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蔡武谈院团改革难点:最核心问题是人员身份转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23日14:38
  中新网8月23日电 文化部部长蔡武23日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院团改革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

  谈三类“不转”院团

  蔡武表示,文化体制改革中间,院团改革是一个中心环节,可以衡量文化系统中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的深度,在院团转企改制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它不是全部。另外,它又是一个难点。为什么是难点?这和这个院团发展的历史有关,也和这个文化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双重的属性有关,意识形态的属性和产业的属性。双重属性怎么样来妥善处理好院团改革这个关系?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以后,从去年到今年加大力度,进展还是比较迅速的。现在全国2400多个国有演艺院团中已经有228个院团转企了,就是十分之一左右。但对于其它的,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国有院团必须在一定时间里转为企业,不是的。“我们坚持分类指导的方针。”蔡武说。

  蔡武对三类“不转”院团的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蔡武表示,一是中央文化部直属的院团中,代表国家水平,代表民族特色的院团暂时还不具备转企的条件,因为它们是国家的名片,还要以相当大的力量来使它真正地提高水平,真正地代表国家。在文化部直属的九大院团中间,东方演艺集团,市场的繁育程度最成熟,所以它率先转了,其它八个院团都不转。

  二是需要特殊保护的,包括有民族特色的院团,现在如果很匆忙地把它们转企了,有可能生存条件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京剧、昆曲,这些院团暂时也可以不直接转为企业。

  三是现在的一些演艺院团中那些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的,比如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这些高精尖、高雅的艺术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还比较小。如果它们冒然转企,很可能也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个暂时也不转。

  蔡武说,这三类不转的团也应该是演艺院团中间的少数,甚至说是极少数。要保留这种事业性质的话,还要经过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审核、认可。但即使它要保留事业体制,也要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就是它内部的机制也要改革,它的内部劳务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它内部的活力,形成一种内部的竞争关系,形成一种活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院团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要求,增强获利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其它的一般院团都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实行转企改制的任务。

  谈改革难点:最核心最关键是人员身份转换

  蔡武表示,在院团改革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这个领域和广大艺术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状况很有关系。

  蔡武解释说;“一是大家长期在事业体制下面,他会觉得长期是公家人,突然一下变成企业人了,观念上一时难以接受,这是需要做深入细致工作的。二是可能是他产生对预期的不确定性。比如说转企改制之后,竞争的风险就大了,虽然机遇也大,但风险也大了,到底会不会比转企之前更有活力,或者收益更高,预期不是很确定,就担心自己到最后没有着落了,心里空落落的。很多职工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职工的身份转换之后的保障,提供了最为优惠的条件,比如说“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一些长期在事业体制下面习惯了的演职人员,在这次转企改制中间,如果他继续在岗位上能够工作的话,身份可以转为企业,但他在退休的时候,可以按照事业体制的要求来转。 ”

  蔡武表示,考虑到很多人的顾虑,这次在政策上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采取了非常稳妥的办法,包括转企改制之后的院团,过去财政对它的支持力度是不减反而要增加,而且还要把现有掌握的文化资源向那些改革以后的企业、院团倾斜。早改革的早收益,这个政策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宣传,通过学习领会和思想工作,使大家的认识达成一致,推进转企改制。

  蔡武说:“因为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讲话中讲到,我们的实践证明,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一个历史的潮流,是一个到了今天,不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办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要求,所以,改革开放是惟一的出路。至于具体的工作,我们一定按照中央的要求,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能够使改革的进程是一个非常平稳的,同时又是一个坚决进行下去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