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嫦娥二号穿云破雾 发射前万余名村民被疏散(图)

来源:兰州晨报
2010年10月02日02:27
嫦娥二号发射图
嫦娥二号发射图

记者架起“长枪短炮”
记者架起“长枪短炮”

  本报西昌讯(特派记者阎世德 董开炜)渐渐落下的夜幕和没有散去的阴云,此时成了绝好的衬托和背景: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长三丙喷出一团橘红色的烟雾,随之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拖着三四米长的焰火冉冉升起。在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在共和国生日的日子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向世界庄严宣告: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追逐千年的登月神话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零窗口发射

  接连几天阴雨不断的西昌,在10月1日这一天天气竟然出奇得晴好:一大早,久违的阳光就洒在了大地,一团团云朵虽然漂浮在天空,但丝毫没有下雨的意思。晴好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许,飘散的云团虽然结成了阴霾,但嫦娥二号的发射已经走向了不可逆转的态势。下午17时许,嫦娥二号真正进入射前系统。此时,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传达、下发。这一节点预示着火箭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40分钟准备!”

  拥抱嫦娥二号星箭组合体的发射架次第打开,通体洁白的嫦娥二号亭亭玉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架。此时,天空竟然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雨点,让参观发射的人们不由得提心吊胆起来。扩音器里指挥员坚定沉着的声音让人感到些许安慰。

  “10分钟准备!”

  “3分钟准备!”

  最后连接星箭组合体的摆杆缓缓打开,长三丙直面阴云低沉的天空。在场的人们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已经忘记了天空是否在飘洒雨点。

  “1分钟准备!”

  发射场最后一批工作人员迅速撤离。

  “10、9、8、7、6、5、4、3、2、1,点火!”

  在场观众随着指挥员的读秒而随声大喊,喊叫声中,长三丙在喷出一团橘红色的烟雾后,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紧接着长三丙拖着三四米长的焰火冉冉升起,脱离发射架直冲云霄。渐渐落下的夜幕和阴云,此时成了最好的背景和衬托,眼前的嫦娥二号时而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时而隐没在云雾之中,精美绝伦地诠释了穿云破雾的真正含义,身后橘红色的焰火,映红了整个天空。整个山谷里回荡着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从18时59分57秒点火,运载“嫦娥二号”的火箭3秒钟后,在19时整准时起飞——一切皆如事先的计划,嫦娥二号做到了零窗口发射!

  很快,嫦娥二号消失在天际中,飞出了人们的视野。发射塔架四周腾起一团团白色的水雾,将塔架淹没,那是火焰喷射到积水池后,水汽蒸发而成。水雾渐渐消散之后,发射塔架重新显露出来,只是已经箭去塔空。看台上的观众仍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走下山去。

  飞行1533秒后实现星箭分离

  短短的10多秒钟,嫦娥二号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远在发射场60多公里外的西昌测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仍表情严肃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三排显示屏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数据不断变化更新,巨幅大屏幕上,嫦娥二号的飞行轨迹沿着事先预定的轨迹平稳推进。

  各个监测点的报告很快反馈上来:“飞行一切正常!”

  突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原来是长三丙三级二次火箭点火成功!低温下火箭发动机点火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将来的航天事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嫦娥二号三级二次点火成功,无疑是一次大的跨越。

  随着掌声,大厅里的气氛似乎松弛了很多,一些专家、工作人员,会心地凝视,低声地交谈,但喜悦和激动清楚无疑地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嫦娥二号继续在飞行,飞行在每个人的心上。当飞行了1533秒之后,大厅里又一次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星箭分离!

  但这并不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的最后成功。可是现场的气氛明显好了起来,相互之间的交谈声音,明显大了起来,一些欣慰的笑声清晰可闻。

  19时44分,嫦娥二号穿越地球辐射带;19时56分,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想起,掌声中,基地负责人高声宣布:“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圆满成功!”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放飞嫦娥二号的任务圆满结束。

  特派记者 阎世德 董开炜

  发射前疏散万余村民

  本报西昌讯(特派记者阎世德 董开炜)昨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的一个小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周边的冕宁县麻叶林村正进行着一场篮球比赛。村里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此,热闹非凡。原来,这是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四个疏散点之一。他们都是生活在卫星发射塔下的村民,今年他们已是第九次因卫星发射而被疏散转移。

  一万多名村民被疏散

  在嫦娥二号发射前两小时,对村民的疏散工作就开始了。正是农忙季节,天还没黑,村民就扛着农具回家,前往政府指定的疏散点。

  冕宁县副县长邱金华已是第19次组织村民疏散,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他告诉记者,针对“嫦娥二号”的发射,他们对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周边一万多名村民进行了疏散。

