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港澳台商二代成功接班者屈指可数 父辈纠结(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0月21日10:02

  “交接班”高峰期,父辈很纠结

  港澳台商第二代成功接班者屈指可数 

  作为一名“80”后,商河(化名)在自己父亲的工厂里打理了两年之后,最终离开工厂独立创业去了。这位从美国大学毕业的台商第二代,选择了一条与父亲不同的创业之路,尽管当初年届六十的父亲极力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之初,当初风华正茂、年富力强,先行进入大陆打拼的港澳台商,如今大多垂垂老矣。对于第一代来大陆创业的港澳台商,距离集体交班,退出企业舞台的时间已经很近、很近了。

  然而,交班,还是不交?注定成为他们心中最为纠结的难题……

  接班迷局

  谁来接班?当然是港澳台商第二代了!

  中山的港澳台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家族式企业。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接班人自然是他们的儿女,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细究这一问题,却让无数港澳台商心头为之震颤。

  对于“商二代”而言,他们愿意接班吗?他们有这个能力接班吗?他们能够适应大陆的生活和工作吗?一提到“交接班”,一些港澳台商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一连串问题。

  “我们台商一起聚会的时候,较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司‘交接班’问题。”中山商合陶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原会长陈中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对于第一批进入大陆打拼的台商而言,“接班人”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当前考虑的头等大事。

  陈中和是在两岸关系解冻不久之后进入中山投资设厂,至今已有21年。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二十年可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让一个单纯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却也能让一个中年人变成一个力不从心的老者,二十年,正好算得上一代人……

  掐指一算,陈中和今年已经整整60岁。“我的计划是60岁时半退休,到65岁的时候完全退下来。”正是基于自己退休的设想,陈中和在去年的时候辞去了中山台商协会会长的职务。但事实上,陈中和在协会的职务可以辞去,但是公司的事务却没有办法放下,因为没人“接班”———儿子虽然大学毕业之后来中山短暂协助自己打理公司事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其它行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公司重新交回他的手中。

  面对“接班人”问题忧心忡忡的还有善浓玩具厂厂长林国辉。这位来自澳门的商人,现在仍在亲手打理着这家有着数千人的大型代工企业。他既有对自己所在公司未来的“交接班”问题的担心,也有对接班问题的担忧。

  对于大部分港澳台商而言,当自己逐渐老去的时候,他们希望把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交给子女,却常常遭到子女的抵制,作为叛逆传统的“80后”一代,常常有着父辈很难理解的新想法,想说服他们接班真是比登天还难。

  比如记者所熟知的港口某大型台资企业,目前已很具规模,其公司老总也已50多岁,但是其子却甚少来大陆了解他的事业。另外火炬开发区一台资企业,老板已经60余岁,其搭档也是一名50多岁的台干,交接班已迫在眉睫,但是这位老板的儿子在台湾是一名公务员,女儿也在台湾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根本不愿来中山接他的“班”。

  “相对于‘第一代’,‘商二代’多为80年代生人,他们中不少人并不愿意接班。”林国辉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珠三角不少外企特别是台资企业倒闭,除了与国际经营环境的恶化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港澳台企业没有接班人挑起大梁,使公司经营处于青黄不接的脆弱时期,外力一推就即轰然倒塌。

  父辈是座难以跨越的山

  相对于港澳台商“第一代”白手起家、学历普遍不高,“商二代”一般都拥有比较高的学历,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而且多数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中不乏MBA高才生,甚至有人拥有会计师资格等专业执照,学习的领域偏向管理、财务、营销、网络等等。

  本文开头交代的商河,就是一名典型的“商二代”———大学毕业生,也拥有美国留学经历。

  5年前,商河学成之后,应父亲的要求,来到中山开始协助父亲打理公司日常事务。他遇到了管理上的难题———管不动员工。作为一名管理者,没有比这更让人气馁的了。与部分公司高管动辄骂人的作风相比,他显得那样的温文尔雅,对员工重话都很少说。但这样做的致命后果就是,一些员工根本就不听他的。

