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重庆客商每年创2000亿产值 晋商曾是渝金融老大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11月02日03:30
湖广会馆曾经见证来渝客商的辉煌

抗战时期,外来客商对重庆的兴盛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晋商曾是重庆金融业老大

  万州船户冒险支援鄂纱厂

  外地客商数百年来的重庆创业史,你可知道———

  在渝客商每年创造2000亿元产值!

  昨日,本报关于外地客商的一组报道,引起众多读者感叹,许多市民对外地客商在重庆的影响力感到惊讶。

  记者走访文史专家和多家商会了解到,其实,从“湖广填四川”至今的数百年中,外地客商就曾在重庆留下了不少辉煌的记忆:下半城林立的“八省会馆”见证了他们的兴旺;抗战时他们与重庆企业、百姓共同撑起大后方“工业之家”……

  记者 杨娟 姜莹 张质 摄影报道

  清代

  会馆林立见证客商辉煌

  上个月,湖广会馆迎来了大修葺后重新开放五周年纪念日。这座我国现存城市主城区中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是当时外来客商在重庆发展的缩影,见证了他们创造的辉煌。

  摊开清代的地图可以发现,当年的下半城,这样由经济实力雄厚的移民商人兴建的会馆就有八家,也就是重庆人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八省会馆”。

  据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统计,清代全国有18个省,重庆的会馆就涉及到12个省。而各厅、州、县和乡镇的会馆数量“不会少于1000所”。也就是说,300年的清朝历史上,几乎每年约有3所会馆在重庆建成。它们的背后,是一批批客商在重庆的商业传奇。

  何智亚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明末“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加上重庆本就是交通要道,带动了各地商业移民纷纷抢滩重庆,争相来此经商、办厂、开钱庄。乾嘉时期,重庆出现了“吴、楚、闽、粤、滇、黔、秦、豫之贸迁来者,集如蚁”的兴旺景象。

  “在重庆的药材业,就有江西、广东、浙江等‘药六帮’的说法。”湖广会馆专家岳精柱说,其中经济实力最雄厚的江西临帮不仅掌握着大宗药材运销业务,甚至连搬运业务也被他们的江西老乡包揽。而以经营票号、钱庄闻名全国的山西晋商,则成了重庆金融业的“老大”。据1891年重庆开埠时统计,重庆城山西票号已有16家。

  据民国《巴县志》记载,嘉庆时期,全城有109个商行,全是外省商人开的,并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公所。各大商帮的经营范围、经商观念各具特色:山西商人善理财,以票号、钱庄、异地汇兑著称,业务遍及全国;徽州商人则多儒商;江苏商人以粮为主。

  战时

  客商与重庆人并肩抗日

  告别了会馆时代,随着重庆在抗战时期成为陪都,外来商帮在重庆的发展再掀高潮。

  许多重庆人至今如数家珍的很多知名企业,都是那时候的“外来户”。重钢的前身是湖北汉阳铁厂,老字号冠生园从上海搬迁而来,天原化工厂是上海企业家吴蕴初在猫儿石设立的三家“天”字号工厂之一……

  当年,四川政府还曾派出专员飞赴武汉做“推介”,给予运输、厂地、电力、劳工等一系列优惠和方便,吸引了迁汉各厂纷纷报名迁川。据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二处处长艾新全介绍,当时重庆有内迁厂矿200多家,占全国总迁数的1/3。

  当时,原河南中福煤矿公司撤退到重庆,与北碚天府煤矿公司合并,成为战时重庆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原上海的大鑫炼钢厂、汉口的周恒顺机器厂迁到重庆,在战时后方出工出力;从常州搬出的大成纺织厂迁到北碚,与三峡染织厂合并,成为后方最大织布厂……众多外来客商与重庆企业一起,合力撑起了战时大后方经济,让重庆成为战时“工业之家”。

  据《近代重庆城市史》记载:1937年,重庆有万元以上资本的工厂77家,仅占全国工业的1.96%;到1945年,重庆的工厂已高达1690家。

  由此,重庆百姓援助外来工厂,外来企业善待当地百姓,同仇敌忾抗日,也成为重庆客商奋斗历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一个小故事见证了这段历史:当时从湖北来渝的裕华纱厂(后为重棉纺织三厂),满城张贴告示,寻求生产原料和运输工具。虽然报酬有限,却得到重庆人民的踊跃支持,万县船户鲁桂庭就是其中之一。她冒着危险用自家的船为纱厂运煤,最终船被炸沉,生活没了着落。裕华纱厂得知她的困难后,立即拿出600法币给她贴补家用,而鲁桂庭却用这些钱租船重新为纱厂运送煤炭。

  如今

  客商扎根重庆安居乐业

  如今,旧式商帮早已不见踪影,抗战时迫于战火内迁的压力也不再。重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新一代客商纷至沓来。于是,重庆人渐渐发现,在朝天门码头,在解放碑、观音桥的步行街,甚至写字楼、小区的电梯间,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外地方言,或是听起来不那么地道的“椒盐重庆话”,推销着外地某品牌的商品,讨论着城市的新变化。

  昨日,记者从市工商业联合会了解到,目前我市注册登记的外地在渝商会组织包括重庆广东商会、重庆浙江商会、重庆温州商会、重庆湖南商会、重庆安徽商会、重庆新疆商会、重庆安岳商会等,共计21个。每家商会在重庆的客商都在10万人以上,以每家商会所有企业每年在我市创造年产值100亿元计算,在渝客商每年创造的产值在200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口400万人以上。

  现在,很多“客商”不仅在重庆做生意,还在重庆安了家。比如浙江商人中,小林寝饰的林良快、诚泰通讯的陈成宽、千叶眼镜的叶定坎,都将户口从老家迁到重庆,并且都在重庆生了孩子,他们的子女,现在是纯粹的重庆小孩。有的浙江商人娶了重庆女孩做老婆,也爱上了重庆火锅,习惯了重庆人的麻辣。

  说起在重庆的打拼,重庆湖北商会会长胡崇理说,“湖广会馆成了博物馆,湖北商人在重庆应该有个新据点”。他告诉记者,外地客商来重庆,丝毫不会感觉到重庆人排外,现在,商会会员已共同筹资修建湖北大厦,打算扎根重庆谋发展。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