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瞭望》:以民主视野布局党务公开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30日14:33
  胡锦涛总书记8月20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党务公开写入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后,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会议清晰地阐述了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的关系。

  从十七大到十七届四中全会,再到《意见》通过,执政党牢牢扭住党内民主发展的主线,以宏大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脚踏实地推动包括党务公开在内的一系列建设,鼓励基层探索,回应基层期待,巩固基层基础。

  在即将迎来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大关键时期,根植于民主视野中的党务公开布局,虽然强调的是基层党组织,但其仍然昭示着执政党自下而上加速推进民主建设的信心和自上而下全面接受监督的决心。

  基层实践引发高层决策

  相对于较早推行的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而言,党务公开的基层实践始于十六大之后,目前比较公认的率先探索的城市是江苏镇江。

  据调查,2004年以来,镇江市委按照“先试点、再推开,先实践、再规范,先普及、再提高”的思路,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探索和完善。到2005年底,全市市级机关部门、辖市区及其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党组织,全都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党务公开目录。目前,党务公开已成为镇江市各级党组织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这一党务公开形式在干部群众中,特别在党员中引起了强烈关注。

  镇江的探索不仅很快进入江苏省委的视野,而且受到中央相关部门的重视,多次派员到镇江进行跟踪调研,并在不同场合反复讨论党务公开在基层实施的可行性,党务公开给基层党组织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及对权力事项的监督效果。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党务公开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监督形式,党务不再“捂盖子”,对基层的党风、政风以及干部作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镇江的做法不仅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传播开来,而且也吸引了江苏省内乃至全国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目光,他们在学习后也“闻风而动”。

  此后,党务公开在基层呈现燎原之势。江苏省还在2006年正式出台了《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就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党员与群众关注的事项等都被列为主要公开内容。随后,也有部分省份对党务公开的事项进行部署,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一年之后,党务公开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大会修改通过的新党章也同时把党务公开条文写了进去。至此,党务公开已从基层的局部实践,上升为全党的意志,有了党内法理依据的党务公开,开始驶入向前推进的快车道,这与日益增强的党内民主氛围相吻合。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意见》,正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次会议郑重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的客观需要,是实践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据此不难看出,党把党务公开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进行部署,也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程来谋划。

  党务公开的民主要素

  公开是民主建设的基础,无论是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还是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都离不开公开的质量。公开本身就是监督,并有利于监督的落实;公开本身就是民主,也有利于民主的生长。因此,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土壤和基石。

  基层的实践体现了党务公开带来的民主的深度。过去,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结果基本上只有组织掌握,参与测评的党员很难知道被测评的干部究竟得了多少分,这一做法在实施党务公开的镇江下辖的丹阳市有了改变。现在,乡镇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结果以墙报的形式在党员容易看到的地方张榜公布,对于民主测评结果靠后的乡镇干部而言,这样的公开方式给其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公开带来的监督效果也显而易见。通过连续测评结果公开,有些党员群众意见较大、工作能力不强的干部通过努力改进了自身的缺点,也有些连续状态不好、测评靠后的干部被调整出领导干部岗位。一位乡镇干部感言,如果不是公开结果,很难有这么大调整力度。

  还是在丹阳,党务公开在监督干部的公务消费行为上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比如,丹阳市开发区党工委将领导干部的招待费开支情况,定期在局域网上进行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有效地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资金使用行为,保证了权力的正确行使。

  党务公开使得民主监督有了方向。据介绍,江苏省江都市对党务公开内容作了详细界定,要求重点围绕“人、财、事”进行公开。涉及“人”的主要指领导分工情况,干部民主推荐、测评、党委票决情况,后备干部确定情况,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查处情况,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测评情况等。涉及“财”的主要指领导干部资产及家属亲属经营性活动情况,困难党员受补助、救助情况,党员干部离任审计情况,党费收缴情况等。涉及“事”的主要指党委(党组)决策的重大事项。

  另外,在公开时间上要求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公开,重大事项提交党委(党组)会决策前,必须提前公开,广泛征求意见;党员干部推荐提拔、民主测评情况,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必须随时公开;党委(党组)会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即时公开。

  从上述规定中不难发现,党务公开如果围绕关键的人、关键的岗位、关键的事项、关键的决策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发展必然就有了基础,党内民主的实现路径就会更加清晰,党内民主的效果也就显著提升。因此,把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来抓,必然会拓宽党内民主的成长道路。

  基层党务公开的时代印记

  中央从事关党的生命的高度来部署党务公开,显示了全党推进党务公开的决心,也凸显了党务公开的紧迫性。这次审议通过的《意见》主要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在当前的社会条件和发展阶段,此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基础的细胞,也是执政党基本的执政单元。但当前,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面临组织形态急需创新、组织活力急需提升、组织力量急需强化、组织认同急需整合等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处在社会发展一线的基层组织,也正经受着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重大考验,基层组织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问题被前所未有地被提了出来,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建设前所未有地被联系在一起,基层组织在党群、干群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前所未有地复杂起来,等等。

  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重大部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执政党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把处在执政党与社会交叉点上的基层组织作为“强基之要”来进行谋划。

  事实上,真实的党务公开具有四个方面的功效。一是逐步满足党员日益成长的对党务参与的意愿。二是通过党务公开,推动基层党组织学会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自身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三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意识。四是自下而上推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党内凝聚力。

  寻找提升党务公开质量的突破口

  党务公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质量高低与一把手的权力观,与公开的具体事项,与公开的程度都密切相关。坦率地说,现阶段的党务公开实践离中央的要求,离党员的期待还有差距。

  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职能,也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资源,同时基层党组织还拥有干部任免权、重大事项决策权、支配社会资源的决定权等。而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就是这些权力的行使者,究竟以公开的方式来使用权力,还是以封闭的方式来行使权力,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一把手的认识。一把手放权,党务公开就容易运行起来;一把手揽权,党务公开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状态。因此,建立配套机制引导一把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民主观,是推行党务公开的重要前提。

  在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方面实行党务公开,党员群众很期待,从权力的监督以及民主建设上来说,也很需要,但实行的阻力还是较大。一方面,这些事项客观上都比较敏感,在多大范围内公开,怎么公开,没有多少现成的操作办法,公开的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的决策者还不习惯用公开的方式来进行决策,比较习惯小范围决策或一两个人说了算的决策方式。党务公开要落到实处,必须在这些有难度的方面进行实质性突破。

  党务公开本身是民主建设的重要方式,同时党务公开需要监督来保证。从实际情况看,监督党务公开的主体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上一级党组织对下一级党组织的监督,一个是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在实践中,需要回答的是,当一名党员或数名党员对党组织某事项公开产生质疑时,如何启动问询程序;也需要回答,当党务公开不充分或弄虚作假时,上一级党组织如何启动问责程序等。

  另外,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如何与政务公开、企务公开、事权公开等统筹起来,也需要给予监督。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的信息公开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配套监督机制,否则极容易走过场,影响了党务公开的质量。《瞭望》新闻周刊 郭奔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