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院士“把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谋划防灾减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20日16:05
  中新网南昌10月20日电 (何柳斌)10月20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的6名院士齐聚江西南昌,“把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出谋划策。

  当天上午,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气象局联合举办“防灾减灾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同舟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黄荣辉、丑纪范、李崇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赵思雄等6位气象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与会,并作专题学术报告。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旱、洪涝、台风、冰冻、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该流域气象灾害产生的主因。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同舟论坛旨在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通过专题学术研讨与交流,揭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曾庆存院士首先以《关于气象灾害的防治和气象资源开发的一些问题》为题,重点阐述气象灾害防治的问题。曾庆存院士强调,为了防治由极端气象条件直接所致及由其引发的自然灾害,气象部门应作出何时何地致灾的气象预报,并据此作出灾害程度及风险的预报,以及采取某种缓减措施后灾害损失的预报,进行当时及事后灾情的评估,与有关部门合作提出救灾调度的安排。

  黄荣辉院士则对近年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呼吁要大力加强暴雨洪涝灾害的监测,提高气象灾害的瘀斑预测水平;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的评估和预警系统;制定国家统一的自然灾害应急法规,加强重点和突发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建设及应急管理等。

  李泽椿院士从分析介绍最近几年中国频遭气象条件引发的自然灾害入手,阐述了小流域产生灾害的气象条件特点和目前采取的最佳对策建议,包括正和、加强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做好基础性普查、普及科学知识,进行避灾演戏等,特别强调要长期地、稳定地支持气象机理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

  在论坛上,李崇银院士、赵思雄院士等也纷纷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对气象部门如何服务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出意见。

  据主办方介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旱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趋势,且强度更强;降雨时空分布更加不均,使鄱阳湖流域出现水资源总量减少、枯水期增长、湖泊萎缩等突出问题,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鄱阳湖流域防灾减灾建设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