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80后上班族晒“负灰色收入” 不同行业差别很大

来源:重庆商报
2010年09月06日08:24
    近日,著名经济学者王小鲁及其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隐性收入正高速增长,与钱权交易和垄断利益等相关的“灰色收入”已高达5.4万亿。研究报告一出,便引发一片争论。一方是网友支持王小鲁,并称“还是算少了”,另一方则是统计局专家发文质疑该报告调查的严谨性。

  不过在这些争论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庞大的80后人群。他们并没有享受到“灰色收入”的泽润,反而为工作为投资支出了一笔额外的“灰色支出”,网友戏称这便是“灰色负收入”。

  1“领导记不住谁送礼,但记得住谁没送”

  人物:赵宇彤 年龄:28岁 职业:公务员

  年收入:5万元 灰色负收入:每年8000元

  2005年大学毕业,经过考试、面试层层筛选,23岁的赵宇彤当上了一名北京公务员。进入公务员队伍,赵宇彤说家里“多少走了些路子”,正式工作后,他自然少不了要“感谢”一下这些“铺路人”。

  “严格算起来,这就是我第一笔灰色负收入,只不过算到了我父母的账上。”赵宇彤还记得,那是他第一次买了四瓶茅台和其他礼品,一家一家送上门去,跟着父母谢谢那些原来不曾谋面的“叔叔、阿姨”。而赵宇彤的“灰色负收入”,也是从这笔支出开始的。进入工作后,赵宇彤发现平时要维护的关系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身边的同事都是前辈,“搞好关系”,成了赵宇彤的第一课。

  “我经常帮同事在网上买东西。有时候我师父想买点什么,我帮他买好,就不要钱了。”赵宇彤曾经做过统计,一年下来,虽然帮同事出钱购物的数量并不太多,但也要花掉自己两三千元。而赵宇彤另外一笔数额较大的“灰色负收入”,则是过年过节的送礼钱。作为单位的小字辈,赵宇彤每年都要在送礼上花费5000元左右。2009年6月,赵宇彤的主管处长儿子高考结束,赵宇彤将一台最新的PS3游戏机送上了门,美其名曰“给孩子放松放松”,几千块钱的游戏机,成了赵宇彤单笔最大的灰色开支。

  “送礼这种陋习,现在网上总是被批评,但这并不是我的问题,整个环境都这样,过年过节总得意思意思,我不送我就有可能成为靶子。”刚刚工作时,父亲总是教育赵宇彤,“领导记不住谁送礼,但记得住谁没送”,虽然赵宇彤觉得父亲言过其实,不过他表示有些“职场潜规则确实无法回避”。

  2“晚宴礼服一年只穿一次”

  人物:“霜之哀伤” 年龄:26岁 职业:IT程序员

  年收入:10万元 灰色负收入:每年15000元

  网友“霜之哀伤”一毕业就在外企工作,不同的企业文化还是让他付出了不少额外的成本:“人人都说我们是IT民工,可我们这些民工,到了特定场合,还得讲排场。”“霜之哀伤”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了“与国际接轨”,每年都要举办年度酒会,要求所有员工穿礼服出席。往日里坐在电脑前埋头苦干的程序员们,在年会中摇身一变,都要成为“俊男靓女”。“工作第一年,单位要办酒会我还很兴奋,从来都没这经历啊,不过一说礼服要自己出钱买,我就头大了。”在商场一转,“霜之哀伤”发现,稍微看得上眼的礼服,价格都要四位数,可是这样的衣服除了出席晚宴,根本就派不上用场。第一年企业酒会,“霜之哀伤”最终选择了租赁礼服,不过租赁来的礼服档次一看就不高,在众多衣着光鲜的同事中,“霜之哀伤”自惭形秽起来。第二年,“霜之哀伤”选择出钱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礼服,然而时至今日,这套价格不菲的礼服,他只在企业酒会穿过,“晚宴礼服一年只穿一次,许多同事都自嘲,说礼服是我们"价性比"最高的衣服。”

  “许多同学都羡慕我,说我工作找得好,挣得多,但其实几年下来,我发现我攒下来的钱并不多。”“霜之哀伤”还表示,由于位于CBD商圈的企业没食堂,周边的餐馆多数较为高档,消费也要比其他地区的餐馆高出三成。而与同事一起腐败也成为“霜之哀伤”的家常便饭:“就算每次都AA制,一个月少说也要吃掉1000块。出行成本,餐饮成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支出,算在一起这一年就不少钱。而且这样的支出并不是必要的,只是在这里工作的副产品。”

  3“炒股赔掉积蓄,还炒掉了饭碗”

  人物:张芳 年龄:30岁 职业:出版社编辑

  年收入:8万元 灰色负收入:难以统计

  “炒股票赔掉了我5年的积蓄。”张芳出生于1980年,2002年参加工作的她,很快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处房产——经济适用房。2005年,股票基金的火热吸引她。一名理财师为她做出了新的规划,按照这份投资规划,张芳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拥有两套自己的住房,似乎“百万富翁”也只是时间问题。“形势一片大好,最开始的投资翻了一倍,让我有点迷失了方向。”不满足于股票收益的幅度,张芳开始尝试权证交易,不顾家人的反对,她将5年工作所有的积蓄,都投到了“某银行认沽权证”上,而在当时,这只实际价值几乎为零的权证,已被炒到了3元多。

  “我那时执着地认为,它最终会被捧到6元钱,我还以为房子就在我的面前了。”然而事与愿违,这只权证迅速下跌,等到张芳忍痛割肉时,价格已跌到了0.5元,张芳5年的积蓄,两个月的时间就灰飞烟灭。最为悲惨的是,张芳的同事在她的力荐下,也购买了数万元的权证,这次失败让张芳在单位抬不起头来,2007年年底,她选择了离职。

  张芳说:“我们总是在网上看到谁通过投资获得了多少利润,却忽视了对于多数人来讲,投资只是隐形的支出,如果仔细算算,许多人都是在贴钱炒股,所谓在投资市场的隐性收入,根本就是负数。”

  本组稿件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