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京地铁乞丐歌手渐多 乞讨招式升级为音乐朗诵

来源:北京晚报
2010年09月06日16:10

  地铁里乞丐渐多 五音不全唱悲歌

  地铁5号线的列车上,坐满了乘客。耳畔是列车划过铁轨的响声,移动电视上播着有关健康的“无声”节目。车上的人们,有的玩弄着手机,有的则和同伴窃窃私语。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家,亲爱的妈妈……”突然有人唱起了陈升的《流浪歌》。歌声使不少人为之侧目——远处的人缝中,钻出一对母子,歌是由儿子唱的。母亲走在前面,看上去年龄不大,一手拎着包,一手牵着儿子的手,在人缝中穿行时,还不忘向两旁的人乞讨。儿子在母亲身后,似是双目失明,身前背着一个小音箱,一只手拿着话筒,边唱边慢慢前行。虽然,儿子唱的很卖力,但买账的乘客不多,多数人唯恐避之不及。

  乞讨歌曲排行《母亲》居首

  王女士每天乘坐5号线上班,最近一段时间,十几首不同版本的《母亲》(原唱阎维文)让她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在王女士看来,乞讨者似乎很钟情于带着乡愁、母爱情绪的歌曲大概因为这类歌曲曲调忧伤,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心。《母亲》、《流浪歌》、《离家的孩子》等曲目经常在地铁里听到,按照王女士听到《母亲》这首歌的频率计算,如果要排一个乞丐最爱的歌曲排行榜,《母亲》看来是要荣登榜首了。

  乞讨招式升级音乐朗诵

  在地铁里行乞的乞丐,早期多是靠着自身的遭遇博得同情,或是带着伤病的孩子,或是拖着残疾之躯。渐渐地,人们对这种只知道伸手要钱的乞丐产生了抵触情绪。

  不知何时,地铁里开始出现了唱歌乞讨者。有些人甚至为了扩大“影响力”,购买了通常街头歌手使用的音响设备。

  现在,还有人专门做旁白。有人戏称为“带着背景音乐的朗诵”。总之目的只为述说他们真假难辨的故事。其过程如下:身残志坚者负责演唱,声音凄凉,情绪低落;四肢健全者则做旁白,面容憔悴、表情悲伤。节奏感好的,旁白会跟着歌曲的节奏走,节奏感不好的,便是俩人各顾各的,互不搭调。

  乞丐歌手雷人的居多

  “他是怎么把这首歌唱得这么难听的?我都起鸡皮疙瘩了,难道他属于偶像派?”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乞丐的歌曲。

  在地铁1号线、5号线里,经常能见到乞丐大声地唱着歌曲。在录音棚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一次坐5号线,有一乞丐唱的是陈升的《离家的孩子》。一张嘴,我就知道他五音不全,然后就是节奏不对,拍子几乎都唱不够。另外,可能是因为他刚学会这首歌,歌词有些没记住,想不起来了他就自己编。”

  李先生说,他在地铁里听过不少乞丐唱歌,但雷人的居多。

  本报记者 轩燕龙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