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难产 转型商品房公开出售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0年08月27日08:37
[提要] 2006年,温州近300人集资,委托房产公司拍下一块土地,计划实现“自己买地、请人造、自己住”的美好愿望,然而去年1月该项目才开工,后又几度停顿,如今300多名会员已无奈变成了“开发商”,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宣告失败。该项目的牵头人称,政策原因导致了地块未能及时立项。业内人士表示,如公开销售,当初参与者未必人人能拿到房…[我来说两句]

  2006年,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闹得轰轰烈烈——近300人集资,委托房产公司拍下温州龙湾的一块土地,计划实现“自己买地、请人造、自己住”的美好愿望。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去年1月该项目才开工,开工后也几度停顿,并不顺利。昨天,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又重新艰难开工。

  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项目的近300名合作会员已无奈变成了“开发商”,项目本身也已“转型”为商品房开发模式。

  有业内人士称:事实上,此次“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已经宣告失败。

  破冰项目“难产”,4年后还在打桩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就在温州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计划中,这里将建7幢商住一体的住宅,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共有房子256套。

  “理想佳苑”作为未来住宅区的名字,是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的会员们取的。地块是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委托开发商于2006年11月15日以1.0458亿元的价格拍得的。这被视为国内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

  不过,一直到了2009年1月,该项目才开工,而且只打了19个试桩就停掉了。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工地又开始动工了,四五台打桩机在同时作业。

  工地的围墙上写着“温州理想佳苑商住楼工程”等字样,建设单位为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该工程监理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该工程重新开始打桩已有40多天。

  项目“特殊”,多单位派专人常驻工地

  记者在施工现场还看到,工地的移动板房里,除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办公室外,还有房开公司和市场营销协会的办公室,且每个单位均派出了专人常驻。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现场看着,还不是因为这个项目特殊。”温州市场营销协会在现场负责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到工地已有40多天,主要负责和房开、施工单位、会员的沟通。

  正元房开董事长林行勤说,去年工程开工后又停下,是因为委托方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核算价格方面存在异议。

  合作会员,已变成“开发商”的投资股东

  事实上,除了工程核算等问题,工程也已经推迟了至少2年多。

  对此,该项目的牵头人、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说,当年他们预计在拿地5个月后就有望动工,谁知道一拖就拖了那么久。

  他告诉记者:“因为个人集资建房在国内尚无先例,政策原因导致该地块未能及时立项,不能拿到开工所需的各种手续。而现在,我们只能按照商品房开发模式走。不过还是我们委托房开代建的,代建是合理合法的。”

  据知情人透露,该项目最终得到立项批复,并办理各种手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项目去掉了“个人集资建房”的名义,转而按商品房开发模式进行。

  对于这种说法,记者从林行勤处得到印证。林行勤说,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这个项目按商品房开发模式进行,房子向社会公开销售,256名会员成为项目公司——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第一项目部的投资股东。

  如要公开销售,当初参与者未必人人能拿到房

  “个人集资建房”悄然转型,引起的波动不小。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个人集资建房变成商品房开发模式,256名会员就由消费者变成开发商。姑且不论成本,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品房要向社会公开销售,这意味着会员不一定能拿到“自己”的房子。

  对于这个问题,赵智强承认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扰。“要是只能网上销售,会员到时候可能还是要按正常的市场程序排号选房。当然,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比较附近的楼市价格,能拿到房的还是划算的。”

  据了解,该地块附近的房价,从两三年前的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已升至现在的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

  温州市房管局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商品房开发项目,每个环节都是按照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程序进行的,作为商品房开发项目,其房源必将纳入市场销售体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会员由消费者变为开发商,且不能保证能买到自己出钱造的商品房,其实已偏离了“自己买地、请人造、自己住”的初衷,在现有法规、政策框架内,个人集资建房并不可行。

  2005年2月28日,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向市政府办公室提交一份报告,表示该协会愿意牵头招纳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在温州工作2年以上、拥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营销、管理人才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技术人才”,开展个人合作建房。

  消息一公布,就得到120余人响应,最后近300人报名参加。同年4月14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联盟筹备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个人集资建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06年11月15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委托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拍得龙湾区蒲州街道上江路的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  

  延伸阅读:当年众人热议个人集资建房

  担忧者:

  潘石屹:政府应该尽快引导走向有法律保证的正确道路

  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一定会出事的。出事时,首当其冲受到损失的是那些集资人  的血汗钱,会成为那些集资人的一场灾难和噩梦…[详细

  公民:合作建房变合作炒房?

  合作建房的参与者是否就是真实的住房消费者?他们一定不是住房投资者、炒房者吗?如果一个几乎完美的合作建房项目完成,其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就是利益的诱饵,也许等不到交房的时刻消费者就会质变为投资者,合作建房也就变成了新形式的炒房团…[详细

  不看好者:

  易宪容:集资建房不容易实现

  温州的集资建房并不是一种完全非赢利的建房方式,它最后很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房地产开发模式;集资建房也没有根本上能够保护集资者利益的机制与法律;这种集资建房非市场化、非专业分工,如果以此为主导模式来解决大众的住房问题可能是一种误导,广大民众解决住房更是遥遥无期…[详细

  支持者:

  江苏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个人集资建房可以探索

  现在国家的土地供应比较乱,土地批出以后由开发商得到,个人得不到。我认为个人和房地产商可以得到同样的待遇,房地产商可以买到,个人也可以买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有一个规范的位,只有注册的公司可以买土地。土地的批发是垄断的,房屋的供应也是垄断的,所以他可以维持垄断地位。假如说有的单位可以拿到地,个人也可以拿到地,这样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更多的房地产的价格,特别是对住房价格是有好处的…[详细

  探讨:深圳案例成功是“合作建房”还是“团购”?

  上海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彭先生认为,深圳采用“收购已建项目”的模式,绕过了拿地环节,又避免了建设过程,操作性更强,更贴合市场运作。然而,一些专家学者们并不乐观,他们对于个人合作建房的可操作性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疑虑。深圳市社科院地产与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称,深圳个人合作建房者的行为实际上是集体议价的成功,而不是个人合作建房的成功…[详细

  评论:个人集资建房政府应该给个说法

  当前很有必要将个人集资建房纳入住房体制改革和政府工作规划,并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之下有序进行,以确保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成果和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个人集资建房的初衷之一就是还利于民,重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而不应如某省的省直机关那样,成为政府机关等借以建“低价高档”住宅的机会…[详细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