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三字经》引热议 传承文化该不该“原汁原味”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08日08:40
  2011年元旦前夕,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以避免“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通知一发,立刻引来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我觉得,对此必须分清层次从头说。

  首先,我们要追问和回答一个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应该是相对于现代科学精神教育而言的,其基本宗旨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文化根基在哪里,明白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在成长中逐渐思考和感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最为根本的人生哲学问题。如果认同这一点,对于久经检验、世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后继者就应该以一种“平和包容、全面了解”的心态去寻根究底,不仅要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哪些是正确的、闪亮的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了解哪些是我们文化传统中错误的、丑陋的和低劣的“糟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渐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甄别好坏对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明白“我是谁”,在日后的跨文化交往中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地气”,形成真正的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

  其次,我们的老师、家长乃至教育官员,之所以有责任和义务担当教育者的角色,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对和错、哪些是精华和糟粕,倒不如说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前辈”、“成人”、“过来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一些前辈人往往昏昏浩浩、是非不明,让他们为后辈人直接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靠得住吗?因此,在代际文化传承中,前辈们要尽最大责任和义务,就是老老实实地将老祖宗世代留下来的文化经典原原本本地端给孩子们,教他们自己去甄别挑拣、自明事理、自判是非,这样最经济、最合理,也最为保险。

  显然,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最合理、最合乎规律、最科学和可行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顺其自然,百花齐放”。一般来说,越是个体化、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的做法越有生命力,越是大一统、一刀切的规制越是僵化和教条。相对于官员,学校和老师最知道该怎么教;相对于校长,一线教师最清楚教什么;相对于学校,家长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相对于家长,成长中的孩子自己最知道喜欢和不喜欢什么……由此看来,前文所述的通知,显然悖逆常识、越俎代庖,恰好颠倒了这个基本逻辑次序。

  李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