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酒店月饼多公款团购 揭开月饼券流转背后人情链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0年09月13日11:58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月饼成了高档酒店的“宠儿”。可是记者近日暗访省内8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发现,仅有2家酒店是自己生产月饼,其余6家均为代加工——星级酒店月饼背后,有着太多的隐情。

  酒店月饼并非酒店“亲生”

  9月11日上午,记者在新街口一知名酒店看到,一款名为“锦芳”的月饼礼盒,包装高档,内装4块酥皮月饼、4块广式月饼,售价228元。礼盒介绍上,称其为“该酒店大厨集多年创制月饼的丰富经验,借鉴厦门南普陀寺久负盛名的‘素饼’烘焙方法,经数十次试验研制而成”。细细观察后,记者发现,这款月饼外包装盒上印着这家酒店的品牌,而礼盒底部的标签上却标注“南京小苏州食品加工厂”字样。记者了解到,该酒店的这款月饼,正是由南京小苏州食品加工厂代加工。

  “酒店月饼代加工已是潜规则。”南京钟山饭店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做月饼并不复杂,但需要专门的场地和模具,如果酒店自己生产,模具、人工等费用要比代加工多,而且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更是一道难关。2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对月饼生产实施QS认证管理,即月饼生产企业须获得QS资质,许多星级酒店并不具备QS规定的条件,月饼代加工“应运而生”。

  据介绍,南京小苏州食品加工厂和南京海鹰食品有限公司是南京大酒店主要的代加工企业。钟山饭店工作人员称,这两家企业的加工工艺能满足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也能适应酒店形象的高端化,“更重要的是,代加工不但能够避免酒店后厨人手紧张,还能在生产企业之外用酒店品牌赢取一部分利润”。

  一盒进价40元却卖到198元

  通过网上搜索“南京 代加工月饼”,一下就找到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月饼代加工厂,其中一家工厂的网站上清楚地写明专为某星级酒店代做月饼。记者随即以订购800盒月饼为由,与该厂取得联系。

  听说要订与贴牌酒店一样的月饼礼盒,该厂负责人李先生的话匣子主动打开了:“前两天就有一位客户订购了500盒,给他58元一盒(6块),给你40元好了。”记者随后了解到,这样一盒进价只要40元不到的月饼,在贴牌酒店的售价高达198元,“增值”近4倍!

  李先生透露,临近中秋节,生意好得不得了,工人两班倒,机器连轴转。“基本上一天能生产2-3吨月饼,相当于2-3万块月饼。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月饼生产企业的毛利在60%左右,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净利润在10%-20%。但月饼到达酒店的终端销售环节,月饼的暴利就凸现了,有的高达100%-200%。

  另一家月饼代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同样品质的月饼,采购酒店的星级不同,出厂价也不同。如同样成本为40元的月饼礼盒,供四星级酒店价格为60元左右,而供五星级酒店可达到80-120元。

  八成“团购”:公款为“面子工程”埋单

  “我们当然知道这家酒店的月饼和南京另一家四星级酒店的月饼出自同一家食品加工厂,只不过月饼盒不同而已,价位却高出200-300元。”在南京山西路某五星级酒店,一位前来订购月饼的外企主管坦言,单位买月饼也是赠送方方面面的,既然不是自己吃,面子就要做足,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花冤枉钱买牌子。

  采访中,多家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来酒店选购月饼的顾客大都是团购,主要用于馈赠,所以对外包装要求很高,“很多顾客都说,价格不是问题,关键要包装有档次”。

  “酒店月饼不足20%是散客购买,80%由平时在我们酒店开会、住宿的单位客户用公款购买。”南京中山北路一家四星级酒店营销部经理张小姐说,截至9月11日,她已售出3500多盒。记者在该酒店大堂看到,50多箱月饼等候运出。“目前我们最大一笔订单是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400盒月饼。”张小姐透露。

  记者随后来到南京新街口一家酒店,设在大堂的月饼领取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该酒店今年推出两款月饼,分别为220元和580元。“哪一款卖得更好?”“要是送上级、送领导,最好选择580元的,更有档次。若送亲朋好友,两款均可。”旁边一位工作人员则透露,该酒店今年在全国各大连锁酒店的月饼销售指标是12万盒,他的任务是3000盒。

  南通一家酒店营销部经理吴小姐透露,酒店每人都领到了月饼销售任务:普通员工40盒,管理人员70盒以上。“主要面向大型企事业单位和VIP顾客,两个月来到处托关系求人,正常的工作都耽误了”。

  记者对多家酒店的调查证实:企业和事业单位这些需要上下联络感情的单位,是高价月饼的消费主体,机关单位因财务管理较严,购买量小于企业。

  月饼券流转背后的人情链

  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陈列得琳琅满目,但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星级酒店交给团购者的并非月饼礼盒,而是一张薄薄的月饼券。“现在送礼,谁还拎个大包小包啊,要照顾收礼者的面子,就得注重轻、薄和隐蔽性。”南京某酒店销售经理说。而据这位经理透露,去年,截至中秋节前一天下午6点,还有四成多的月饼券无人兑换。

  “沉默”的月饼券背后有着怎样故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月饼券行走路线图”。去年中秋节前,某机关干部陈先生同时收到来自各方面的10张月饼券。陈先生将其中一张券送给了下属小李,小李将它送给了儿子小学的班主任,这位班主任又转赠给了朋友,而朋友又转赠给了有事相求的省级机关某干部。无巧不成书,这位干部正是陈先生!他从月饼券上那滴熟悉的蜡烛油上看出端倪,尽管不是十分确定,但心里已是五味杂陈。

  “在月饼券的流转中,尽管有时实物没有兑现,但虚拟又实在的人情得到了最大流动。也许,正是‘某星级酒店’的品牌,长了送礼者的面子,满足了收礼者的虚荣心,也为下次的彼此关照,增加了感情投资。”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方明的分析可谓击中肯綮。  记者 黄伟 沈峥嵘(据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