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长春粮企提价购玉米农户连夜排队 车队达三公里

来源:央视网
2010年12月01日23:33
  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家各种强力措施的作用下,一直疯涨的各种农产品价格开始明显回落。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出现了玉米收购价高涨,农户连夜排队好几公里卖粮的情况。央视《经济信息联播》2010年12月1日播出关注粮价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欢迎收看《经济信息联播》,接下来重点关注粮价,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家各种强力措施的作用下,一直疯涨的各种农产品价格开始明显回落。但我们的记者在最近几天的采访中却了解到,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却出现了玉米收购价高涨,卖粮大军连夜排队好几公里的场景。企业为什么要高价收粮哪?先去看看现场的画面。

  一斤高出三四分 卖粮车队排出三公里

  这是记者几天前深夜在长春市西环城路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门口拍到的画面:大大小小的送粮车在纷飞的大雪中延绵出两三公里,多数司机都待在车内取暖,少数排在最前面的司机则聚在一起,看看其他卖粮的能验出什么等级。他们告诉记者,最靠前的卖粮车差不多上午就到了,而他们已等了至少15个小时。

  粮食经纪人:“中午来的,(等一天了是吗)那可不(卖粮要排队么)必须的排队。”

  粮食经纪人赵福德:“(估计得排多长时间?)就这么下,咋地也得一宿。”

  粮食经纪人:“(这种情况你赶上几回了)总是,这不还没卸下去么。”

  据了解,这些连夜排队的送粮车装的都是玉米,多的有4万多斤,少的也有1万5、6。他们主要来自吉林省内的农安、公主岭和榆树等地,也有一些从外省远道赶来的收购商。而吸引他们长途跋涉,甚至不惜连夜苦等的唯一原因,就是这里的收购价格颇为可观。

  粮食经纪人赵福德:“我们谁收谁挣钱,八毛钱(卖到这能卖多少钱)能卖到八毛四五(为什么卖到大成公司呢。)大成公司这是最贵的地方。”

  粮食经纪人:“大成和小户咋说呢,它的价高,低了他也收不了啊,能高也就是一二分钱,(这对于你们来说一车粮能多卖多少)一车粮就多卖个三百二百的。”

  粮食经纪人:“(您是从黑龙江过来的是吗)对!(为什么到这边来卖粮)还行吧,这边价格好像高一点似地。”

  由于每一辆车都要先经过验粮、划出等级再收购,卖粮的车队前进极为缓慢,不少粮贩预计至少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交上粮。不过这也给周边一些小商贩带来了商机,他们告诉记者,这种排队的现象去年也有,只是今年好像更严重一些。

  小商贩:“(什么时候过来卖的)卖一天了,(怎么想到在这卖的)怎么想的这收粮的送粮的半夜前,吃点呗热乎。(今晚车队排了多少)今晚啊得三四百台呀,(这种情况多见么)这几天都这样。”

  粮企提高收购价 一个月上涨7%

  刚才我们看到的,吸引了众多粮贩抢着卖粮,而收购方则是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那么大成集团到底开出了什么样的价格呢?在各方面努力平抑物价的关口,高价收粮是否与调控背道而驰呢?接着来看记者报道。

  在长春大成集团门口,记者看到显眼的位置贴着一纸通知,上面写着,从11月18日起国家标准二等粮收购价格为1880元每吨,这比它10月10日的开秤价1750元每吨整整高出了130元,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涨幅就达到了7%以上。

  大成集团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安:“目前价格已经调整了三次,10月末的时候由1750调整到1800,在11月10日左右,由1800调整到1840,在11月20日左右由1840调整到1880,目前稳定在这个价格水平上。”

  王永安告诉记者,高价收粮在吉林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目前企业库存太少,大成集团目前库存仅有10万多吨,可每天正常生产需求量就要1万多吨,要保生产就要想办法找粮。王永安说,去年收粮时的开秤价还只有1450元,今年就不得不一下子提了300元。可即便如此,收粮依然不容易。

  大成集团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安:“现在正常的收购量在每天一万二(千吨)到一万五(千吨)左右,今年的收购量没有去年同期多,去年这个时候应该是现在的一倍左右吧,再之前比今年还要高,大约是今年的四到五倍。”

  记者在中国玉米市场网上了解到,吉林省内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11月末的收购价都在1800元以上,这个价格比他们今年开秤价都有了5%到7%不等的涨幅。

  大成集团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安:“这是市场所致,不是哪一个企业,所能决定的,我们也是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决定的,没有办法,今年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都处于一个高位的状态,国际的玉米价格,前段时间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涨幅,综合国际国内根据市场的情况,我们也只能定这个价格。”

  抢粮导致供需失衡 部分企业无粮可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像大成这样的深加工企业,目前在东北市场上争夺粮源的还有粮食贸易企业以及饲料加工、养殖企业等等,有钱的企业在开高价收粮,但对于资金实力不足,无力抢粮的企业来说,则面临着无粮可收的窘境,来继续看记者的调查。

  虽然正是东北的玉米收购旺季,但在距离长春市十多公里的吉林粮实集团嘉实粮库,记者看到,本来应该堆满粮食的院子空空荡荡,一辆送粮车也没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从10月底开始收粮,但到现在只收到了几百吨粮食,而以往每年的这个时候至少能收到五六千吨。