  此次异地疏散5000多人,这些村民被集中疏散到了2.5公里以外的四个安置点。就地疏散了6000多人,他们要走出房屋,走到户外空旷的地方。

  70多岁的彝族老人何伍嘎也在看篮球。她告诉记者,这次疏散是在白天,以前很多时候都是凌晨或半夜进行疏散。他们不得不半夜起床。在疏散点,村民们也会自己“找乐子”,有时候是看电影,这次是举行篮球比赛。记者看到,村里五六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乡政府还派专车接送。

  疏散已成“长效机制”

  冕宁县的泽远乡是疏散村民最多的一个村。约占整个疏散村民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这里,疏散村民已成一种“长效机制”。

  乡长徐俊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成立了固定的疏散领导小组,疏散小组成员包括乡党委政府干部和职工、村组干部、民兵集中队、党员。每个人都分片到位,包干到户,负责到个人,负责村民疏散。

  村民疏散后,在各村还要留下一些民兵进行巡逻,防火防盗,护卫村子安全。

  “长枪短炮”

  遍布山坡

  嫦娥二号奔月,无疑吸引了全球数十亿人的眼球,媒体记者更是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外,国内还有100多家地方媒体的200多名记者提前“不请自到”,并为捕获相关信息和当日近距离目击发射情景绞尽脑汁。

  17时许,当本报记者进入发射现场时发现,发射场周围山坡上的几个观测点,“长枪短炮”遍布。记者所在的22号观测点距2号发射塔1500米左右,200多平方米的草丛中,近百名记者各自选择位置展开架势。一时间,快门声、闪光灯此起彼伏,有些媒体记者还迅速现场连线传送消息,个别记者坐在草丛中一边拍照,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稿。一时间,有关“嫦娥”的信息从大凉山飞出,飞向全世界。

  小雨渐至,为保护相机,记者要么打起雨伞,要么脱下衣服罩机器。一位记者情急之际竟把自己的帽子“戴”在相机上,同行们乐得开怀大笑。

  本报特派记者阎世德 董开炜

  记者见证历史时刻

  本报记者见证嫦娥二号升空

  10月1日17时左右,记者获准近距离见证了“嫦娥”奔月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记者随中央媒体记者的车队进入卫星发射中心时看到,通往发射场的专用公路上,军警层层设卡,处处戒备森严。

  大凉山山谷内的发射场上,“怀抱”嫦娥二号的2号发射塔上依稀有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嫦娥被蓝色防雨帘包裹着,与长三丙火箭“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者所在的观看点距2号发射塔仅1500米左右,2座发射塔和移动塔尽收眼底,附近有记者干脆坐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用纸笔和相机记录。

  17时55分,发射场传出警报声,记者站在山坡上清晰地看到2号发射塔周围闪烁的警灯。

  18时59分57秒,随着01号指挥员清晰的口令,只见火箭底部骤然燃起绚丽的火光,发射场亮如白昼,巨大的声响随之响彻大凉山山谷,地在颤动,心在颤动。

  “太壮观了!太伟大了!”观看现场,有人雀跃,有人欢呼,还有人喜极而泣。

  长三丙火箭随之托举嫦娥二号起飞,继而转向发射塔西北方向,几秒钟后钻入云霄,飞向太空,奔向月亮。几辆消防车呼啸着冲到2号发射塔下,对发射现场残留的烟火实施扑灭。

  当嫦娥二号彻底消失在云层之后,现场一片欢腾。

  冕宁县城、西昌市内,焰火飞满天!

  点火前1分钟雨停了

  10月1日上午8时左右,一连数日乌云密布的西昌市,太阳突然钻出云层,露出灿烂的笑容。“老天爷开眼,为‘嫦娥’开绿灯了!”大街上的人们笑了。

  然而,这样的天气并没有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感到轻松。一位航天人告诉记者,在这个地方,上午出现这样的天气,下午就极可能出现阴雨天。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17时30分左右,乌云在大凉山山顶厚积,雨点在18时30分左右飘落。然而,在火箭点火前1分钟左右,淅淅沥沥的小雨戛然而止,在场人员无不为专家们选择零窗口并准时发射而赞叹。

  发射前的一场虚惊

  前往发射场的路上,带队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宣布注意事项时最后补充:一旦有什么意外情况,大家要立即趴倒在地,老记们似乎不以为然。

  就在发射前半个小时左右,22号观看点的记者们同时发现,发射场3号固定发射塔后方突然升起一股火焰。“着火了!可能是燃料着火了!”几名女记者不约而同地尖叫,本能地做出要卧倒的样子。

  眼前的这一幕让所有人不免有点惊慌,带队的工作人员赶紧大声解释:“大家不要害怕,这是低温材料的尾气蒸发后出现的正常现象,很快就会消失。”闻听此言,记者们才松了口气。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董开炜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