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李戡:我有点失落 没想到黄河颂在这也没人关注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10年09月10日15:24

李戡说自己有点失落,因为他忽然发现让自己很感动,认为很有意义的《黄河颂》,在大陆也没有人关注。

  18岁的台湾少年李戡在大陆已广为人知。大陆同胞们不光知道他是李敖的儿子,弃台大上北大,还知道了他出了一本批评台湾历史教育的书。

  高,短发,戴黑框眼镜,身体有点瘦弱。面对媒体时,大多表情严肃,并稍带点羞涩,没有父亲李敖那般张扬、斩钉截铁。他说自己谦虚,且注重礼貌,确也如他所言,整个采访中,他守时,不插话,“谢谢”二字常挂嘴边,直致下12楼送记者离开。

  在台湾应对19个南部少年的辩论挑战 回到大陆却有一点点失落

  “妈呀,我终于连上来了!”9月3日,在李戡来到大陆9天后,他台湾的同学在Facebook上等到了他现身。

  与此同时,他在大陆网站开的微博,粉丝数量已达到两万多,甚至比一些台湾的艺人还要火。

  李戡成名了。仅到北大报道当天,就遭到50多家媒体的围追堵截。课还没正式上,就收到从云南、内蒙、湖南、浙江等地寄来的5封信,有人想让他支持绿色能源,有人写七律想通过他交给李敖,甚至有人写情书给他,并附上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码。

  他并不反感被叫做“李敖的儿子”,也不避讳谈自己因父成名,因为“本来就是靠着他,我的书才能那么简单地就推向市场”。在他的观念中,成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像潘石屹那样靠自己努力做出来,一种是占着家族优势,立足点高,而自己正属于后者。

  来到大陆,在媒体聚光灯下呆了几天后,李戡坦言自己有点点失落,因为他忽然发现让自己很感动、很喜欢、以为很有意义的《黄河大合唱》,在大陆也没有媒体、没有人会关注。他先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媒体更喜欢炒作,而不是报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也自问自答“这是不是也反映出大部分人可能对黄河已经没有感觉了?”

  能让李戡感动的不只《黄河大合唱》。北大开学典礼那天,他第一次听《义勇军进行曲》,就觉得蛮感动。他会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还会唱《国际歌》,甚至在北京奥运会上听林妙可唱《歌唱祖国》后,他也马上学会了。

  弃台大上北大之后,台大有19个南部少年向李戡提出辩论的挑战。1挑19,他应战了,而且他觉得自己没有输,跟他们不是一层次。“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怪胎,我觉得自己不是台湾人,因为我不喜欢他们台湾人喜欢的东西。”李戡不止一次称自己是个怪胎,也不止一次公开表露自己的中华情结,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今年4月到北京报名,李戡专门去了毛主席纪念堂,6月考试时又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仪式。回忆起5年前随父亲来京,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故宫。

  在台湾,论辈分,他和马英九都是第二代外省人,论年龄,他又和蒋友柏等第三代、第四代同龄。李戡觉得自己比马英九等第二代人,多了大局的眼光,能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抛掉,正视现在。对于同龄人,他极少有志同道合的,更多的是批判,认为他们虽然也讲爱国,却不知爱的是哪个国。

  对于未来,他希望自己成为有办法,有影响力的人,并能够帮助一些人。虽然已经写了书,但他还是不清楚自己将来会做什么行业,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会遵从学生的礼教,不会翘课。选课时,他选了台湾学生可不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为他觉得不必分那么清楚。书架上摆着他从台湾带来的书,有李敖的新书《阳痿美国》,翦伯赞的《中国历史概要》和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在采访将近尾声时,李戡主动谈起了自己和南都周刊的争论,并打开邮箱给记者看当时的邮件往来,“这就是证据,整封信从来没有提到采访两个字,就说交流、聊天。那天到最后才说她是给南都周刊做专访……”看着这个文弱少年据理力争的样子,又仿佛看到李敖在电视上,穿着红色夹克,探出身来,目光炯炯的盯着观众,大声地说“看,这就是证据!”

  爱国和民族主义在台湾已经完全扭曲了

  记者:你毫不忌讳提到你的中华情结,但可能很多台湾人,虽然不一定是独派,他们在谈到中华情结或中国人概念时,总是有所保留。你的这种大中华视野是怎么形成的?

  李戡:我觉得他们这些人,国民党也好,外省人也好,也许有些人也有这个情结,但碍于现状不敢讲。台湾的现实就是这样,可能就是明哲保身,我觉得现实一点也不是坏事。我主要是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我爸爸会指点我大方向,这个大方向就是中国,所以我跟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一样。

  记者:在大陆,爱国和民主主义反倒有一点被虚无了,比如现在谈民族主义会被认为是愤青,在大陆也说华侨更爱国。你怎么理解爱国和民族主义?

  李戡: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觉得爱国和民族主义在台湾已经完全扭曲了。台湾提到爱国,他们不知道爱的是哪个国,他们现在全部以为是台湾。民族主义也很简单,他们会区分台湾人和中国人。台湾有一个天下杂志做调查,好像有七成人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不到一成。

  我在台湾是被当作一个怪胎,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台湾人。我喜欢的不是他们台湾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流行音乐或是所谓台湾本土的东西。我喜欢的就是黄河大合唱这种,七个我全部都会唱,都背下来弹。前几天在上海安排和周立波、余隆老师见面,我就弹了“黄河颂”,我认为这些东西很有意义,应该会有很多人觉得不错或很感动,应该会有媒体报道。但忽然发现好像没有人会关注这个事情,部分媒体更喜欢炒作一些事情。这也反映出来,大部分人对“黄河颂”这类音乐已经没有感觉了。

  记者:你从台湾来到大陆,我想应该有鱼儿回到大海的感觉,或者是离乡的游子回到家乡的感觉,但是到了后突然发现这里也是商业化和被解构的现代社会。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失落感?

  李戡:有一点点失落。从几个媒体报道的方向来讲,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被埋没掉了,跟我不相干的事情被捧得这么高。

  记者:你是如何发现黄河大合唱的?

  李戡: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因为我爸爸对音乐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有这首歌曲。我第一次听不知道是什么,就觉得很感动,以后每听一次就有新的认识,再后来我就对音乐背后的历史有了了解。

  记者:近年来香港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增加了,这一方面是教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跟中国逐渐强大起来有一定关系。现在中国逐渐强大的形势,对台湾的年轻人有没有一些影响呢?

  李戡:肯定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bingqingwu)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