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微博展现围观力量给力中国 外国政要刷屏忙(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21日10:33
漫画

  微博元年:围观的力量

  仅仅在一年前,微博还只是一个新鲜词,它以“饭否”“嘀咕”等新锐面目来到中国,又在下半年的网络寒冬中如雨打风吹去。

  但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微博却以突然的方式爆发。从年初的抗旱救灾,到后来的江西拆迁女微博直播强拆谈判——当门户网站的全民微博与中国社会前进中的困惑相遇,迸发出的,竟然是如此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若说围观是通向公共话题的第一步,那么,微博就是将“围观”迅速变成一种社会普遍姿态的力量。而我们长久以来所谈论的民主政治、良性社会,不正是始于人们表达自身存在并关注公共事件的意愿,不正发轫于公民的见证与记录?

  微博,给力中国

  140个字,短小,一秒钟的传播时间,迅捷,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2010年的秋天对于江西宜黄钟家姐妹来说,将会艰难得多。同样,如果不是微博,这个秋天对于河北保定的李刚父子来说,将会一如既往的平静。

  但微博的介入,改变了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一秒钟现场

  现场。这是中国互联网诞生以来,身为公民的个人便开始无限接近的地方,“真相被长久遮蔽”正逐渐成为历史。而如果有一个最短距离的限定,微博能够给出的答案是:一秒钟。这也是网络时代里,人们能够到达事件中心的最短数字。

  “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自焚家庭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22岁的瘦弱女孩钟如九,9月17日才开通了微博,但关注她的“粉丝”数量却在一夜内逼近2万。此后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被千万网友第一时间内评论和转发。

  9月14日,钟如九的家在一次强拆中支离破碎。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体被围堵,被迫躲入南昌机场女厕所内,并拨通《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的电话。半小时后,刘长发出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呼吁关注。20分钟后,网络意见领袖慕容雪村转发了这条微博,此后,转发开始以几何级数增加,到当天上午,这条微博已被转发2700多次,超过1000条评论。50分钟后,得知消息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开始了微博“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直播”。随着众多微博网友的关注,当日下午,钟家姐妹虽未能如约赴京,但得以重获人身自由,并就事件与政府商谈——后来的事实走向证明,这几乎是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直播”,由于这次微博直播,原本单纯的自焚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而这一天,也是钟如九最后一次作为普通人沉沉睡去。再次醒来时,她已然是全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今,这个曾在南昌市一家服装店做店员,只关心自己周遭事情的脆弱女孩也改变了,她说互联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开始通过微博大量转发有关公共事件的帖子。

  巧合的是,就在宜黄强拆事件仅仅一个月后,“我爸是李刚”案再次于微博上燃烧起来。

  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导致一死一伤的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者李启铭在遭到该校学生的围堵之后大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这一次,微博的介入有了新的形式——除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和推动,微博网友的愤怒渐渐转化为消解严肃的黑色幽默:围绕“我爸是李刚”的造句大赛,成为另一种面目的微博抗争。

  而正是这种密切而又非暴力的关注,最终换来李刚泪水涟涟的公开道歉,以及河北大学的不再沉默。尽管事件最终进展并未如大多数网友所期待的“完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大多数人的目光和低语,李刚事件极有可能以一种更为尴尬的方式收场。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在其《我们的防火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单就个体网民而言,他的每一次点击、回帖、跟帖、转帖,其效果都小得可以忽略;他在这样做时,也未必清楚同类和同伴在哪里。但就是这样看似无力和孤立的行动,一旦快速聚集起来,孤掌就变成了共鸣,小众就扩张为大众,陌生人就组成了声音嘹亮的行动集团。”

  另一种反腐

  的确,140个字,短小,一秒钟的传播时间,迅捷,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所以,当微博与中国这两个彼此陌生的名词相遇,微缩的就是一个现实江湖。诚如9月3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中国微博现象作出的评论那样:就现在而言,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那就是微博。

  江西宜黄官场因微博而发生地震:当地多名官员被免职。而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关于李刚拥有5套房产等颇为复杂信息被曝光,也得益于网友们挖地三尺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任何细微的蛛丝马迹,都可能在微博上掀起不小的风浪。正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一条闲适的围脖也能引来网友纷纷注目,其有关某网站老总邀请媒体负责人到昆明度假的文字,引发网友无尽的猜测与遐想:“在西方,此为新闻界的丑闻,而在中国,却被当成某种特权炫耀。”

