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全民偷菜”徘徊于虚实间

2010年10月19日13:59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怎样降低偷菜等游戏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还要看个人的道德自律。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是面对一个‘耻感点’太低的社会,让许多人感到无奈的地方。”

    “全民偷菜”徘徊于虚实间

  □ 本报记者 李 婵

  “网上偷菜不过瘾还不能吃,有啥意思!”自今年8月初开始,甘肃天水42岁的李姓妇女因在网上“偷菜入魔”,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偷菜闹剧。

  她偶然发现当地某蔬菜大棚里面的新鲜蔬菜长势喜人,动了进菜地偷菜的念头,于是在两天后的夜里,专门打出租车到蔬菜大棚“收”菜回家。尝到甜头后,她又多次实践,直到9月20日凌晨被几名菜农围堵在了大棚里。最后,她被拘留15日、罚款500元。

  网民对此事褒贬不一,掀起口水战飓风。与此同时,文化部“偷菜”禁令的传闻更是推波助澜,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民偷菜”时代登场

  “偷菜”游戏淡出我们的视线有些时日了。如今,又搬回到桌面上来。

  “偷菜”时代源起于网络“开心农场”的风靡,这是一款以种植为主的社交休闲游戏。用户可以在游戏中开通一块属于自己的“农场”,根据等级、喜好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并虚拟锄草、捉虫、灌溉功能。在果实成熟后,若用户不及时收获,便会被“农场好友“偷取。

  有位“菜农”说:“世界上有了人类,就衍生了各种游戏,开发每款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打发人们无聊的时光,给人们带来开心。对于许多头脑健康、思维敏捷的人来说,工作之余除了发呆,偷菜就是最好的娱乐和放松。”

  于是,中国进入“全民偷菜”时代。

  2009年12月,湖南省邵武市一位手机用户向湖南移动进行索赔,理由是因为手机信号不好,他无法登陆QQ农场,造成其“菜”被偷,要求移动公司赔偿相同数量相同品种的“菜”。

  2010年3月,重庆一位女子在论坛上倾诉,称其男友因为半夜定闹钟起来“偷菜”,她被吵醒后与男友争执一番,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2010年5月,某论坛里,一名男子爆料,其妻子上网“偷菜”成瘾,家务和孩子全然置之不理,每天半夜定点起来“偷菜”,甚至把每次偷菜过程都写进了日记,半年里记载了12个日记本。

  据了解,这个游戏开发团队叫“五分钟”,“五分钟”及其农场类游戏从校内网起家,并通过Facebook远销海外,依靠腾讯在国内真正成为征服者。

  网络具有即时传递的优越性,“偷菜”游戏自然也有其连锁效应。

  这款交友休闲游戏随着各种节假日的来临,应时推出各类收集“果实”换取相应种子的活动。开发团队不断进行游戏升级和创新,让许多人为追求虚拟的“果实”而不惜时间和金钱的代价。

  不但如此,开心农场的火爆又开启了开心牧场的粉墨登场,从农作物的种植到动物的养殖,如同生态链一般,相互循环,相互依存,让用户们“欲罢不能”。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3月在IT领袖峰会上表示:“游戏产业已经是红海。”据腾讯官方统计,QQ农场最高日在线人数达1600万。

  “开心农场的玩家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有电脑的地方,我就能见到那块长得郁郁葱葱的‘菜地’;有人群的地方,我就能听到关于‘偷菜’的议论。从不时尚的我,这次也算是一不小心时尚了一把。”名为“引火虫”的网友如是说。

    “偷菜”惹出法律争端

  “一般是对着电脑不知做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就上去偷一把。”

  今年55岁的刘女士称,“上班闲时,就打发下时间。”她周围年龄相仿的朋友都在玩这个游戏,并且多数都是受到儿女的影响。

  而在现实中偷菜的也大有人在,甘肃天水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被依法拘留后,《西部商报》记者曾致电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询问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得到的答案是,“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门研究。”