  吉林粮食集团嘉实粮库库主任贾景林:“我每年院子里应该是成堆的湿粮,因为收不上来,一粒粮都没有看不到很荒凉是不是。”

  这种粮库收不到粮食并非个别现象,记者调查中发现,今年长春市周边的多家粮库普遍收不到粮。一些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玉米收购的起步价格就要比去年每斤高出一毛多钱,并且价格一直在涨,而玉米深加工企业、粮食贸易企业,在深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因此在收购环节上能给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所以粮库就更加困难了。

  个体粮库负责人焦国辉:“高了,我们这就收不上来了,对呀,你价格低肯定收不上来,价格没给到位。”

  盛大粮食贸易有限公司 库管沙昱霖:“假如说,30个水(玉米)7毛(1斤),他(深加工企业)就可以7毛1、7毛2,始终比我们下边的小粮库收的高,所以说有很多车辆上那边的流量大。”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收不到粮,总体还是由市场供给决定的。虽然今年玉米并没有出现减产,但由于陈粮库存相对偏低,新粮上市初期供应较少,在加上抢粮大涨的因素,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的预期。

  中国玉米网 总裁冯立臣:“今年的结转库存相对偏低,今年市场的供应比较少,价格出现上涨趋势,对市场还有一定的需求,导致价格又出现不断上涨。”

  惜售心理明显 玉米后市或稳中有降

  报道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些担心了,开出的高价收购的玉米,对未来粮食价格的推高,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目前我们在粮食收购的一线市场,还无法判断,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看到粮价在涨,手中有粮的农民就越发不想卖粮。业内人士担心,部分企业高价收粮,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如果这种效应继续扩大,市场供给的不足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

  蒋文彬是长春近郊兰家村大蒋屯的村民,他家今年的新粮以八毛钱的价格卖给了粮食经纪人,在他们屯一共七八十户人家里,他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卖掉粮食的人。

  长春市兰家村大蒋屯村民蒋文彬:“他们都留着涨价呢嘛,(你觉得能涨吗)我觉得也能涨,(那你怎么没留着)我那搁人家园子,我寻思留到开春可咋整啊,不在我们家园子,没地方家。”

  兰家村大蒋屯边永福:“(为什么还没卖粮)现在就是没给到价,今年物资调涨,老农民就感觉 粮食涨的还不够高,物资涨的高。”

  据了解,去年同期的时候农民的玉米只能卖到六毛多钱,而现在八毛钱都收不到,大多数农民表示这个价位还不够高。

  长春市合隆镇顾家岭村村民孙民:“没达到你的心理预期吗)没到,(心理预期),九毛钱吧。”

  长春市合隆镇顾家岭村村民杨国林:“(多少钱能打到您的心理预期呢)今年要是在春节前能达到九毛左右就可以了,就卖了!去年在五月份的时候就九毛一分多,今年不都等着到那时候卖能达到一块钱嘛!去年我家都卖亏了,去年我家才卖六毛多钱,就这时候卖的。”

  按说,农民一垧地今年能收一万五千斤到两万斤玉米,希望卖个好价钱本无可厚非,但专家认为,如果长时间的观望,可能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不稳定。在国家相继出台价格调控政策后,后期的市场价格可能会保持稳定回落的趋势。

  中国玉米网 总裁冯立臣:“现在价格涨到现在,真正受益的是农民,贸易商也好,中间环节也好,实际上在这次价格上涨中没有真正的受益,真正受益环节的还是在农民上,现在卖粮可能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所以我想希望农民可以把手中的粮,抓住有利时机卖出来。”

  央视财经评论:几分钱凸显产业鸿沟

  看了刚才的消息,有一个道理,我们觉得实在是不吐不快。刚才的画面里看到,有的粮库门前排起了卖粮的长队,有的粮库则是门可罗雀,表面上,只是每斤玉米的收购价相差了三四分钱,但就是这几分钱,这次却折射出了企业和企业之间横着的一条亟待跨越的产业鸿沟。

  这次收购玉米的企业,大致上有两类,玉米简单加工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简单加工型企业,如饲料企业,他们只是简单的加工玉米,产业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人才等优势,而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如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玉米胚芽乳等,更有一种玉米深加工企业,他们利用玉米淀粉生产医药中间体,然后出口到国外经销,利润还会更高。

  所以只要你简单的一比较,你就会发现,两类企业在产业优势上的差别,带来了企业各自不同的利润,有利润支撑,收购原材料的价格,两类企业的底气就完全不同。虽然只有几分钱的差距,但这恰恰就是产业实力竞争出的结果。

  在逐渐走高的玉米价格面前,有技术,有门槛,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企业,仅仅只用几分钱,就奠定了自己在原料收购战中的胜利地位,他们的信心来自自己最终加工出的产品,在丰厚的利润面前,企业根本不在乎眼前的这几分钱。而停留在原始加工阶段的粗加工企业,他们没有勇气付出这眼前的几分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企业有可能就是在这多出来的几分钱成本上,最终血本无归。几分钱虽然不多,但几分钱里体现出的这条产业鸿沟,却正在决定着一些企业的存亡。应该说,中国农业的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业的问题,已经在这场玉米收购战中,敲响了警钟。更应该引发企业的深思。 (来源:CCTV经济信息联播)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