  尽管此条微博很快被删除,但网友的质问却并未因此而平息。因为,寻求答案,并企图匡扶正义,正是微博越来越多被赋予的职能。

  事实上,某种程度上,微博的确正在扮演公共职能的成功执行者。今年8月,河南涉嫌犯罪官员李卫民出逃,以著名作家郑渊洁为代表的微博网友就发起“微博通缉”,一时竟有上千人响应转发。律师称,这种“微博通缉令”符合法律,是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日记、腐败微博的曝光,越来越多主流话语权的介入,直至每一次转发形成的压力,民间反腐终于在微博上找到了新舞台。

  更广泛的公益

  被微博改变的,不只是惩戒众多的“恶”,还包括倡导更多的“善”。

  2010年,在微博上展开的公益活动,成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微公益”,更是微博众人力量集合在数字上的表现——你的每一次转发,都相应的是一次小额捐献,你关注了某人,他便帮你捐出1毛钱或1块钱。

  年初,抗旱救灾、玉树地震等大事件相继发生。3月底,香港明星梁咏琪在生日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号召大家转发“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为期3天。到截止日,这条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则向旱区捐了8万元。她发起的转发爱心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微公益”网络新概念的一个注脚。而影视姚晨在此前的西南大旱救灾时,也曾发微博说,截至3月29日晚上9点10分,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她就按“一个粉丝一毛钱”来捐款给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15人,她就为灾区捐出了13.1万元。

  除了捐款救灾,微博寻人、保护动物等等,都成为微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政的舞台

  当微博成为众多小人物的舞台,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之际,官员和公共机构的加入,反过来再次让微博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早在今年两会,微博问政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彼时,许多代表委员都开了微博,说要取智于民;大批网友加入代表委员的微博粉丝团,说要反映民意。紧接着,3月23日,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开通微博,成为广东首个开微博的地市级领导。消息传开后,其微博很快成为与网友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随后,广东迎来官员开微博的高潮。

  如果说官员个人开微博还只是微博问政的初期尝试,那么以“厦门警方在线”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机构微博的开通,则又是一个进步。

  11月29日深夜,厦门警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最新消息:备受各方关注的厦门女童被害案取得重大突破,两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这是厦门警方微博“问政”的一个缩影。自10月20日“厦门警方在线”微博正式开通,在短短半个月里,小到向公安局长咨询办暂住证,大到提议警务环节改革、举报犯罪集团,警民之间的互动热络展开。而此前甘肃省政府新闻办的微博新闻发布,同样开微博问政的先河。

  当然,微博问政还是个新鲜事务,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正如有网友在两会之后再次登陆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微博,却发现大多数已成“死博”。所谓“微博问政”,真的只是“问问而已”?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这要看问政之后有几件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关键的是能否制度化”。

  微博能走多远?

  或许,微博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而中国微博的探索者们,在学习如何生存的过程中,渐渐把钢丝走成了一种艺术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 2009年夏天,门户网站中的新浪最先开通微博,并很快以名人之势占据了头把交椅。两个月后,百度推出了类微博“i贴吧”;慢一拍的网易、搜狐,也几乎在2010年同一时间宣布内测,而腾讯的滔滔暂停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披挂上阵……曾沉寂一时的中国微博,正式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相较饭否、叽歪等独立微博的悲剧命运,人们当然有理由相信,门户网站的微博之路肯定来得顺当,因为他们拥有更强大的用户基础、更丰富的运营经验,也更懂得如何游走于管制的边界。

  在微博的舞台上,姚晨从演员成长为“女发言分子”,王菲从女神蜕变为“女神经病”,但不幸的是,微博本身之转身并不华丽。相反,伴随着门户微博从试水到稳步前进的,是成长过程中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

  独立与门户的商业厮杀

  这一年,王兴走到自己人生的低迷处。在饭否回归前的大半年里,身为创办者的他,反复体味一位离职同事的话——“对于从网络工具转变为媒体工具的过程,我们没有意识到饭否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句话就像一个转折点,因为它埋葬了饭否艰困的原始市场探索阶段,转而开启了另一出微博大戏。

  2009年7月,饭否等独立微博网站被关停,随后腾讯滔滔因“复杂原因”突然关闭。而仅仅两个月之后,以新浪为代表的大玩家们却重新唤醒一度昏厥的微博,当然,先行者的炮灰之后,是大资本的渔利。其中伴随的,当然是道德的明枪与商业的暗箭。