  网络上虽然迅速蹿出“文化部勒令停止‘偷菜’游戏”的传闻,但目前尚未得到官方回应。

  就李女士偷菜被拘留一案,天水市秦州区的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以及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的10名律师纷纷表态,准备联手状告“偷菜”游戏网站,并开始准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杨永民说,为了维护公共权益,净化网络空间,他愿意领衔10名律师向网络“偷菜”等不良游戏宣战,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杨永明认为,网络农场游戏应该逐步改良,限制互动“偷菜”功能,不能盲目追求人气和经济利益,任其随意发展下去。

  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的任绪德律师说,“开心网游戏里,种菜、浇水、施肥、捉虫等功能开发,以绿色田园为平台,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娱乐空间,本来是有利的,也迎合了网友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心态。但是,游戏内容中,不管是蔬菜等植物,还是企鹅、袋鼠等动物,过分突出网友互动以偷为主就有问题了。”

  任绪德还警示网民,“无偿地获取别人的成果”是一种不好的价值取向。他建议,应该和电影电视剧一样,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关于互联网游戏的审查标准,以及相关审查规定,对网络游戏设立准入门槛,建立审查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空间。

  “从细节上讲,网络游戏的利弊很难界定。”一位从事网络游戏运营多年的人士就此事发表看法。

  “在网络世界里,网民可以尽情享受‘偷菜’的自由,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行不通的。李某就是受网上游戏误导,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偷菜违法,对自身的教训非常深刻,对其他人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警示教育。”

    压在道德下的现实欲望

  时事评论员魏英杰对李女士的案件发出这样的感慨:“怎样降低偷菜等游戏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还要看个人的道德自律。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是面对一个‘耻感点’太低的社会,让许多人感到无奈的地方。”

  去年年底,开心农场里面华丽地打出一块“种的不是菜,是寂寞”的牌子。

  一时间,进入众多用户的农场里面,都有一块这样的牌子,甚至还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来摘的,总是要还的”、“农场辛苦好几年,一偷回到解放前”等幽默诙谐的语言。

  魏英杰对此称,“偷菜游戏正在催生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小则影响个人,大则让社会群体长时间陷入自我麻醉—偷的不是菜,而是自己的人生。”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守候在“开心农场”的网友,在问到为什么对“偷菜”如此感兴趣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数据游戏可以填补空虚”、“人性的贪婪”、“竞争、攀比、兴趣”、“玩农场会让人有种成就感,偷菜时还怕被狗咬,偷到菜人就感到开心”等。

  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丞杰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盈,她针对“偷菜”心理进行了解析:“人是具有双重性格的,偷本是坏事,可人们对偷有好奇感。偷菜不非法,也就满足了这种压在道德下面的欲望。”

  “跟前阵子火爆网络的‘买卖奴隶’游戏类似,‘偷’是现实生活中不被允许的行为,但白领可以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偷菜’,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放松紧绷的神经。”

  因此,李女士在一次偷到菜尝到甜头之后,又进行了多次实践,偷多了还将家里吃不完的剩菜拿到当地市场卖掉,这种心理也不难理解。

  “偷菜”游戏的风靡,让公共生活遭遇了不少现实性尴尬:老板抱怨白领员工们“上班偷懒玩偷菜”、丈夫厌烦老婆“玩物丧志不顾家”、医生为“偷菜”差点丢掉病人的性命……

  刘盈说,弗洛依德有个“游戏宣泄理论”:“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人们痴迷于“偷菜”,何尝不是对积久成疾的欲望的宣泄呢?生活的重压,逼得都市人群迷惘而压抑,唯有从游戏社区里获取廉价的“惬意和成就感”。

  “这类游戏不仅无聊,而且太容易上瘾了。站方为了吸引用户,设置了大量游戏陷阱,让人很难不沉溺其中。只要你种下菜,到了一定时间,无论身处何方,正在干什么,都必须上网收菜。所以,别说小孩,许多大人最终都无法自制,欲罢不能。”魏英杰说,“在单位里,平时老见三五人聚在一起,谈的不是业务而是偷菜经验。经过同事座位,往往也可以看到电脑页面上出现一片庄稼。这就意味着,偷菜游戏已经影响到许多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也就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问题了。”■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