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10五中全会消息

从发展的内在要素看“十二五”规划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0月18日01:16

  从发展的内在要素看“十二五”规划

  ■时报时评■胡敏

  日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决定十二五规划,将确立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由于“十二五”时间跨度是从2011年至2015年,这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五年,距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差五年。因此,这个时段意味着是实现阶段性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和冲刺阶段,意义十分重要。

  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体系完善的工业大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从相对封闭的大一统社会到走向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五年规划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 “八五”到“十一五”四个五年规划共20年,我国又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开放度实现了大的跨越,基本奠定了一个走向开放文明的大国地位。

  由于五年规划(过去称为计划)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结合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环境制定,需要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着眼于国家发展的经济路径,同时也体现社会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延展性。因此,我们观察每一个五年规划,既要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也要从其发展的基本主线、选择路径和动力因素上去把握。

  可以看到,四个“五年规划”中,“八五”时期,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基础;“九五”时期,确立了开放经济的制度框架(我国全面加入WTO);新世纪的两个五年规划全面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顺利地度过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如果把国家经济看成一个大的生产函数的话,那么我国经济总量扩张目前已基本按照预期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的十年中(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财富增长翻番的目标。十二五时期,这个目标只会渐进性实现,但必须进行冲刺。

  从劳动力要素看,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将有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需彻底转变为产业工人。一方面,需加快城乡统筹步伐,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破除体制障碍,并通过加快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满足后备劳动力文化教育素质补给和产业升级对现代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城乡服务业发展,改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分层次吸纳劳动力。能否解决好就业和贫困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十二五规划中的国民教育改革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将令人关注。

  从资本要素看,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的结合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未来五年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在遏制大资本集团的垄断和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生存空间之间不断寻找灵活性和平衡性,着力点是要调节好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际、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进退关系,并通过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市场,构建可持续性的、多层次的成熟资本市场和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就此应当有较明确的指向。

  从技术要素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一批新型战略性产业形成、成长的重要时期,但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新技术能否大规模产业化以及技术产业能否规模化、市场化,究竟主要是依靠政府集中力量推进更有效率和可能,还是依靠市场力量的自发生成,目前看国内外还是没有统一路径。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看点应当是未来五年到十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走向,而其背后的科技创新政策和规划路径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点。

  最后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迁。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通过社会变革和组织关系的调整,实际上已成为过去以至于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改革动力。因此,十二五规划,如何描述社会管理创新,并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或许成为我们观察审视这个规划的一个最大亮点。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