  互联网的竞争,一个是产品,再一个就是拉客。搜狐博客总监赵牧的观点是:拼的就是推广的渠道和力量。

  事实上,在国外,推特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进行名人推荐。但在人气最旺的新浪微博上,你很容易就会发现中国特色的做法——主打明星牌。在粉丝经济的中国,拉到了名人,就拉到了粉丝。

  新浪把自己在名人博客上的理念和资源优势移植到微博中来,并顺理成章地发挥着巨大作用。据说新浪早早准备起一摞“名人协议”——只要名人签了字,他就被“剥夺”了在其他微博上发言的权利,当然也有回报,比如新浪会保证该名人出现在新浪微博显眼位置等。

  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士如此评价新浪的名人战略:“新浪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垄断名人发布信息的渠道,实现一家独大。过去在做博客的时候新浪也是这么搞的,只不过最后没有成功。”

  而就在新浪微博疯狂圈地之时,大名鼎鼎的张朝阳再也坐不住了。过去几年刻意将自己放空的他,不得不再次选择出山开战。他的目标看似不高:“搜狐微博能做到跟新浪微博比较接近的市场份额,我们就算打赢了。”就像几年前合力围剿独立博客网站一样,几大互联网权贵在微博战场上又心照不宣地来了一次再聚首。

  相对于新浪的名人战术,网易和搜狐则试图淡化这一标记,一方面出于差异化竞争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先行一步的新浪没有留下反攻的机会。网易网站部产品部总监梁剑就曾表示,网易希望打造的是没有“V”的微博。

  走钢丝的艺术

  在不少圈内人看来,微博第一次覆灭后还能卷土重来,实则有关决策背景。“仅仅相差两个月时间,太容易让人往阴谋论上联想了。”

  但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否定了这一猜想:这个时间点只是一个巧合,不是有意为之。他透露,事实上早在饭否被叫停之前的数月,新浪就在研发属于自己的SNS平台,“它(微博)并不是我们临时想到要做的东西。”曹国伟说。

  并且,饭否的警钟一直余音犹在,对于新浪微博而言,“刚一上线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会是什么态度”。平稳运行到今年两会,渐渐便有人说:“想不到微博在两会上还能做那么多东西。”或许,两会与微博的互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信号,“政府也在观察这个东西,也在研究通过一些新工具来发现公众关心的话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双方都有种在相互试探的默契。”可以说,正是政府表现出的容忍,使微博渐渐解冻。

  然而毕竟树大招风,当微博逐步放开,“管理”上的瓶颈或者为难之处也格外突出。就在今年7月13日,网易微博忽然关闭,内部人士称系“自我监控不严”所致。几乎与此同时,搜狐、新浪、凤凰、人民网等网站微博的LOGO旁统统加上了“测试版”或“Beta”的醒目标识。尽管几大网站都避谈此事,但一名网易内部人士表示,“是微博的言论没有及时监控,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内容”。

  有业内人士透露,变身测试版的举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运营压力,“因为一旦发生什么问题,你可以推脱说产品未成熟,正要测试改善。如果是正式上线的业务的话,相关责任肯定大一点。”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100%自由的媒体。新浪一步步走过来,不管门户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我们很清楚,按中国现阶段的特性,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有一个包容的媒体发展环境,又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技术上的经验和运营上的经验,这些东西能够保证我们在同样情况下比别人发展得更好,事实上也是如此。”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如是说。

  或许,微博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而中国微博的探索者们,在学习如何生存的过程中,渐渐把钢丝走成了一种艺术。

  另一个乌托邦?

  作为没有被祝福的新生儿,从一开始,微博的中国存在就饱受质疑,除了上文提到的钢丝困境外,悲观者们更多担心的是,一旦公共信息平台开放,谁将为由此流出的信息把关并埋单?

