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丹霞成功申遗:更难的题在申遗成功之后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5日14:31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更难的题在申遗成功之后

  本刊记者 / 唐磊

  夜里10点多,丹霞山景区锦江码头边,吴海兵和家人在山林环抱中开始吃晚饭。4个门脸的饭店和7间房的客栈,是吴海兵全部的生意。8月份的生意明显比去年好,申遗成功带来的广告效应很明显,但游客多还是来自粤港,大规模的人潮会出现在即将到来的黄金周,吴海兵幸福地抱怨着:“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做到不想做,今年肯定更忙。”

  吴海兵不记得家里哪一代开始在丹霞山内定居,只记得小时候锦江水退潮时未及膝盖,河滩上满是斑斓的石头,后来上游修了水电站,水就变深了,现在乘船游锦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小时候到仁化县城要走四十分钟的山路,再过一条江,到交通方便的地方需要一个小时,1995年4月28日景区开放后,修了路,现在他骑着摩托几分钟就能到达景区大门口。

  丹霞山核心景区内有3个村庄,吴海兵所在的断石村是最中心的,紧挨着阳元山,村里人确信那块悬在头顶的巨大形似男根的阳元石,是他们总是生男娃的原因。

  2007年吴海兵开了饭店,2008年他花了37万在生产队分的120平米地皮上盖起三层小楼作为农家宾馆。生意不错,一年能存四五万元。村里的50多户人家基本都开饭店宾馆招待游客,很是红火。原来家里祖辈赖以生存的4亩地都包给一位老板种草莓,一年每户收租一千。

  申遗之前,景区为整治环境,开展了“穿衣戴帽”工程,由政府出钱,把老百姓的房屋外观都装饰成一样。曾经有官员对村民说,申遗成功后,村民可能会搬出景区。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对我来说,这里首先是家,才是景区。”吴海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祠堂在这里,爸爸奶奶都埋在阳元山边上,迁出去我们怎么办。”

  后来村民才知道,按照世遗规定,原著民也是景区的一部分,不能外迁,除非原著民的生活生产严重威胁到遗产。

  有外地人租下村民的房子经营宾馆,允许游客自助烧烤、钓鱼,对此吴海兵说不会效仿,因为烧烤的浓烟会飘进山里,钓鱼可能会跌入锦江,都不好。

  根据联合国规定,任何战争都不能波及世界遗产;遇到重大灾害,遗产地可申请联合国帮助。在国内,设有遗产保护基金。2009年,“中国丹霞”景区从国家发改委拿到项目资金2000万元。

  世遗标签代表着景区的旅游品质,随着景区不断升级,一直被热议的门票涨价成为必然,不论涨价是否有理,对于世遗景区管理者和地方官员来说,世遗不仅带来了旅游资源,更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申遗成功第二天,房价就涨了200。现在红薯都涨价了,因为更多游客要吃。”新宁县委书记陈优秀说,“搞旅游是民生事业,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说商机无限,我们都没想到效果那么好。”

  世遗意味着要加强保护,旅游开发需小心翼翼。如何不在游客数量激增,和保护世遗不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是留给景区管理者和地方官员的难题。至少在国内,这仍是个问题,虽然现在各景区地官员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保护最重要”。

  “申遗成功,对我们是双刃剑,有压力,挺难做的。”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黄大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申遗后保护就更加严格了,每年报送一次,五年复查一次,不合格就黄牌警告,国家要承担赔偿责任。”

  上世纪80年代任纺织厂厂长的王晓良,当年每天都要让下属从山拉两车的木柴烧锅炉。现在,他已经拟定了一个方案上报建设部,希望成立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统一规划保护6处丹霞景区。

  目前国内拥有世界遗产40处,更多的地方正在排队申报。

  (实习生高山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