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微博:中国式民主进程的加速器

2011年01月27日16:32

  微博:中国式民主进程的加速器

  ■观察记者 陈海兵

  2010年,中国互联网纪元的第16年。

  有一种互联网工具正“随风潜入夜”地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她只有140个字—短小,却能“现场直播”社会公共事件,精悍;她传播事件只要一秒钟—迅捷,却能或转发、或评论使人持续关注,深度。她,就是微博。

  在2011年1月8日举行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闭幕会上,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要求广东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上线”、“触网”,开设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就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回答。

  在2010年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新闻事件从微博发端,或者因微博推动其发展。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只是微博的一个表面优势,其背后更蕴含深刻的意义。

  对于中国,微博提供了一个跨阶层、跨地域的新公共领域。在这一公共领域中,不管你是精英还是草根,都可以更加自由地理性表达、围观世界。只要你言之有理,就能找到知己,产生共鸣,促使信息能量最大化。在你敲击回车键的一刹那,就意味着你进行了一次民主投票。一两个人一次、两次按键并不起眼,但聚沙成塔,力量由“网聚”而产生。就在你我自觉、不自觉的一唱一和中,微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

  由此,我们说:微博是中国式民主进程的加速器。

  微博元年:网络舆情新纪元

  回首2010年,从甘肃舟曲抗击泥石流灾害,到微博直播江西“宜黄强拆事件”,再到围观“上海11.15火灾”的处置等社会事件中,我们发现:微博正将全民“围观”迅速升华成一种社会普遍姿态的力量,给那些“有态度”的理性公民一个关注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社会问题的民意传达渠道。

  2010 年微博注册用户数量井喷式爆发,微博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长久以来所关注的民主政治、增量民主,不正始于人们理性表达并关注社会公共事件的意愿,不正源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渠道的拓宽,不正发轫于公民的见证与记录?

  鉴于此,我们认为: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一年前,Twitter在中国还只是“弄潮儿”的时尚玩意,其以“饭否”、“叽歪”等新锐面目从美国来到中国,又在2009年7月如雨打风吹去,归于沉寂。

  在2010年,经过加工后的中国式Twitter(即微博),无论注册用户数量、还是每天或原创、或转发的微博数量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2010年12月28日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其增长速度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

  微博的原始目的或许是为了让网民多一种网络玩法。但在2010年的中国,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微博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中国民主进程所发挥的前所未有的作用。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的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耘耕教授表示,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事件中,由微博首发的有11起,比重约占22%。

  “现场直播”公共事件

  微博开始向世界显示其巨大的影响,甚至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推动着社会公共事件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宜黄拆迁事件”。

  “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钟家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22岁的瘦弱女孩—钟如九,2010年9月17日才开通微博,但关注她的“粉丝”数量却在一夜之内逼近2万。此后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被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第一时间内评论和转发。

  9月14日,钟如九的家在强拆中变得支离破碎。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体遭到了围堵,被迫躲入南昌机场的女厕所内。情急中,她们电话联系上了《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半小时后,刘长发出了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呼吁关注。之后,得知消息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于8点57分在微博上发出一条信息“昌北机场直播一”,向外界传递了钟家姐妹在机场遭围困的消息,拉开了微博直播“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的帷幕。此后,这条微博的关注度开始以几何级数增加。到当天上午,刘长发出的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就被转发了2700多次,评论超过1000条。

  由于微博的现场直播,“宜黄拆迁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10月10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发布新闻宣称:宜黄县委书记已被免职,县长也被提请免去职务。同时,钟母被护送到北京进行救治。

  这些后来的事实走向表明,江西“宜黄事件”几乎称得上是一次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现场直播”。但回顾2010年发生的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我们发现这只是系列微博交锋中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微博实现了传播工具的新突破,也拓宽了自下而上、传达民意的渠道。有媒体评论认为,“宜黄事件”的微博现场直播,不仅是网络时代中国公民守望相助的样本,也是微博时代公民表达诉求的典型案例。