  商河所在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这样做符合他在国外所学的管理理念,但是并不太符合公司的实情,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公司。

  在父亲的公司做了两年之后,商河征得父亲的同意,自立门户开设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而“接班”的事情也就此悬而未决。

  “对于部分‘富二代’而言,在接班的问题上,他们主观上努力了,只是由于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导致接班顺利,但还有一种类型,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好好接班的问题,只想着如何玩乐,这是对父辈辛劳打拼最不负责任的做法。”林国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代”垂垂老矣,但是不少“富二代”已届而立,却根本没有考虑过传承父辈的事业。

  “一些商人子弟,也就是俗称的‘富二代’,他们只想着老爸赚了钱,衣食无忧,却从来不想父辈创业也很辛苦,需要他们去承接和发扬,以致不少企业出现接班人难题。”林国辉认为,在金融危机来袭之前,如果港澳台企业能够尽早考虑交接班问题,以“第一代”的经验和“商二代”的锐气相结合,金融危机期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港澳台企业倒闭。

  成功接下父辈事业的中山侨光纺织公司董事长王世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部分“商二代”而言,很多人投机心里比较重,由于父辈大多是从事传统制造业,而他们瞧不起传统的制造行业,很多人愿意把钱拿去炒楼、炒股票,赚快钱,而对扎扎实实做事不感兴趣,“如今,这种气氛越来越浓,我们应该从年轻人的基本教育入手,否则目光短浅谈接班很难。”

  作为任过中山台资协会两任会长的陈中和,对于在中山的台企非常了解。当记者问他“当前中山台商已进入交接班的高峰期,有没有一些接班比较成功的案例时”,这位老会长细细思量了很久,“应该有不少吧,比如三乡的‘皇冠皮件’,他们‘第一代’和‘商二代’之间的交接班就很成功。”但是接下来,陈中和想了很久却没能再想到台商交接班非常成功的案例,这让他有点沮丧,“看来,‘交接班’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陈中和同时告诉记者,对于中山大部分台资电子企业而言,交接班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这些企业较多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或许有一天,中山的其它台资企业,也都可以采用这一模式来解决交接班问题。”

  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这句话成为经典名言。

  在陈中和看来,将接班不力的棒子全部打在“商二代”的屁股上,显然有失公允,也不能完全反映事情的本质。

  不可否认,有部分“商二代”或者有自己的事业不愿意接班,或者“大树底下好乘凉”,躺在父辈的余荫下享受生活而不来接班,但是绝大部分的“商二代”还是愿意挑父辈事业的重担,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天不遂人愿,没能成功接下重担。

  中山“交接班”最为成功的“皇冠皮件”,其在中山的“掌舵人”为江永雄,也是皇冠集团侨二代经理人。江永雄作为皇冠集团的“商二代”,早在1987年进入中山的时候,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那时就开始了“交接班”的训练和铺垫。而同期,绝大部分台商“第一代”也才刚刚进入大陆投资。

  “台商交接班,主要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而江永雄其实可算是同我们同一批进入大陆的台商。”陈中和告诉记者,由于第一批台商大部分是这几年陆续步入退休年纪,因此也是在这几年“交接班”陆续进入高峰。

  “在‘交接班’时期,一般是公司比较脆弱的时期,但正是这几年,大陆投资环境改变比较大,而金融危机也在这两年席卷全球。”陈中和认为,正是这些内忧外患,加剧了“商二代”接班失败的风险。

  另据记者了解,“交接班”相当成功的还有中山侨光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王世民现为中山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王世民2006年在36岁时在其父因病去世之后,子承父业,成为了澳门侨光集团新的领军人物。但事实上,王世民已是澳门侨光集团的“第三代”。

  对于大部分港澳台企业而言,都是从事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他们初进入大陆投资时,各地抢着招商引资,而现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已大不如前,从国家获取的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少,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一些行业的发展甚至受到限制。

  “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而言,我们非常赞成政府的这些举措,但是对于刚接班的‘商二代’而言,这确实是很大的打击。赚钱不容易了,他们怎么做,都可能亏损,亏损能说他们接班很成功吗?”陈中和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这也是他后来赞成儿子不接自己的班,自立门户转型做贸易的原因,“作为传统工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有限,年轻人,他有自己的想法,那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闯吧!”

