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85岁坦克兵寻找战场“老伙计” 将赴京圆梦(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1月15日02:31
             坦博范瑞峰参谋在讲解“斯大林—2”型坦克。 本报记者 赵恩泽 摄

                     下排左起第一名战士即为在朝鲜的张道伟。资料照片

《邯郸晚报》供图
《邯郸晚报》供图

  今年85岁的张道伟老人曾经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名坦克兵。1953年7月,他和自己的“老伙计”——在战场上驾驶的“斯大林—2”型坦克告别。

  几十年来,张道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伙计”,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11月9日,他从中国坦克博物馆(以下简称坦博)获悉,坦博找到了他当年在朝鲜与“老伙计”的合影。坦博内陈列着国内最后两辆“斯大林—2”型坦克,是否是老人驾驶过的,需要老人亲自辨认。11月11日,老人在临行前突然因病住院。

  梦想

  希望再见“老伙计”

  85岁的张道伟老人早已退休,家住河北邯郸。

  据张道伟的老伴介绍,张道伟老人的精神状态不错,平时遛弯儿、买菜、下棋、打麻将,再平常不过了,只有他常穿着褪了色的绿色军裤,以及走起路来有点跛的左腿,还能让人想起他曾是名老兵。

  张道伟对记者说,编号434坦克,犹如他的生命。这辆被他称为“老伙计”的坦克,型号为“斯大林—2”,“第一次摸到这个46吨的铁疙瘩,我就寻思这得多大力气才能开得动啊!没想到,战场上却是左冲右突、异常灵活,击退了不少敌人啊!”每次战斗回来,擦洗、维护、保养,张道伟对“老伙计”总是悉心照料着。

  至今,张道伟家还保存着一张“集体立功纪念证”,上面记录着他当年所在部队的编号和名称(坦克二师四团四连)。老人说,他所在集体荣记一等功,战争结束时,他和战友们开着坦克在朝鲜巡演。当时,副连长告诉大家,“434号坦克是"英雄",将来有可能运回北京展览”。就因为副连长的那句话,老人一直有再看看“老伙计”的念想。

  今年是抗美援朝60周年,老人愈发想念曾经的“老伙计”,“434,你在哪儿?”老人渴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跟老朋友问声好。

  今年11月初,张道伟和单位司机小陈聊天时,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小陈将老人的心愿告诉了《邯郸晚报》圆梦栏目。

  圆梦

  坦博找到同型坦克

  《邯郸晚报》记者张曼得知老人的心愿后,决定帮助老人寻找他的“老伙计”,圆了藏在老人心底几十年的梦。

  在张曼眼中,张道伟老人是名军人情结很重的老兵。张道伟的老伴曾告诉张曼,以前,老伴很少提当兵时候的事,最近几年说得比较多,大概是人老了,闲空多了,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爱回想。

  11月8日,关于张道伟老人的报道刊登在《邯郸晚报》上。当时,一些医院曾表示,如果能找到坦克,医院可以为老人提供免费检查,并派医务人员陪同老人一起去看坦克。

  此后,张曼联系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处。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张道伟所在部队、参战时间、坦克型号及编号等,经过查寻后回复称,老人所说的坦克不在那里,抗美援朝纪念馆也没有相关资料。但工作人员表示,北京还有中国坦克博物馆,或许在那里能找到些信息。

  11月9日,坦博传来消息,馆内还保留着两辆“斯大林—2”坦克,而且坦博是国内唯一保留“斯大林—2”型坦克的地方。

  张道伟老人得知消息后,连着说了几声:“真不敢相信,真不敢相信……”

  需要老人亲自辨认

  据坦博范瑞峰参谋介绍,当年从朝鲜运回的坦克,绝大多数被运回军工厂,唯独几辆功勋卓著的坦克被留了下来。博物馆现存的两辆“斯大林—2”型坦克,都曾在战场上立功,因为历经战火,车身上很多地方破损,经过修复和焊接后,可能与原来略有不同。“坦克的型号可以确定,但编号可能有出入,是不是老人开过的那辆坦克需要他来京辨认。”

  与此同时,坦博又传来好消息,工作人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友谊”资料库中,找到了关于434号坦克荣记一等功的图文资料,还有一张当年参战战士和434坦克的合影。如果老人能来京辨认坦克型号,坦克博物馆会免费安排参观行程,并找专人进行讲解。

  坦博工作人员还给老人发去资料复印件。“如果经老人辨认确定为434号坦克,对坦博来说也是重大发现。”范参谋称。

  遗憾

  老兵情绪激动住院

  听说要去北京辨认,张道伟老人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啥时候出发?需要什么准备吗?这么多年了我要是认不清了咋办……”老人的话立刻变得多起来,显得有些紧张。老伴怕张道伟情绪太激动,连忙让他坐下静静心。

  拿到坦博发来的图文资料,老人更是激动不已,他拿着放大镜认真地辨认,“对,就是它,坐在坦克左下角的那个人是我”,说完后,老人端详着“老伙计”和自己的合影,久久没说一句话。

  10日下午,张道伟老人在临行前,接受了一次体检。医生表示,老人的心脏和胃部都存在问题,怕经不起长途颠簸,建议老人做进一步的检查,最好能住院接受治疗。

  老人曾坚持到北京见“老伙计”,甚至表示,如果在途中发生什么情况,责任由自己承担,与别人无关。

  11日上午,老人的女儿从南京赶回邯郸。父女俩经过几个小时的谈话后,张道伟老人最终放弃立即来京的打算。因为连日的情绪波动,张道伟老人目前住进了医院。他盼望能尽快康复,早日来京看望“老伙计”。

  回忆

  “老伙计”是护身符

  “一辆坦克有4个人,车长、一炮手、二炮手,我是驾驶员。”张道伟讲述,坦克里面夏热冬冷,长年呆在里面,他的屁股上长了个馒头大的疙瘩,疼得都坐不住。一次,部队接到战斗命令后,他因没法坐着,开不了坦克,一着急,拿着手枪把疙瘩打穿了,流出很多脓水。“那时候年轻,不怕……”

  给老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281.2中线”的争夺战。当天夜里,张道伟驾驶坦克冲到高地,子弹打在坦克钢板上吧吧作响,手榴弹不停地在坦克周围爆炸,张道伟被震得两眼冒金星。他加大油门往前冲,穿过一条小河时,河水透过缝隙灌进了坦克……约20分钟后,冲锋号吹响,坦克外的战士大喊“冲啊!冲啊”,“281.2中线”被成功拿下。“当时外面很多烟雾,看不大清楚,后来战士们告诉我们,歼灭了敌人4辆坦克,这场仗我们434坦克荣记一等功!”

  擦洗、维护坦克是张道伟每次打完仗必做的事,抚摸着坦克钢板上一个个弹痕,张道伟很心疼“老伙计”,“要没有它的保护,我早就没命了……”1953年7月战争结束,张道伟同战友回国,“走的时候太急,都没顾上再给它擦擦”,说起几十年前的离别,张道伟遗憾地叹道。

  张道伟简介

  山东淄博人。

  1949年1月,在家乡入伍,1950年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1951年1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参加过金城反击战、上甘岭等战役,所在集体被荣记一等功。

  1953年7月回国。

  1962年复员,到国家建材机械厂工作(厂址在邯郸),任技术员。

  1985年退休。

  本报实习记者 黄海蕾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