  另一种反腐

  如果没有微博,2010年对于江西宜黄的钟家姐妹来说,将会艰难得多。同样,如果没有微博,2010年对于一些腐败官员、违规使用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平静与热闹也会依旧。

  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导致“一死一伤”的交通事故。因肇事者李启铭在事故发生后说的一句“我爸是李刚”而闻名于世。“官二代”、“校园撞车”、“大一女生”,在“去中心化”的微博上,这几个简单的关键词足以勾勒出让广大网民为之震怒的事件轮廓。

  此后,有关肇事者李启铭的父亲李刚,一个基层公务员却拥有5套房产等颇为复杂的信息,也被网友们“挖地三尺”。这或许是微博介入社会公共事件,除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和推动外的另一个收获。

  诚如一媒体对微博作出的评论:就现在而言,中国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那就是微博。

  这一说法甚至得到了官方机构变相的认同。在2011年1月6日召开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腐败查处。这一网络平台,包括了微博。

  公民通过微博这一互联网工具,不仅对腐败官员的一举一动予以关注与揭露,同时实现了对政府官员行使公权力是否合理合法的人民监督。

  2010年12月,湖南省冷水江市发生违规招聘公务员事件。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文清之子曹博文尚未毕业,就被直接安排进入了该市财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并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在经过网络帖子曝光、微博“围观”、传统媒体深入报道之后,曹博文的事业单位编制被取消。

  在2010年的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见不得光的腐败、违规事件通过微博等互联网工具的曝光,主流话语权的介入之后,得到了纠正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人民监督与舆论监督在微博中实现了结合,民间反腐在微博上找到了新的舞台。

  微博推动政府改革

  随着微博对社会公共事件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并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这既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也对政府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处置能力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2010年,在众多社会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政府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提升。各级政府官员对舆论监督与人民监督越来越重视,也更加愿意、更有耐心地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网络的声音,从而使政府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政府改革与民主政治的进程。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微博这一“自媒体”在2010年的蓬勃发展中,发现政府管理媒体的理念从“以堵为主导”向“以疏为主导”转变的痕迹。

  相比博客、论坛等互联网工具,微博对内容更新采用了先发布后审查的技术模式,使得微博更加迅速,从而也加大了对微博内容的监管难度。面对这一监管难题,政府不但没有封杀微博;还在微博出现“负面报道”时,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发布官方信息,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删帖。

  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越来越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利用微博听取民意、汇集民智。

  2010年2月,广东省肇庆、佛山两地公安局推出名为“平安××(地名)”的官方微博,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实名认证的公安微博,在处理突发事件、传播防范知识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至今,全国有500多家公安局推出了“平安××(地名)”的官方微博,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平台,增强警民互动,已成为各地公安机关的共识。

  就在各地公安机关开通官方微博的同时,一些官员也开通了个人微博来了解民意。

  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俨然成了个微博明星,其个人微博“伍皓同学”的“粉丝”已突破10万人。53岁的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我原以为我很‘in’,因为我写‘围脖’了。但我不知道‘给力’是什么意思,心里真有点纠结。‘纠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太清楚。哎!”

  这样的“网式幽默”说明了这位厅长不仅一点也不“OUT”,还非常得“与时俱进”。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的是中国网络问政水平的日益提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各级政府官员渴望听取基层民意的意愿。

  有了微博,使得基层部门以往可能存在的欺上瞒下的行为变得更加困难,上级领导更能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降低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有利于社会的治理。同时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表达基层民意的渠道,这一拓宽对中国的“上情下达”来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在解注中国式民主时,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是一种“横向结构”,而中国式的民主是“纵向结构”,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构。而在中国席卷而起的微博,使得这种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呈现出“一派生机”。

  80后的微博能量

  2010年这一年,无论是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公共事件的处置、加速民主政治进程方面,我们都感受到了微博的强大能量。但微博毕竟只是一个互联网工具,所以,促进中国式民主进步的不是微博,而是使用微博的人。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70后”、“80后”分别占据了29.4%和59.1%的比例,而尚未步入社会的“90后”,也占到了6.8%。换句话说,“70后”、“80后”、“90后”是微博的主要使用人群。

