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经济参考报:老外为何读不懂中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4日07:07
  蒋旭峰

  “如果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往郊区驱车100英里,你就会发现和城里的面貌有天壤之别。”这是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中国事务主管纳吉尔·查克(N igel C halk)接受笔者专访时道出的一番大实话。

  其实,哪里用得着开上100英里呢?不久前,笔者带一位欧洲朋友开车20公里左右从北京西二环到南五环打球,朋友发现高速公路逐渐变成了柏油马路,接着变成了扬尘漫天的土路,他不禁感慨郊区和北京、上海繁华的市区太不相同了。打球回程的路上,笔者和朋友下车到路边的西瓜摊买西瓜,摊主一边哄着怀里的孩子入睡,一边和笔者“王婆卖瓜”推销自己的瓜甜。笔者对朋友说:“中国没你想象得那么富裕吧?”

  这个欧洲人感到惊愕并不奇怪。一方面,这是他第一次来“陌生的”中国,另一方面,是因他在欧洲听到的朋友反馈、看到的报道大多集中于对中国大都市的报道,特别是集中于对中国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报道。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他们或许对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已经耳熟能详,但对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了解仍是空白。即便像纳吉尔·查克这样到过中国二十多次的“中国通”,也依旧会有令其惊愕的收获。毕竟,中国太大、人口众多,要看懂中国绝非朝夕之功。因此,在采访过程中,纳吉尔·查克这位中国专家在描述对中国看法时,用的第一个词就是“情况千差万别”(heterogeneous)。

  “今年夏天,我去了中国甘肃,那里农村地区的人淳朴友善,但生活艰苦,他们在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打拼。”纳吉尔·查克这样说道。纳吉尔·查克还给我算了笔账,中国目前人均G D P只相当于他出生的英国的1/10左右,和美国相比也只有一个零头。纳吉尔·查克说的没错,在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中国经济还称不上一个巨人。需要看到的是,中国与很多发达经济体相比,不仅是在人均收入、发展质量等硬指标方面差距不小,而且在科技鸿沟、受教育程度、社保水准等很多软实力方面差距更大。当欧美的很多民众在追求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时,中国还有数以亿万计的农村民众在为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在奔波。正因为大家的需求层次不同,大家的烦恼自然也不同。

  本月初,专访世行行长佐利克。在沙发上坐定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哪人?”我坦言说,我爷爷出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普通山村,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我的少年在县城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在北京和国外度过,我的家庭代表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我知道像贵州等一些中国农村地区还很穷,有些地方还没有通电,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佐利克的观察结论。

  在和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交流时,他们估计,中国每年将有1%左右的城市化增长率,差不多就是有上千万农民放下锄头,进城编织他们的“中国梦”,这一进程将延续多年。即便按这一进度计算,中国10年后的城市化率也就是在55%至56%左右,同发达经济体80%至90%左右的城市化率差距甚远,中国还要着力应对消除收入差距、创造新就业岗位、完善社保、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挑战,中国很多城市将长期存在本文开头欧洲朋友见到的“不完全城镇化特征”的状况。

  我曾经和一些外国朋友说过一番大白话。去年,我参加了一个研讨会,这个“务虚会”讨论的是报纸是否会消亡的问题。这些欧洲朋友分成两组,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之后,问我怎么不发言,在报业发达的中国,大家是不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说,中国农村七亿农民中会有很多人把报纸用来当手纸,两亿多农民工中间很多人会把报纸用来糊工棚,几亿城市人口中不乏相当一部分人在捡废品贴补家用,报纸的价格比废纸要高,因此很受欢迎。我父母这样的广大中老年工薪阶层不捡报纸过日子,但是他们不会上网,如果不看报纸让他们看什么?所以,在欧美的地铁站旁会有免费赠阅的报刊,在中国,你也这么干,就会招来一堆大爷大娘守在地铁站门口收集报纸,然后卖废品贴补家用。中国农村用报纸当手纸的人估计比美国总人口都要多,所以这个问题中国人实在不会太关心。

  这番实话赢得了掌声,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实还有太多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人的关切。西方人“拔苗助长”式的期待和要求是不可取的;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力更生、自亮家底也是不能少的。我们需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取得的成就,也需要让他们了解我们“成长的烦恼”。

  蒋旭峰,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经济记者,近年来参与编译过《巴菲特传》、《德鲁克日志》等多部作品,专访过国内外经济学界多位知名人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