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二环堵得一塌糊涂,而这种景象在中国大城市并不鲜见 |
“中国可考虑征收拥堵税”
新快报坎昆采访“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他说“中国可考虑征收拥堵税”
坎昆气候会议·专题
新快报讯 特派坎昆记者 赖妍 当地时间6日下午,经过积极申请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新快报记者有幸于坎昆会议主会场——月亮宫采访了“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采访过程中,斯特恩针对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提出了相关建议。
数年才能达成统一协议
新快报:很多人认为坎昆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的前景并不明朗,这会对全球碳交易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斯特恩:我希望会议顺利进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不过,这对国际碳交易市场影响不大。
全球碳市场中最主要的买家是欧盟国家,日本也是买家之一,但购买的份额很少。如果没有《京都议定书》的约束,欧盟国家就不需要受到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购买碳信用的方式,来完成他们在欧盟内部设立的减排目标。比如,如果他们想通过碳捕获与储存(CCS)的方式建立碳信用,在没有《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和发展中国家谈判,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日本也是一样。
如果不需要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进行谈判,各国就可以自行制定游戏规则,碳交易市场会更多元化,也许会更复杂,但碳市场不会因此终结。
新快报:你怎么看坎昆会议的前景?乐观还是悲观?
斯特恩:要我说,不乐观,也不悲观。与哥本哈根会议相比,坎昆会议要冷静得多。哥本哈根会议的气氛太紧张,压力太大,人们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相对更低,谈判的方式更商业化,不像哥本哈根会议那么激烈、戏剧化。
坎昆会议冷静而缓慢,缓慢并不是坏事,也许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达成全球性的协议,也许需要更长时间,现在很难预料。当然,我也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缓慢至少不是停顿,停滞不前才是最危险的。
中国城市交通很糟糕
新快报:中国制定了减排目标,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建设低碳城市,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斯特恩:中国在建设低碳城市上大有可为。借鉴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很重要,北欧的城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千万别学英国,因为英国城市做得很糟。此外还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很糟糕,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考虑征收拥堵税或设立无车区,也可以禁止非电动车进入市区中心地带。低碳建筑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垃圾回收的效率要提高。
减排不是发展包袱
新快报:如何在发展和减排之间取得平衡?
斯特恩:发展有很多方式,绿色低碳经济也是发展道路的一种,在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我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包括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绿色产业,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保持现在的发展方向和势头,中国将会成为绿色低碳经济的典范。减排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而是引领中国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人们会发现这一点,并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新快报:《斯特恩报告》发布已将近五年,如果重新制定报告,您认为有哪些部分需做更改?
斯特恩:报告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对气候变化并不关心。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政治家和企业家都在谈论气候变化,一些人从中看到机遇。全世界都在关心气候变化。
总的来说,报告中大部分内容依然符合现实,但在细节上可能会作一些修改。
国际人物
尼古拉斯·斯特恩
被誉为“气候经济学之父”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首任帕特尔(IGPatel)学术委员会主席。
他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告》),在全球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和环保NGO等领域引发巨大反响。这份报告对未来一个世纪全球气候可能发生的几种变化图景,及其对各国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做出了预测和推断性描述。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报告出炉当天,就称赞该报告是他“当选十年来看到的有关未来的最重要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