因此抱怨,“自行车租赁押金高、网点少、还车难、服务差,根本不便民,整个让人活受罪!”

  我宽慰朋友,自行车租赁绝对是便民利民的好事儿。自行车虽小,但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换乘不便,是公交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从鼓励“绿色出行”,还是满足市场需求,或是缓解交通拥堵,再或是根治“黑车”来看,自行车租赁都大有用武之地。

  可是,好事能不能办好,那就要看管理者的智慧了。

  管理者首先是指租赁企业。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自行车的最大优势就是经济便捷,它的消费群体也多是工薪阶层。如果租自行车比打出租车还贵,比步行或挤公交车还累,比使用任何一项交通工具都麻烦,这样的服务水平与价格策略凭什么让消费者青睐?

  管理者更指政府相关部门。衣食住行,民生根本。自行车租赁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也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讲,地方政府在培育市场、引导消费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自行车租赁公司多是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手不足,创业初期更需要政府点盏灯,引条路,扶上马,送一程。

  好事儿通常不好办,以自行车租赁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就属此类。要推行自行车租赁服务,不是喊几次口号,公布几次规划,就大功告成了。要引导百姓绿色出行,就要让百姓尝到绿色出行的甜头,这甜头的背后就是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吃的“苦头”。比如,要经常跑上街头马路,研究人流、车流的变化,继而不断调整自行车租赁点的数量与布局;要深入询问市民反馈,研究租赁方式与价格等服务细节的优化。说白了,这“苦头”实际上就是人们口中的“麻烦”,而“吃苦头”就是放下僵化的官架子,跳出空调房,深入基层的“自找罪受”。

  民生工程不好办,但不意味着办不好。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政府部门不怕“吃苦头”,不断倾听民意,改善服务,创新出一套动态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思路。

  像自行车租赁这样的公共服务还有很多,它们投入多,周期长,过程繁复,无法一蹴而就,却往往是对相关部门是否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考验。理念一变天地宽,究竟让谁吃“甜头”,谁吃“苦头”,还请管理者自己掂量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