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评论

评论:价格管制不少政府都用过 但极少成功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21日11:27

  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中国证券报》11月16日)

  应对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方法有多种,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有:一是价格管制,这是最原始的方法;二是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金融政策来调控,这是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三是通过升值本国货币来减少流动性,这种做法很容易对出口造成影响,也极容易演变成通货紧缩,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做法;四是通过减税以提高经济效率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

  其中,价格管制以前不少政府都采用过,但极少成功过。因为价格管制在导致市场定价失灵的同时,也否定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这注定了价格管制只可能是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措施,不可能成为常态下的正常措施。

  从原因来看,我国这一轮通胀的成因,主要是超发货币引起的,虽然对是否超发了43万亿货币存在争议,但对超发了货币的事实本身却是没有争议的。面对物件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不是已经意味着我国的农业已经是一个低风险高收入的产业了?显然不是。人民群众之所以对物价上涨意见很大,根本原因就是民本身还没有富裕,却又被狠狠地征收了“铸币税”,人民币征收了一次,贬值的美元也征收了一次,导致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难以承受物价上涨之重。

  如果目前实行价格管制,必然会产生三大后果,一是打压了农产品价格,将挫伤农民种田的信心,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二是多余的社会资金需要找出口,极有可能导致房价调控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导致其他商品的非理性炒作;三是会刺激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微观参与,将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会增加权力的寻租与腐败的机会。

  目前,在“调结构”的背景下应对通货膨胀,物价管制并不是最佳选择。我认为,目前可以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一是继续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配合微幅加息;二是将人民币适当升值与减税相结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减轻百姓税负;三是将“铸币税”返还于民,如果超发43万亿人民币,就可给每一个中国人发放4万元的现金或者消费券,当然,这个补贴应根据实际超发的货币数量与国家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收入情况综合权衡之后来进行;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提高。(叶雷)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