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辉煌十一五 共话新蓝图 > 建言“十二五”消息

商务部:“十一五”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稳步发展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年11月11日10:51
  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国家级开发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边境合作区服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内引外联,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成为繁荣边境经济、活跃边贸合作、助推睦邻交流、维护边疆稳定的先行区与重要保障力量。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边境合作区着力提高沿边开放水平,加强资源要素集聚,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为“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原有56个国家级开发区(如无说明,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8%,比全国同期水平高11.1个百分点。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7.67亿元,工业增加值12827.17亿元,出口总额1892.45亿美元,税收收入3237.41亿元;14个边境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出口40亿美元,税收收入38亿元。

  此外,随着地方各类产业聚集园区实力的增强,一批新的省级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也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数量由56个扩大至90个,其整体布局更趋合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发展贡献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攀升,贡献率越来越高。2009年56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到5.41%,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53%,出口总额比重为15.75%,税收总收入比重为5.13%,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了0.92个百分点、1.68个百分点、0.82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

  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强化。“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不断提升对区域的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例达到13.34%,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38个百分点。特别是东部开发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高达16.06%,比中西部开发区高出7.51个百分点,区域增长极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探索“引进龙头企业,做实做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发展模式,以现代制造业为依托,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区内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化工产业、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强化,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全国电子信息总产值的26%;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涌现出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现代化企业;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入区建设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环节由低端向高端不断提升,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集聚区。与此同时,开发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物流、会展、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区内服务业增加值达5320.5亿元,占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32%,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到1560个,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5.1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边境合作区实施科、工、贸、游并举发展,通过企业技术改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产业链延伸,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培育起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日益注重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利用外资呈现出投资大、结构优、国别多、质量高、效益好的格局。2009年区内进出口总额达3583.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1.8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16.2%和23.5%。截至2009年底,区内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6663家,历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1751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首选之地,世界500强公司在区内共投资了1733个项目,英特尔芯片、丰田汽车、本田汽车、3M、三星电子、LG平板显示、诺基亚通信等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跨国公司大型投资项目相继落户。边境合作区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2009年边境合作区进出口总额达8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

  在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下,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其他地区转移、培育区内龙头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布局、扶持内源型经济和内资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

  四、辐射能力愈发凸显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作为城市化的动力、资源配置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热点,通过产业、开发、人才等扩散效应,在更广阔的空间合理配置要素,提高了所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产业扩散效应增强。区内制造业通过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产生扩散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相关配套产业集群,提升了所在区域的工业化水平。

  开发扩散效应突出。通过科学规划、成片开发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地区人流与商流不断集聚,城市空间日益拓展,城市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城市景象脱胎换骨,一批新城、新区迅速崛起。

  人才扩散效应显著。通过区内人才引进和培训所产生的扩散效应,改善了所在区域的人才结构,提升了当地人才素质,增强了城市化发展的柔性竞争力。同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口由务农转向务工,由农民工向市民转变,提升了区域城镇化水平。

  五、创新能力实现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营造区域创新体系,探索构建开放型创新服务平台,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集聚研发机构与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带动社会研发投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区内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85%增长到2009年的3.32%,已接近或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同期全国指标(1.62%)的2倍。2009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868.6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2157.14亿美元,占开发区进出口总额的60.2%。截至2009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已引进外商投资研发中心达到963家,聚集了各类高校达120多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50家;大专以上学历人数231.03万人,占全体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4.45%。

  六、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实施“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是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20多年来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的体制保障。“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继续坚持精简高效的“管委会”管理体制,在规划引导、依法行政、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管理、投融资、人才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不断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大力推动行政管理标准化进程,着力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较为超前地营造了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对接的重商、亲商、安商投资环境。部分国家级开发区利用主城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扩大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法治秩序构建等领域积极先行探索,开展了“区区合作”、“区中园”等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综合体制改革的核心区和改革探路者。

  七、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工作,加快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成为效益好、用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园区。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以占全国万分之四的土地总面积,创造了全国10%左右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8亿元,工业总产值58.91亿元,工业增加值14.33亿元,税收3.62亿元,出口2.13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家级开发区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方面成绩显著,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环境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0.42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国水平的45%,单位产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全国的1/10,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不到全国的1/15。截至2009年底,国家级开发区中已建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1家,42家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15家通过“ISO14000国家示范区认证”。

  八、社会发展日臻和谐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日益注重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区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经济补偿、转移就业、新村安置在内的被征地农民安置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部分国家级开发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于所在城市和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环境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劳动保障监察、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获得良好成效,在企业依法纳税、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有效地扩大了就业规模,2009年从业人员共达到679.77万人,比“十五”期末提高了63%,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农民工进城等闯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