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共党史》二卷纠正对新中国最初29年偏见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8:33
  2010年7月份,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而不是由有关部门来召开这样的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此后出版,自然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党史》二卷写的是党在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的历史,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29年的历史,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这是一段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历史,写好它十分不易。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对党史研究和宣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也就是说:一定要着眼全局,抓住要领,分清主次,全面分析,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实事求是”。学术研究和创新也决不能离开这个前提。

  新中国最初29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着手建设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党在这个时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历史从来是复杂的,在充满矛盾中行进。抓住了这个主题和主线,人们对原来看起来头绪纷繁的事情就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做到一目了然,对这个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曲折也能作出中肯而恰当的分析;要是看不清或者离开了这个主题和主线,就会失去中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事件的堆积,或者仿佛列举了一些事实,实际上却得出以偏概全的完全错误的结论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过这段历史全过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人今天只能靠阅读书籍和报刊中的记载来了解这段历史。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一些书刊似乎只津津乐道这段历史中的消极方面,仿佛那些年只充满一片黑暗,而对当年举国上下热气腾腾地建设新社会和新国家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却抱着奇怪的冷漠态度,以为那都是“老一套”,不值得再多说。有的人还把一些道听途说乃至任意编造的“故事”当作信史,加以渲染。它留给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在这段时期内所做的,无非只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整了一批人又整了一批人,别的就没有做什么好事。这种误导积以时日可能造成的恶果,从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中已可以看到不少惊心动魄的事例,值得深思。还有一些作者出于好心,要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绩,常常拿改革开放以前物质条件的贫穷作为反衬,有点像“忆苦思甜”的样子。但它“忆”的是新中国早年的“苦”,看不到像老舍《龙须沟》等作品中描写的新中国的“甜”。这种对比方法抛开当时的历史条件,不作具体分析,很难说是科学的态度。有如一个原来贫困的家庭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终于逐步富裕起来,子弟们能不能因为今天的富足而嘲笑父兄当年的“寒酸相”?那能说是“实事求是”吗?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批评“党史领域在学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郑重地指出“近年来,社会上存在一些偏离党史主题和主线的问题”,可能也包括前面所说那些现象在内。

  《党史》二卷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开卷的第一篇,就以浓重的笔墨在读者面前重新展现出新中国最初几年那幅令人振奋的历史图景,旗帜鲜明地指出当时在短短七年内实现的两个“历史性转变”:“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在我们这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旧社会留下满目疮痍的国度里,要在不长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实现这两个“历史性转变”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书中不是以空话而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刻画出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全国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下迅速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国家制度,在广大农村和城市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荡涤旧社会留下的种种污泥浊水,展开中国大地上从来不曾出现过的热火朝天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有步骤地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书中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些叙述和论断是公正的,符合实际的。经历过这场历史性巨变、为它献出过自己青春年华的大多数人,大概都忘不了当年那些充满蓬勃朝气的火红日子,为曾替它添过一砖一瓦而自豪,决不会对自己的前半生感到后悔,因为今天的一切都是从昨天走过来的。没有昨天,也就不会有今天和明天。

  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人们兴高采烈,希望尽快地把国家发展起来。正如《党史》二卷第二编所描写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巨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全党上下精神振奋,急切地想做出一番新的伟大事业。”但究竟怎样来建设这个新社会,却几乎全无经验,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国内外环境的紧迫性又不容许中国人等到从容地弄清这些问题并积累起足够经验后再迈出大的步子。这就留下许多教训:由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再由于前一阶段的顺利发展而骄傲和轻率起来,在大胆地往前闯的过程中犯过严重的错误,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特别是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

  《党史》二卷对这两次严重错误和曲折并没有回避。在第二编和第三编中,以大量篇幅详细地写出这两次严重错误的演进过程和造成的恶果。这些痛苦的事实是不应该被忘却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包括犯错误的实践中来。正确地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可以使人更聪明一些。本书没有把眼光停留在对一些现象的描述上,而是进一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引导人们团结起来向前看,使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今后如何防止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这是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也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历史问题的深刻论述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精神。

  从《党史》二卷中还可以看到:这两次错误和曲折,不管当时的处境多么艰难,最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并且总结出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纠正的。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人民群众始终紧紧站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蕴藏着何等生命力,具有何等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磊落胸怀和政治品格,能够毫无愧色地担当起中国各族人民领导者的光荣职责。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许多痛苦后,依然坚决地相信这个党,愿意团结在这个党的领导下,继续万众一心地共同奋斗。因此,当读本书第四编时,看到在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两年徘徊中前进,终于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出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就觉得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了。

  一部党史,就是用事实告诉读者: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党。这个问题在今天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可以说恰当其时,是很有意义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