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孙睿:80后终将成为中流砥柱 对韩寒等保留意见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08日11:09
【简介】孙睿,1980年生,北京人。2004年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草样年华》,成为一代青春写作偶像。后相继出版《活不明白》《草样年华2-后大学时代》《朝三暮四》《我是你儿子》《草样年华3-跑调的青春》等。2006年,考入北影导演系,师从电影大师田壮壮。2010年,出版新作《跟谁较劲》。

   【简介】孙睿,1980年生,北京人。2004年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草样年华》,成为一代青春写作偶像。后相继出版《活不明白》《草样年华2-后大学时代》《朝三暮四》《我是你儿子》《草样年华3-跑调的青春》等。2006年,考入北影导演系,师从电影大师田壮壮。2010年,出版新作《跟谁较劲》。


  【先锋语录】

  30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依然是荒谬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所以社会才需要推动。

  我如果真想把控好人生,也不会比韩寒郭敬明差多少。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孙睿是个实在人,他坦言自己在采访前曾想过开溜,“实在太困了,就是不想来。”要是以前,他可能还真就不来了,“手机一关,以后再说。”但这一幕没有发生,毕竟30岁了,“大家都不容易”。

  大多数人读孙睿的第一本小说时,还是青葱水嫩的年纪,他们为《草样年华》里那种浪掷青春、嬉笑怒骂的不羁而着迷,也为荷尔蒙过剩、拿无聊当个性的放纵年月而唏嘘,如今多少年过去,写书的人已然安静,而曾经读书的人们,也早已归入各自的未来。

  而孙睿的人生,也早已是另外的模样。他在最当红的年纪突然隐遁,从这个喧闹的世界消失得干干净净,他竟然去考了研究生,进入北京导演系,师从第五代大师田壮壮。也许,从这个岔路口开始,孙睿的人生便转了个弯——他逐渐放缓脚步,与这个社会产生距离,不再与这个世界死磕,也不在跟自己较劲。他性格中退让与理智的一面开始发生作用,他对这个世界的宽容,换来的是心态上难得的“想通”。

  那个下午的阳光不错,孙睿坐在那里,平静中甚至带点儿禅意,也许是为了提神,他一直在拼命喝茶。某一个时刻,对话突然停下来,他看窗外,这个角度看上去,有点儿像老师田壮壮。上月《跟谁较劲》新书发布会上,田壮壮这样形容孙睿:长大了,能听见他骨头拔节的声音。

  30岁,不再较劲

  《国际先驱导报》:有人说,《跟谁较劲》是你姿态上的转变,写《草样年华》日子一去不返了?

  孙睿:姿态上的转变是肯定有的。其实也是心态上的变化,比如以前一块吃饭,有不喜欢的人,我是不会去的。但是现在虽然还不喜欢,但我也不别扭。因为我想明白了,不管怎样,你讨厌的那个人,他都会存在着的,你讨厌不讨厌高兴不高兴,他不会改变。以前也可以说是较劲,跟不喜欢的较劲,也可以是躲避。我现在这些都无所谓,都是以一种比较开放、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以前喜欢的也就特喜欢特热情,现在喜欢就是喜欢,但没有必要热情。写《草样年华》那时候状态和现在完全不一样,21岁,能把日子过得连轴转,通宵复习以后七八点去考试,考完还能再踢场球。一切都是从自我出发,目空一切。

  Q:是老了么?

  A:毕竟30了么。

  Q:30岁对你意味着什么?

  A:40岁的人大概觉得,你丫不就才30吗?写个东西至于这么多铺垫!20岁的人会觉得,都他妈三十了,还废什么话啊!只有自己知道,30岁只是一个开始,或许从此以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生活,该如何生活。30,是我人生的分水岭,我不知道别人的分水岭是多大——不尿床的那天?梦遗的那天?还是绝经的那天?

  Q:那有想明白,到底是在跟谁较劲么?

  A:跟自己较劲呗。20岁的时候,发现世界是荒谬的,只想改变世界,不想改变自己,觉得真理在自己这边,自以为是,什么事儿都是在自以为是的基础上干的。30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依然是荒谬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且自己是需要改变的,知道自己当初有多简单了,开始学会仰望星空,尊重他人。所以只有跟自己较劲,改变自己。

  上面的世界不那么好,下面的世界不那么坏

  2006年,一心想考电影学院的孙睿进入复试。当天早上,他在北影后门吃馄饨,抬眼看见对面一只鱼缸,有条鱼游来游去,眼睛却像一直在盯着他。后来,看到考试题目《地下》,他一下子想到这条鱼。于是,他拍了“一条鱼在水里,后来上来了就被做成水煮鱼给吃了”。很明显,当时刚刚成名的孙睿将自己比作了那条鱼,“我就是想说,上边的世界没有那么好,原来的生活也没有那么糟。”

  Q:出书后风头正劲,为什么又考研究生?

