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京明代拈花寺成大杂院 仅山门可看出模样(图)

来源:北京晨报
2010年10月31日23:28
  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明代古寺拈花寺仅剩山门可以看出模样。寺内已成了一个大杂院。统计表明,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2处,被占用的将近60%,有50余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市政协委员对此建议,在腾退文物存在较大难度的情况下,应考虑建立文物修缮专项基金,以解燃眉之急。

  现场

  古寺被占腾退难

  西城区大石桥胡同深处,明代古寺拈花寺的山门颤巍巍地立着。山门一侧已经开裂,靠木架支撑着。门下的标牌上显示,这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牌旁边晒满了被子。

  走进院子才发现,山门其实是这座古寺保存较完好的部分,里面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杂院。聚集着密密麻麻的简易房。据守门的工作人员介绍,院内的人大印刷厂仍在运转,也有房屋出租给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大殿、韦驮殿早就没有了”,工作人员说。提到去年失火的藏经楼配楼,工作人员警觉起来,“楼已经没有了,不谈这个。”“院子里私搭乱建还很严重呀”,“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容易解决。”一句历史原因,似乎给奄奄一息的拈花寺下了绝症诊断书。

  关于拈花寺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对媒体的解释是,腾退是保护文物最好的办法,但拈花寺目前居住人员复杂,印刷厂如果腾退出拈花寺,职工如何安置也很困难。显而易见,拈花寺的危机短期内还无法化解。

  巧合的是,另有一处被损坏的文物,也与人民大学有关。平安大街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是人民大学清史所等单位所在,去年10月,旧址右侧大门被一辆社会车辆撞坏。直到今年9月,修缮工作才开始启动。记者看到,它的大门两侧仍围挡着绿色防护网。维修人员称,因为前期的文物修缮方案一直没有确定,所以才拖下来。而文物部门则表示,几个月前维修方案已经送达占用单位。争论这些似乎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总算已经开始修了。

  问题

  多处文物存隐患

  市 政协委员刘绮菲考察过多处被占用文物,她表示,文物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按照现行规定,对于被占用文物,采取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但因为文物修缮的资金 问题,出现损坏后,一些占用单位往往一拖再拖。

  “不维修也就罢了,还有些单位竟然有意毁坏。”刘绮菲回忆,一次市 政协委员在一被占用文物单位考察时,该单位人员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向院内古树浇开水,被 政协委员当即制止。在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有居民居然在一座木结构楼房楼道里,用煤气罐做饭。而在太庙的一隅,还有很多平房住户,为了生火做饭,有人还储存煤气罐和蜂窝煤。

  刘绮菲表示,被占用文物屡遭破坏,可见占用单位对文物并不重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据文物部门统计数字,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2处,其中中央单位、军事机关占用共90处,市、区等其他部门占用上百处,对外开放的仅占约40%。一些被占用的文物建筑长期得不到修缮,有5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文管

  整治腾退应立法

  据文物部门介绍,近年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十一五”期间,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启动“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市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修缮专项经费6.9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文物安全防护),天坛、颐和园、周口店遗址、先农坛、明十三陵等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得到进一步修缮。中央财政也相继投入数亿元对故宫武英殿和太和殿、恭王府银安殿等重点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腾退工作也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搬迁不合理占用文物建筑的单位880余个,居民14200余户。经过腾退和修缮,袁崇焕祠、历代帝王庙、李大钊故居、孔庙、国子监等41处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社会开放。

  但部分被占用文物单位的 问题依然严重,长期得不到修缮。文物部门只能监督指导,却无权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理。对此,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呼吁,北京应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整治腾退进行立法,并设腾退专项经费。

  政协

  先设立修缮基金

  市 政协文史委的调研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应把腾退被占用地上文物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的一个突破点来抓。一是列出被占用文物的具体清单。选择若干影响大、价值高、安全隐患较严重的被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重点,提出腾退的可行性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投入专项资金。二是建立占用文物建新腾旧的新办法。尽快研究和制定《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占用单位腾退办法》,用法律保障被占用文物在条件成熟时能够得到及时腾退。三是设立文物腾退专项经费。把文物腾退经费列入每年预算。

  市 政协委员刘绮菲表示,在解决腾退文物 问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先设立修缮基金。当前,政府方面还要重视文保工作。对于出现 问题不整改的单位,应严肃处理责任人。对于以资金紧缺为由,拒绝修缮文物的占用单位,文物部门应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冻结其银行账户。

  记者手记

  沉重的话题

  谈到被占用文物的修缮,势必牵涉文物的腾退。目前,这绝对是一个非常 沉重的话题。

  记者随市 政协委员考察时,一位住在太庙宫墙下的职工表示,十几年前就要搬迁,但搬不动。他直言,“现在我住的是几环?让我搬到四环外,不可能。”

  很多占用单位都表示,人员安置费用巨大,需要本单位与政府共同解决。但这一说法很多人不同意,自己单位的事情就应该自己解决。于是,占用单位选择不解决。

  市 政协委员刘绮菲对此很不解,你们损坏了文物,非但不赔偿,为什么还要政府掏钱帮助腾退?

  文物的腾退与保护,就这样在争论中久拖不决,时间越长越难解决, 问题也就越发沉重。现在看来,我们只能希望尽快立法,一切依法行事,让法律杜绝扯皮。

  新闻档案

  拈花寺小考

  西城区拈花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因寺内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座如莲花,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故名护国报恩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

  “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扑哧”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西城拈花寺盖取义于此。

  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并摄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