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长江鱼含激素致性早熟续:含量不足以危害健康

来源:重庆商报
2010年08月31日03:24

“绿色和平”工作人员在处理鱼类样本

  近日,一家国际组织发表了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称,在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及马鞍山河段的野生鲤鱼与鲶鱼体内,抽检发现了环境激素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和生殖系统问题。

  昨日,中科院水生所等权威研究机构专家作出正面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无论是英国检测报告,还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报告,均显示其激素含量低微,都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市民不必谈鱼色变。

  报告

  长江野生鱼含有环境激素


  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表了24页纸的报告。报告称,今年1月到3月,绿色和平工作人员在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马鞍山、南京四座城市采集长江中野生的鲤鱼与鲶鱼,所有样本都是由当地渔民提供的新鲜活江鱼。样本在收集到之后均由锡箔纸包装,冷冻避光保存,随后被运送至位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绿色和平研究实验室。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马鞍山除一条鲤鱼样本外,其他所有两类鱼样本中,均检测出含有壬基酚和辛基酚,还被检出全氟辛烷磺酸。汞在所有的肌肉样本和除一条重庆鲤鱼肝脏样本外,所有样本中均被检出。所有的鲶鱼肝脏样本均被检测出含有镉,部分肝脏样本被检测出含有铅。

  含量

  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健康

  报告显示:武汉的鲤鱼样本所含的壬基酚(NP)含量最高(85.0微克/千克)。到底多少激素含量对人体是有害的呢?

  昨日下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免疫学专家谭锦泉教授说,“85.0微克/千克的含量,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但长江水域鱼类体内发现"环境激素"总不是好事,这证明长江水质状况确实在恶化。”

  谭锦泉解释,“环境激素”其实是一类激素的统称,人体若吸收数量较大的此类激素,可能会出现发胖、性早熟等现象。“从人体健康角度讲,这个报告是提醒人们对水域污染保持足够重视。”但声称对人体毒害巨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不可否认,长江水体中确实存在壬基酚和辛基酚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市民没必要因此恐慌。”昨天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晓辉说,野生鱼体内所含的环境激素量非常少,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水质

  长江水质一年比一年好


  根据重庆市环保局去年发布的公报显示,根据pH值、石油类、挥发酚、汞、铅等众多项目对河流水质作了检测,长江大部分是二类水质,含有一定污染物。昨日,重庆市环保局一专家对此说,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污染,比如空气,但我们照样在呼吸。这些年来,我们在花大力气致力环境的改善,根据水质监控,长江重庆段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根本不存在水质恶化的问题。

  来源

  饲料催熟剂疑为激素来源

  “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昨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陈炜说,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鱼类激素含量检测,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他对这份报告并不惊奇,他分析,鱼类之所以含激素,一是因为部分鱼饲料含激素,另外也由于一些农作物使用激素催熟,激素随地表水流进湖泊、江河。

  “按照一般水体标准,每升水含4000微克激素属正常范围,但鱼体的激素含量没有标准。”他解释说,鱼类吃了重金属后,因为代谢慢,会在体内慢慢累积。

  不过,研究员陈炜指出,这份报告取样仅代表一个样本,长江流域水域情况不一样,这份报告并不代表重庆、武汉等地所有江面鱼类含有激素。

  调查

  重庆市场鲤鱼鲶鱼多为人工饲养

  昨日,重庆市水产学会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称,重庆市售鲤鱼、鲶鱼多为人工饲养。

  此外,各大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也介绍,市场内的鱼全是养殖,说“野生鱼”的都是假的。

  记者在各农贸市场了解到,鱼贩们出售的基本都是人工饲养的鱼类,“野生的还这么便宜哟?”鱼贩老陈接受采访时说。“卖江河鱼的多是游摊,遭没遭污染我不晓得,反正真的野生鲶鱼可能要60块左右一斤。”一李姓鱼贩表示。记者 吴光亮

  回应

  报告发布者:只想引起决策部门重视


  昨日,记者带着各界的质疑采访了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报告发布者武毅秀。

  记者:有环境和医疗方面的专家认为,目前江鱼所含的环境激素不足以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是你们夸大了危害?

  武毅秀: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报告的依据是,国际上已确认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对人体有害。至于具体含量多少对人体有害,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

  记者:调查报告采取的抽样检测的取样方法是否科学?

  武毅秀:决定采取抽样检测方法前,我们的组织咨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足以支撑报告所说的内容,最终报告只是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流域鱼类体内含有这三种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

  资料

  环境激素是性早熟诱因之一


  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导致性早熟。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因而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网、长江商报

  鉴别

  受各类化学污染鱼的特征


  1.含酚的鱼 鱼眼突出,体色蜡黄,鳞片无光泽,掰开鳃盖,可嗅到明显的煤油气味。烹调时,即使用很重的调味品盖压,仍然刺鼻难闻,尝之麻口,使人作呕。被酚所污染的鱼品,不可食用。

  2.含苯的鱼 鱼体无光泽,鱼眼突出,掀开鳃盖,有一股浓烈的“六六六”粉气味。煮熟后仍然刺鼻,尝之涩口。含苯的鱼,其毒性较含酚的更大,严禁食用。

  3.含汞的鱼 鱼眼一般不突出。鱼体灰白,毫无光泽。肌肉紧缩,按之发硬。掀开鳃盖,嗅不到异味。经过高温加热,可使汞挥发一部分或大部分,但鱼体内残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不宜食用。

  4.含磷、氯的鱼 鱼眼突出,鳞片松开,可见鱼体肿胀,掀开鳃盖,能嗅到一股辛辣气味,鳃丝满布粘液性血水,以手按之,有带血的脓液喷出,入口有麻木感觉。被磷、氯所污染的鱼品,应该忌食。

  5.鱼鳞脱落的鱼 该病又称为松鳞病、鲤鱼传染性水肿病等:该病的症状是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数在尾部)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若在鳞片上稍压,鳞囊中的水状液喷射出来,随之鳞片水肿消失,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出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这样持续2~3天后死亡,不可食用。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