  A:就是因为喜欢电影,一直都喜欢。大学本科学的是机械电子,上了一星期就觉得真没劲。上高中老师总说等你们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可我上的是理工大学,比高中还累,天天背着一米多长的丁字尺去画图教室画图,一人一大块板子,我也不会画,只能等他们画完我抄,他们10点画完,我只能11点才交。那种状态挺痛苦的。

  我喜欢电影。另外也是能为未来找一个生存方式。那时候完全没有想过能把写作当饭吃,没想过能写到2010年。就觉得万一不写了怎么办,那就做点喜欢的来谋生吧。所以就去了。

  Q:写完《草样年华》,很多人以为你会走一条更叛逆的路。

  A:当时出书对我来说还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它只是让我活得更明白了一些,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就坚决不要,但这也还不至于把我完全拉出轨道。其实考研之前我没有一天是为自己学习过的,都是父母把我押着送去学校的,从第一天到大学毕业没有一天是特别乐观的进入校门,只有放学才是乐观的。可能是觉得自己毕竟什么都不会,就是想有个一技之长吧。是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谋划的开始吧。就出于这个原因。

  Q:那本书没有让你发生大的变化?

  A:没有很大的变化,可能是在行业上、身份上有一个转变。但不会是心灵的冲击那么震撼的东西。当时说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其实也不是没上班,但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不属于这样的生活。后来出了一本书,然后第二本,才慢慢地觉醒,似乎找到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觉得需要参与到文艺中来,开始想到做一个作家也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对韩寒、郭敬明持保留意见

  Q:这么说你对人生有把控能力?

  A:其实不是。我如果想把控好人生,可能也不会比韩寒郭敬明差多少。关键是首先那东西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一种更随意更自然的状态。比如从04年起,我完全可以更哗众取宠,更引人注目更入世地去表演,但我现在有自己的作品在那里摆着。作家是靠作品来说话的,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的。

  Q:也就是说你对郭敬明的商业和韩寒的公共姿态是持保留意见?

  A:是的。我总觉得,一个人能表达自我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表达而去商业或者公共写作。当然,可能这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但不是我的。

  Q:那对社会的推动力呢?

  A:我是觉得你们太把我对这个社会的推动力当回事了。社会是有分工的,如果每个人做好本职,社会自然就会良性向前。如果一个作家不写东西,成天想着去推动社会,一个是你也推动不好,然后你又把分内的事儿耽误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所以社会才需要推动,大家都对别人太指手画脚了。

  Q:但你的想法可能更适用于理想状态的社会,关键是中国目前需要异域监督。

  A:但是围观就一定是在往前走吗?看着的时候好像是有进步了,但等大家都散了,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而且,我不是不去为之努力,而是觉得需要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以前我觉得艺术家的价值仅仅是精神层面,没有反哺,但是现在我知道,它恰恰是有反馈的,它能让人内心美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我更愿意选择在艺术范围内去推动,而不是过度频繁地参与社会话题。

  Q:在人人都发声的年头里,你反而是安静的?

  A:以前我也想,一门心思特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是不是没有回报社会。现在恰恰相反,因为中国特别缺这个东西,缺少专业的纯粹的艺术态度,没有匠人的精神。你可以在网上到处去说、去发言,但这个环境里,你的声音能有多大作用?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游行过,鞋子都砸了,光着脚回学校,可是有什么意义吗?你以为是爱国行为,恰恰是被利用了。

  我是潜力股,不是垃圾股

  Q:你对于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定位是什么?

  A:作家,编剧,和未来的导演。在80后的这几个领域里,我是潜力股吧,不是垃圾股,至少你现在可以放心买进和持有。

  Q:有人说你当年要是会经营,人生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A:我要是会经营,就不会创作了。现在就是自认为在创作上还有那么点价值,所以才不想着用经营来实现。当然也能演,但你不能演一辈子装一辈子吧,现在看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也蛮可怜的,到处露面,挂很多头衔,挺没意思,我从小就不想成为这种人。

  Q:那你对于80后这个群体怎么看?

  A:原来觉得这个群体好像这个也瞧不上那个也瞧不上,但现在觉得挺好的。我都这样了,其他人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年说80后傻或者狂,但他们总有成为中流砥柱的那一天。现在张艺谋冯小刚拍电影,但他们不可能永远拍下去,总有退休的一天,然后到时候肯定是80后、90后导演上来,不可能永远是一代人拥有话语权,时间是很厉害的东西,这是必然的。(来源:国际先驱)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