  而对于自己的公司,陈中和表示,在自己65岁退休的时候,或关闭、或转让,一切都有可能。

  “扶上马送一程”

  不管“商二代”是主观上的原因,还是客观上的原因,中山“商二代”接班迫在眉睫而鲜有成功案例却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第一代”港澳台商的日益老去,“商二代”究竟该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挑起父辈的事业呢?

  “作为台商协会,我们这几年除了从外面顾问公司请顾问对我们的‘商二代’进行培训之外,还从台湾生产力中心的专家来给他们上课,内容包括管理、法律、财会等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尽快熟悉大陆的投资经商环境等等,其目的就是让‘商二代’能够接下我们的事业。”陈中和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商二代,最近几年,台商协会也可谓不遗余力,“效果有,但不是很明显。”

  说到大陆的投资经商环境,对于不少“商二代”而言,对他们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他们的父辈在大陆摸爬滚打二十余年,可谓了如指掌。“酒文化”、“烟文化”等等,对于“第一代”而言,他们知道这是在大陆经商的必修之课,但是对于大部分“商二代”而言,这点他们并不能了解。

  商河刚刚进入中山的时候,除了不能理解“烟”、“酒”文化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他怎么也不能明白,当他去银行取款的时候,他被告知取款数额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就必须向银行提交报告,批准后才能取款。“我自己的钱,仅仅是存放在银行,怎么我去取钱还要打报告了?”

  对此,有台商告诉记者,这其实体现了“第一代”、“商二代”一些观念的变化,也是他们对大陆一些文化是否认同的问题。

  陈中和表示,不管怎么样,如果要让“商二代”能够成功地承接父辈在大陆的事业,在大陆的不断学习是必须的,而“第一代”也必须尽心尽力“扶上马送一程。”

  有部分台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如果要“商二代”安心承接父辈在大陆的事业,就必须让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熟悉大陆的文化、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未来承接父辈的事业。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不少港澳台商将子女自小就放在大陆接受基础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照顾,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对内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据记者了解,2008年,中山侨中开设了面向港澳台侨胞的“侨生班”后,不少港澳台商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侨生班”就读。

  “虽然他们不一定非得承接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也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交接班。但我们还是希望他们对这里的文化有所了解,毕竟,我们的事业在大陆。”

  ■他山之石

  “TID联盟”共享“交接班”经验

  东莞,外资企业最具活力的城市,在这里集聚了大量的港澳台资企业,而尤以台资企业为多。在这里,台商接班问题也正式浮出了水面。

  据了解,在东莞,以台商侨二代为骨干的东莞台商青年会-又名“TID联盟”,成为台商二代寻求潜在事业伙伴的重要平台,透过这一平台,分享彼此经验,培养接班能力,也构筑人脉网。

  早年到大陆创业的第一代台商,大多具有这种开疆辟土的精神,大多从经验中学习成长,第二代台商的学历、资本优于第一代,但面对经济全球化与产业激烈竞争的挑战,第二代的台商生存条件更严苛,必须具备比上一代台商更多方面的能力。

  几年前成立的东莞台商青年委员会,经过几番波折后,在一批具有热情和策划能力的青年努力推动下,最近又“败部复活”,以“TID联盟”为名,“转型升级”再出发。

  “TID联盟”副会长陈郁升表示,前两年台青会的运作有些不顺利,现在重新出发的TID,将打造成为提供台商第二代培养实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另外,两代台商之间因成长背景和经历不同,存在不少沟通障碍,加上很多人脉关系也都是来自父辈,让不少台商第二代觉得“做得很辛苦”。透过TID,台商第二代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结交背景相近、经历相似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刘红辉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