  这一担忧,被近日发生的金庸“被死亡”事件所印证。一条查无实证的假新闻,在短时间内经历了滚雪球般地转发和放大,参与者不乏媒体从业人员。

  微博作为媒体平台的优势,也可能会反过来成为其公信力和真实度的致命弱点。这一矛盾,几乎是微博在中国遭遇的最严厉拷问。“门户网站都忙着扎堆做产品去了,他们的关注范围只能到达你成为注册用户,此后,谁在乎你在微博上发布了些什么呢?”在互联网专家谢文看来,目前微博江湖混战正酣,几乎没有一个网站能够抽身,微博媒体属性中的操守和底线问题,几乎成为边缘话题,“你停下来想这个问题,别人会觉得你傻”。

  而这一幕就像当年的重演,博客、视频、SNS、BBS、邮箱,几乎任何一个互联网服务,只要进入中国,就成了网站“标配”,这已是中国网络应用的世界奇迹。“美国只有一个推特,有大量的推特的变形产品,而中国却有无数个微博,就像是同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

  “上马再说,把用户先留住。未来微博会怎么样,现在大家都很模糊,但是这场新的圈地运动,谁也不想落后。”搜狐上马微博的最初动机,听来颇令人心惊。

  但这的确是普遍现象——尽管对于微博仍然一头雾水,但谁也无法停止追逐。在搜狐博客总监赵牧亦的心里,其实也有个矛盾:在中国,微博到底是否会有长期的寿命?

  “微博这个工具出来之后,新鲜感很强,但新鲜感过去了,微博怎么办?”新浪科技频道主编曹增辉的个人思考,或可成为中国微博前路的疑问。不幸的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的确在尝试一段时间之后,选择疏离甚至放弃微博发言。

  2010中国微博十大事件

  【作者】杨梅菊

  一、宜黄强拆微博直播

  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三人被烧成重伤。钟家姐妹欲到北京上访被截,由此展开一场微博直播(详见第9版)。

  二、“我爸是李刚”惹众怒

  “官二代”、“校园撞车”、“大一女生”,在微博上,这几个简单的关键词足以勾勒出让广大网民为之震怒的事件轮廓。每一个微博网友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和记录者(详见第9版)。

  三、学者怒罢万载官员饭局

  11月1日,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帖,将自己前一天在江西万载与当地官员的饭局闲谈曝光。县委书记陈晓平的一句“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四、厦门警方微博破案

  11月23日晚,“厦门警方在线”微博登出启事,悬赏5000元征集有关无名女童尸体一案的破案线索。微博一发出,立刻引起强烈关注,最终有一位网友通过女童的面部特征认出了其身份。11月29日晚,“厦门警方在线”发布消息:警方已在江西控制住女童被害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

  五、金庸“被逝世”酿媒体地震

  12月6日19点07分,“金庸去世”的传言在微博上出现,随后借助这一新兴的媒体,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大肆传播。正当各大媒体忙乱成一团时,19点15分,香港方面就证实了这是则假消息。这条不足60字的微博,令《中国新闻周刊》一名副总编辑辞职、一名网站内容总监降职和一名网站编辑被解聘。

  六、草根明星携手网络抗旱

  年初的抗旱救灾中,梁咏琪、姚晨、陆川等演艺界名人纷纷通过转发微博、粉丝数等方式为灾区谋钱捐款。网友杜子建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场“赈旱2010新浪微博网友赈灾大型义演”,号召一起为云南赈灾。一人之力发起的活动得到的响应出乎意料:义演现场共收到善款14万余元。

  七、上海大火鲜花寄哀思

  11月15日上海市胶州路大火发生后,上海市民自发前往出事地点献花,而微博则成为这一行动的主要倡议渠道。通过微博,公民得以相互传递献花的理念,用鲜花覆盖焦味,用行动驱逐沉默。

  八、3Q大战点燃微博平台

  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决定在装有360的电脑上停止QQ的软件服务。面对腾讯开天辟地式的“强拆行为”,最具反抗的群体依然集中在微博上,而这一事件最为有趣的转折点在于,腾讯和360都在新浪微博开通账户,公开应对众多微博网民的质问,也企图挽救正在失去的民心。

  九、传统媒体权威遭微博挑战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内容为首都大学生纷纷质疑某奖项的访谈。但令人诧异的是,文章所采访的诸多学生纷纷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的原话并非如此,甚至有人说自己根本没有说过这些话。一场大讨论就此掀起,有人认为,这是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权威正式叫板的开始。

  十、唐骏“学历门”了犹未了

  7月1日,方舟子在微博上指称唐骏博士学历造假,随即引发了网民的热烈关注。在媒体和网民的介入下,唐骏学历涉嫌造假风波愈演愈烈。五个多月后,沉默的唐骏终于爆发:12月10日,他连发数条微博否认学历造假。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