  “‘90后’其实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脑残、非主流,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思想、有上进心的一代,并且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群体。”“90后”的王凯在播报灾情时,不忘给“90后”群体正名。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多人员伤亡。舟曲是王凯的老家,灾害发生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度暑假。他是重庆理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8月8日凌晨3时23分,王凯用“Kayne”的网名在微博上发出了第一条有关舟曲遭遇泥石流灾害的博文,并附上了一张照片:黑暗中只有一根蜡烛在微微闪烁。这是国内第一个关于舟曲灾情的“图文报道”。

  此后,“Kayne”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现场和救灾过程进行了“网络直播”。 在媒体抵达灾区之前,这个没有记者证的“90后”,却成了“一个人的通讯社”,不仅有普通的网民在网络上等待他更新微博,还有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等着他发出有关舟曲灾情的最新文字与图片。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两周内,王凯共发布了近400条关于灾情的微博,其中一条微博被转载超过5400次,评论超过1100条。

  在此过程中,王凯的父母以“舟曲不安全”为由,让他快速离开舟曲到附近卓尼县的亲戚家去,但王凯拒绝了。在用手机微博报道的过程中,王凯从一开始“什么都发”到后来要求自己“客观,再客观”,并拒绝了一些亲友让他发的一些特殊微博,如补偿问题。因为在王凯用微博把他们的遭遇报道出去之后,他的一些亲友很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网友的重视,尽快得到补偿甚至捐款。

  “你比大多数记者干得好。你让我们看到了灾区最真实的一面,没有任何删改,不添加任何感情。”一位网友在王凯的微博上留言表示。

  从王凯这个“90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微博所蕴含的巨大的向善能量,看到了“80后”、“90后”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和担当。

  在微博时代的今天,这种责任感与担当在这一年轻的群体身上越发突出。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在新书《谁说80、90不靠谱》中为“80后”和“90后”作了辩护。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他认为“80后”、“90后”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问题多多,是垮掉的一代;而是确实拥有大量优点的一代。相比“60后”、“70后”,“80后”和“90后”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中发挥着更大的能量,他们正在塑造一种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新的文化样式。

  只要认真环顾周围的社会,我们就能发现“谁说80后、90后不靠谱”的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在中国社会转型更为关键的下一个十年中,更具平等意识、更敢于表达的“80后”、“90后”在微博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更能推动中国文明与民主政治的进程。

  微博也要“非诚勿扰”

  一个硬币有两面。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微博的多种属性也决定了其强大的传播力量,这可能导致谣言与假消息的泛滥。

  2010年12月6日晚7点半,新浪微博上出现了关于“金庸去世”的消息。《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邓丽虹下班后看到这条微博,马上登录“中国新闻周刊”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未经查证就以周刊的名义发布了类似内容的微博。由于没有注明是转发,很多网友误以为是该周刊核实并且首发的,顿时“举网震惊”,此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但随后不久,此条消息即被证实为假新闻。第二天(即12月7日)上午,《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请辞,当天下午就获得了批准。同时,负有直接责任的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体内容总监汤涌则被罚款、降职。

  此事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果,教训不可谓不深。正因微博几乎没有发布“门槛”,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意地发布消息,在缺乏自律的情况下,就很容易真伪共存,若是掺杂商业利益,则更使人真伪莫辨。

  2010年,微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所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社会也正面临着从过去“精英模式”向“精英与草根共同包容模式”的转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条在网上热传的微博口号会成为现实:有事儿找“围脖”,一切都有可能。但在目前微博自我纠错机制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我们在享受微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微博怀有敬畏之心。

  微博不是一个垃圾场,微博也要“非诚勿扰”。

  2006年,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写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引起了全社会对民主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式民主进程的大讨论。2010年,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更加交融、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微博这一互联网工具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渠道,还使之更加畅通,从而加速了中国式民主的进程。

  由此,我们说:微博是个好东西。 ■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