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高敏雪:中国绿色GDP核算实验失败说法有失公允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06日11:54

  【作者】高敏雪(中国“绿色GDP”课题组成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如果从各个媒体所制造的舆论看,绿色GDP这个概念,近十年间经历了一个从冷到热、又从热到冷的过程,最高峰是2004至2006年,近几年似乎已经淡出公众视线,不再是关注的焦点。甚至出现了一些说法,认为绿色GDP核算在中国的实验是以失败告终的。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失公允的,且不符合实际。我的理由有二。

  第一,在从热到冷的过程中,通过绿色GDP这个形象的称呼和指标,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片面追求GDP代表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问题,这对于唤醒舆论以及上上下下对待政绩、对待发展目标的态度和导向,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可以说,在进一步从热转冷之后,后一个“冷”与前一个“冷”是大不一样的。前者意味着对环境问题的冷漠,后者则意味着更加冷静、更加理智,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衡量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环境经济核算以及绿色GDP这样一个单一指标的出台上。

  第二,从研究角度看,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的实验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不再伴随各方舆论的喧嚣,而是回归研究的本来轨道而已。

  在此我要对公众层面(包括媒体)对绿色GDP的理解做一些补充和更正。

  借助于GDP的大名,我们在概念上很容易地就接受了绿色GDP,并认为,1)以GDP为基础,将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从中扣除,结果就是绿色GDP;2)如果能够以绿色GDP替代了GDP,就可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第一点认识不能说错,但却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因为,资源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经济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者交互作用,结果就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如何将这个“影响”客观地算出来,并转化为货币单位,在方法上、在统计基础条件上还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比如,经济活动到底对哪些资源要素产生了影响、如何产生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涉及具体问题,常常还难以有非常明确的答案;在资源环境尚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前提下,如何衡量这些影响的价值,给予货币化计量,更是遭遇着非常难以克服的困难。

  第二点认识尽管体现了良好的愿望但其中存在偏误。我的本意是:我们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指标上,而是应该宽泛地理解绿色GDP,用绿色GDP泛指整个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强烈建议用环境经济核算或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这个词语替代绿色GDP这个词语)。绿色GDP是金字塔的顶点,当前我们不能攀上顶峰,但攀登的过程仍然可以给我们与山下不一样的景观和视野。我们应该运用统计手段,致力于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具体关系的描述。比如不同种类的经济活动对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对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比如为了恢复受到影响的资源环境,我们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谁负担的。这样一些具体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恰恰是具体管理过程中最需要的。而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作为绿色指标的范畴。

  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在节能减排主题下,强行推出万元GDP能源消耗、万元GDP污染物排放等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具体减排的目标,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绿色指标”。比如我们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强度”指标及其降低幅度(即万元GDP碳排放水平降低40%),也是衡量中国发展政绩的绿色指标。据我所知,发改委已经研发出“中国主要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并要在内部试运行,同时还在研发包括范围更广的资源产出率指标,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绿色指标,而且因为它比较具体,可测度、可操作性比较强,一旦纳入政绩考核,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