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春运报道 > 2011年春运最新评论

评论:高昂生活成本扭曲底层的道德人伦

来源:重庆华龙网
2011年01月10日14:49

  高昂生活成本扭曲底层的道德人伦

  过年,对有些人意味着团聚和开心,对有些人则意味着艰难和苦涩。

  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

  去火车站接人,因为长时间不见,将人认错,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父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相见不相识”,还是让人感觉难以接受。故事发生在农民工夫妇身上,不乏悲怆的意味。字里行间,高昂回乡成本、生活的压力在他们身上造成的亲情淡漠、道德人伦畸形可见一斑。

  按照常规理解,没钱坐飞机可以买火车票,但是,连火车票也价格不菲、算不过账的时候呢?没有时间买票可以订票,但是如果订票的五块钱正好就是自己一天的伙食费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亲情在农民工心中所燃烧起的思念之火,常常被生活的无情所浇灭。于是,父母也就一年又一年地漂泊在外,儿女也就一年又一年地留守在家。进而,农民工夫妇面对面不认识自己儿子。

  1月9日,各大新闻网都报道了这么一个事情“外地菜贩北京打拼年入一万五,因更穷困不回老家”。如果媒体对此事件进行跟踪调查,不难想象,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五年之后,出现在“外地菜贩”身上的情况难免就是“农民工夫妇12年未回过家,面对面不认识自己儿子”的翻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个朴实的声音唱出了多少人的期望与无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为了那少得可怜的工资或者“三倍”,成千上万的人不舍得回家过年,或者不敢回家过年。好多年,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勇气与乡愁,回到老家却是亲人离世或相见不识。

  高铁在飞奔,票价在飞涨,贫富差距在拉大,工资却不见上涨,社会保障不能及时跟进,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火车站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看不到父母亲最后一眼。这是一个时代的悲怆,也是一个时代的思考。

  (文/郭杨阳)(来源:东北网)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