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国家气候中心:欧洲“千年一遇寒冬”预测缺乏依据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13日11:50
  近日,媒体纷纷报道国外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认为欧洲今年冬季出现“千年一遇寒冬”在科学上缺乏依据。

  10月12日,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专家。

  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缺乏科学依据

  记者:最近,有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作出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下称“专家”):波兰等国家学者预测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素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记者:据你们目前的研究和分析,这一预测是否可信?

  专家:我们认为,根据“拉尼娜”现象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科学依据很不充分。

  现有的研究表明,“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有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为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较大;而墨西哥湾暖流相对稳定且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墨西哥湾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尽管“拉尼娜”有全球性的影响,但其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1986年以来,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仅有两次在冬季出现了冷冬。仅仅依据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记者:对“千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人类是否有可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专家:月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在气象学上称为“气候预测”,与中短期天气预报相比,气候预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是因为,影响气候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信号不仅存在于大气中,更来源于海洋、冰雪和陆面等地球系统中大气之外的其他部分。目前人类对地球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还并不完全清楚,尚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对于“千年寒冬”这样的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信赖的科技手段。

  预计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可能有阶段性强降温

  记者:根据目前的气象资料,今年冬季我国的气候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专家:就目前全球海洋大气状况,我们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

  最新监测表明,今年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平均较常年同期偏低1.3摄氏度。

  我们分析预计,“拉尼娜”状态将继续发展加强,最终发展成为一次较强的“拉尼娜”事件,并可能持续到明年春季。

  分析近60年来“拉尼娜”影响表明,通常“拉尼娜”发生期间的冬季,北半球一些地区(北美洲西部和亚洲东北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冷干现象。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还有欧亚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形势,其中,西伯利亚高压及东亚冬季风活动与我国冬季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有利于引导中高纬的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 记者:“拉尼娜”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专家:当前,“拉尼娜”还在发展状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建议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提前采取措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